我的小学(一)

2015-08-24 17:48 | 作者:散文吧网友 | 散文吧首发

1962年我出生在关中渭北一个农村,打我记事起,就记得我生活在城里。因为我们村子就是一座名副其实城,四周是高大的黄土城墙,足有十米高,只不过年久失修,风吹淋的上小下大。小孩爬上城墙顶,能看见各家后院养的猪。在村南面留了一个进出的通道,没有门楼习惯叫马道。村子规划排列很整齐,坐北朝南和坐南朝北两摆子,一家挨一家两对面排开,中间是公用街道。从马道进村叫十字口,其实是个丁字口。村外面没有人家,老人们习惯把村外面叫城门外,把东西两头人家叫城根底下。村子名字叫回子堡,因为村子结构就像一个‘回’字,而且就是一个城堡。村子不知建于何时,没有人能说清。从城墙来看,应该至少在明朝就有村子了,秦砖汉瓦猪打圈么。村里住了姓巨和姓高两姓人家,村东头人姓巨,村西头人姓高。老人传说高巨都是古姓,而且住在同一个村子很和谐。

村子周围方圆十里内,都是几个小村子,这些小村子从名字来看,都是近代发展起来的小山庄,村名不是叫什么‘窑’就是叫什么‘庄’,没有叫堡子的。过去,在我们那里小户人家才住地窑,就是平地向下挖坑,在坑里面的崖面再朝里面打窑,是为了安全防土匪。这些村子,都是我们村子附近的人移民过来的。这些移民从哪个村子来的,从姓氏就能辨别出来,他们的后人也能说清楚。奇怪的是我们村子没有人发展小山庄,可见我们村子地广人富,属于当地大户人家了。

大户人家的标志就是得有学校,村子还真有个学校,周围两个小村学生都来我们村上学。学校在城门外西头城墙跟底下,坐北朝南。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足有三个足球场大。是由一座关帝爷庙改造过来的,爷庙就是教室,教室里面坐了三个村子所有学生。一个老师代课,老师吃饭家家轮流,村民戏称狼吃娃。学校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操场。校门口有个小花园,花园里有刺玫瑰花,每逢天很有吸引力。

我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学校对我很神秘,路过学校能听见教室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春天来了,校园小花园的刺玫瑰开的很艳丽,也很想去摘一枝花,享受春天的温馨与美丽。每当学生放学,排着队唱着歌走出校园。我们就喊:念书娃,端板凳,尕娃下来牵眼睛。那时候学校没有凳子,学生是要端自家凳子的。

我就是在这个小学读完了五年小学。等我上学的时候,学生已经很多了,容不下三个村的学生,外面两个村减少了一个。老师也增加到了两个。再后来,又盖了三间小房子,把五年级搬出来了。老师没有办公室,在教室安了一张办公桌。上课按年级轮流,一会儿算数一会儿语文,一会儿一年级,一会儿二年级,一直到五年级轮完为止。现在想起来,老师也够辛苦的。上课偷听偷看是经常地事,老师就不断警告偷听偷看的。(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