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三元钱

2015-07-04 23:13 | 作者:漱玉 | 散文吧首发

漱玉

一个女孩向我提到了七十三元钱,这让我感到很温暖

女孩名叫林子昕,她有一个姐姐叫何芳。还有一位跛脚的父亲,叫林城

见到子欣是一次偶然,我去山里的林区办事。天色将晚,但暑热还没有退去。路过两间简陋的工棚,我想找点水喝,便走进去。看见一个女孩正趴在一张低矮的小桌子上写字,就说:小姑娘,叔叔可以找点水喝么?没想到这女孩却高兴地叫起来:秦老师!

我一看,是林子昕。

她是我以前班里的学生,可是一年多没去上学了,据说是跟他的父亲进城打工了。

你不是和你爸进城了么?怎么会在这儿?——我诧异地问。

这时,从里间出来一位跛脚的男人,黝黑的皮肤,眼窝深陷。约莫五十的样子,头发几愈全白了。这个男人大概就是子欣的父亲老林吧。他顺手搬过一条小凳子叫我坐下。说:秦老师,你看我这样子,怎么进城呀,再说了,进城打工谁要呀。在这山里找一份照看林区的活儿,虽说没多少钱挣,也可以将就我们父女俩的生活了。就我这一瘸一拐的,也省的到城里去丢人现眼了。

我环顾一下四周,棚里最值钱的摆设就是一台老式电视机了,底下用两块水泥砖垫着。工棚深处,有一张木棍支起的床,床上放着几件破旧的衣服。——我不好再看下去了,就随口问道:那你的孩子就不读书了么?

也想读呀,可我实在没法子。不仅钱有问题,就连对孩子的接送也成问题。一个女孩子,山林里进进出出的,路又远,我怎么放心呢?说到这里,他努努嘴说:叫她在家里学习哩,将来出去做事儿没一点文化哪行呀。

这个世界,由于许多内在和外在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生命的无法平等,所以才会酿制出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这是无奈的事实!

看看天色已晚,我喝了茶水,便起身告辞。

就在这时,我看见子欣拉着父亲的衣角说:爸爸,我们家还少秦老师七十三元钱呢。

是的,子欣在学校时,我给他买过两次作文书。每次作文课,别的孩子都有作文书看,只有她没有。有时,她会向别人借。可我也看出她借书时偶尔会遇到尴尬。于是就从城里给她带了两次,大概花了四十几元吧。可也没她说的七十三元呀。子欣说:还有平时吃饭的钱。午餐时,别的学生都去吃饭了,我却好几次看见子欣趴在课桌上写作业,于是我提醒她:快去吃饭吧。她会毫不犹豫地对我说:我不饿。如果我催促紧了,她会拿出书包里的玉米棒子啃起来。我感觉到了她家庭的贫困,于是就适当地给她几次钱。这些我早就忘记了。没想到子欣却记得清清楚楚。

子欣忽然想起了什么,连忙跑进工棚深处,掏出一个小本本递给我。

我接在手中,仔细地看着上面记着的一组数字:21元、23元、3元、2元、3元······多么有心计的小姑娘啊!此刻我觉得我不是在读钱数,而是在读一颗纯洁美好心灵

我在心里合计了一下,一共是六十三元。于是对子欣说:你数学学得可不咋地哦,这里哪有七十三元呀!

我姐姐还少你十元呢!——子欣看着我,一本正经地说。

你还有一个女儿?——我疑惑地看着老林。

是呀,我还有个大女儿。林城无不伤感地对我说:她已经结了婚,离开我已经六七年了,说是出去挣钱,可我从没有见过她一分钱。刚出去那会儿,逢年过节还回来,可每次回来都两手空空,为此我说过她几句,她就生气了,从此不见她的人影儿。

她叫什么名字?——我大概想知道她到底是谁,便迫不及待地问。

子欣忙抢过来说:我姐姐叫何芳。

何芳?记得,我教过她,那是我刚毕业工作不久。有一年期末考试,要交考试卷钱。全班学生都交了,唯独不见何芳的名字。临考试时,她突然不来上课了,于是我骑自行车去了她家。一对老人接待了我,说家里生活很困难,不打算给孩子读书了。我说,先给孩子考试吧。于是,回来我替她垫了十元钱。新学期开学了,我再没见到何芳走进过校园。

那你姓林,大女儿为什么姓何呢?

老林说,她是我母亲领养的。在她三岁时,她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死了,于是我母亲就领养了她。我从小患了麻痹症,因为家里穷,没钱及时治疗,就落下了脚病,成了现在这个样子。母亲说我很难找到媳妇了,就把她领养过来给我做女儿,说将来照顾我。

结果还真没找到媳妇。——子欣插话说,说完羞涩地笑了,露出了洁白的牙齿。

那子欣是怎么来到你家的?——我想知道面前这个孩子的秘密。

她是我在一次进山时捡来的。几年前,深秋的一个上午,我去地里收玉米。进山时,听见有婴儿的哭声,我四处寻找,在一座石边发现了这孩子,就抱回来喂养。说到这里,老林停了停,接着又说:这孩子很懂事儿,不像她姐姐那样让我操心。子欣听着爸爸的夸奖,不好意思地低头玩着手中的笔。

这是一个多么不幸的家庭啊!可对于子欣来说,却又是多么的幸运!那天,要不是老林进山收玉米,这孩子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老林掏出了钱,数够了七十三元递到了我的手里。我却把它放在子欣的面前,说:子欣,好好学习,老师相信你,将来会有出息的!

我出了工棚,走进暮色。林区里满眼苍翠,树木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面对着这宜人的景色,热自然的我却无心欣赏。

2015-7-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