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崖

2015-07-27 14:17 | 作者:江北乔木 | 散文吧首发

我家住在老家村子里被称为“后崖”的地方,这里只有两排老房子,外加几栋零散点缀在斜坡上的房子,也就只居住着大大小小的十几户人家。若有人打听在后崖住的人“你住在哪里?”,回答说“后崖上”,再问“谁家?”,说是“XXX家”,这人就会在心里像拨拉算盘珠子一样,一下子就拨拉出来这是谁家的人。因为后崖上只居住的户数少,加之这个后崖也颇有点名气,外人一打听便知道是谁家谁家。就是这十几户人家里,出了一位抗战时期的区委书记,两位烈士,一位残废军人,一位公安局政委,十几名公职人员。

起初,我听别人说起这个名字,似乎有些许不舒服的感觉,但现在细细想来,这后崖其实是个好地方,在这里,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站得高,看得远,遥看四面八方,心情自然敞亮。

假如往东遥望,就可依稀看到东山上的“状元石”,儿时的我,站在家门口往东一看,正好看到那“状元石”,它是东山上天然生成的一块高高耸立的巨石,高若八、九米的样子,如神工鬼斧雕琢而成,远看,酷似一个“状元”立在那里,而且那“纱帽翅”栩栩如生,形象十分逼真。因之就流传着这样那样的一些民间传说,这样一来,有些家中有孩子上学的,为图个吉利,便托人在“状元石”上刻上孩子的名字,期望孩子考上理想的学府,据说,后来确实有几个学生考进了名校,不知与“状元石”是否有关,也没人细究。不过,单就这奇特的“状元石”也足以让人想象一番,或发一番感慨,每次回老家,我在不经意间就会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状元石”,总会勾起我许多想象和思索。

若再往西眺望,夕阳西下,整个村庄沐浴在余晖的彩霞中,袅袅的炊烟升腾,人们三三两两地从田间归来,偶见犁牛哞哞地一边叫着,一边缓缓地走着,再看一群群学生说笑着、蹦跳着从西边的学校而来,此时的我,便在心中将晚霞、村庄、农人、老牛勾画在一起,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乡间晚霞图》啊!

闲适的时候,再站在后崖往南一看,可以看到整个村子,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一棵壮硕的老槐树耸立在村子中央,虬枝直指蓝天,这是一棵有500多年树龄的古槐,高达20多米,被列入青岛市古槐名单,每次写到这棵数百年古槐,我都对它抱有一颗虔敬之心,它陪伴着家乡一代代人,走过了多少风风雨。接着往南眺望的时候,我又想起了祖母识马的故事,祖母没事的时候,就坐在门前倒扣的碓臼上往南遥望,一次,她有了新奇的发现,告诉我和正在玩耍的同伴:“你们看,那南山上像不像两匹马?”,小伙伴们便接着停止了玩耍,好奇地问:“哪有两匹马?”,祖母便指着南山那一片白色的山石说:“你看,那不是在那里并排着两匹马?”,伙伴们顺着祖母手指的方向望去,顿时惊呼:“啊!真像两匹马!”在祖母的心里,这“两匹马”有特别的意义,她所处的年代,汽车很少,骑马的都是当官的,从此以后,祖母总是愿意坐在门前往南眺望,我始终猜不透她心里的秘密。

走过院墙的拐角,往北一看,一览无余,群山连绵,拥抱着整个村庄,群山中有最高峰廓落谷,还有青石劈、沙子涧、仙人等美丽的群山,群山耸立,层峦叠嶂,眼在遥望群山,心在赞美群山,慢慢回忆昔日走过的群山,回味登山的情趣、挖药草的经历、过仙人桥的惊险,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也在想,群山在给一方百姓带来愉悦的同时,更带来了实惠和便利。

遥望了东西南北,再说说后崖的,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

春天的后崖上,人来人往,各自奔忙。你看那南来北往的百姓,有推着小车的,有肩上扛着犁的,有牵着牛的,走起路来都是急匆匆的,走到这里,碰了头,打声招呼,就奔向自己的田地里,呈现出一片抢耕抢种的繁忙景象。

夏天的后崖上,人们围坐在一起,说说故事,拉拉家常。我家的门前是一片宽阔的场地,最适合夏天纳凉了。记得儿时,天刚擦黑,我就急急忙忙吃完饭,抱起祖母用麦秸草打成的凉席,在门前选个有风的地方铺上,接着,就会陆陆续续地有人从自家走出来,也有拿着凉席、小狗皮的,有带着马扎、板凳的,有手里拿着蒲扇的,还有手里拿着火绳、烟袋的......。都聚拢到这片宽阔的地方,好不热闹,有说故事的,有说笑话的,有拉家常的,有捉萤火虫的,这十几户人家的和谐氛围,真像一个大家庭。我有时一边看着天上的星星,一边听祖母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有时听邻家爷爷讲《杨家将》、《说岳全传》、《呼延庆打擂》等,邻家爷爷讲的故事有板有眼,旁边还有补充的,提问的,听起来更有滋有味,使夏天的后崖上更有故事色彩。

秋天的后崖上,是一片丰收的景象,有推着地瓜的,有拉着玉米的,有趁着月色摔花生的,有往井子里放大姜的,还有打着灯笼切地瓜干的,各家各户都忙个不停,整个后崖上的人都忙起来了,但忙并快乐着,人们的笑意写在脸上,都在享受着丰收的喜悦,秋天,给后崖增添了无穷的欢乐。

冬天的后崖上,是孩子们的天地,我的门前就是一个自由的娱乐场所,男孩在这里打楗、打陀螺、打纸牌,女孩在这里踢毽子、跳房子,伙伴们往往在寒冷的冬天忙得满头大汗。更热闹的是,冬天下了大,后崖上就更热闹了,小伙伴们堆雪人,打雪架,堆起了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雪人,互相欣赏着,品评着,尔后,就不自觉地打起了雪架,抓起一把把雪攥成球状,扔到对方身上,大人们则站在一旁看光景。打完了雪架之后,往往头上、身上全是雪,两手冻得像小红萝卜一样,还乐不思归。现在几十年过去了,对发生在冬天后崖上的故事,仍记忆犹新。

后崖还是四通八达,人来人往的地方,每天不知有多少人从这里走向田间;不知有多少学生从这里走向校园;不知有多少邻村做小生意的在这里叫卖。单说做生意的,就有修鞋的,换针的,卖布的,锯锅锯盆的,磨剪子戗菜刀的,卖凉粉的、换豆腐的,还有盲人说书的,耍杂耍的,那时的后崖上,整天热热闹闹的,许多外来的信息在这里汇聚,这里的信息向外发布......。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在距老家5里远的村里,有一个会锯锅锯盆、磨剪子戗菜刀的人,这人个不高,嘴很巧,手头活更灵,似乎修修补补什么都会,经常推着自制的工具车子,到了我家门口就放下,听说他来了,人们大老远的都赶过来,修理这,修理那。这人技术活好留住了人,嘴皮子功夫厉害吸引了人,使整个后崖都活跃起来。

后来,因村里规划改造,昔日宽阔的后崖不见了,昔日欢乐热闹的景象没有了,在心中留下了些许遗憾。但我仍怀念过去的后崖,追寻那段美好时光

乔显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