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回忆(三)——祠堂与戏子

2015-06-27 14:43 | 作者:金琳薇 | 散文吧首发

“一二三,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露出小白牙。”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孩子现在都成了“木头人”定定地站在那里。但是没过多久,无数看不见的“小虫子”就慢慢爬上了孩子们的小腿、大腿、脖子、脸颊、鼻尖、头发……忍不住痒痒的孩子开始挠挠后背,抓抓头发,摸摸鼻子,揉揉眼睛。“哈哈……”,这些不安分的“木头人”竟然动了。于是,魔法解除,所有的“木头人”又可以活蹦乱跳了。输了的孩子一点也不沮丧,高兴地和小伙伴们玩起了下一个游戏。

当孩子们玩累了就坐在祠堂的地上,背靠着粗大的梁木休息。这陈旧的祠堂有着四面厅形式的布局,前厅和正厅之间是一个天井,两侧则为两边厅,一座简陋的戏台搭建在前厅之中。时间的洪流早已洗去了它往昔的风采,但它坚强的筋骨依然清晰可见,无声地述说着历史的沧桑。曾经祭祖的使命已不复存在,现在的它成了孩子和老人们娱乐的绝佳去处。

寂静的村庄偶有戏班子的到来,祠堂就变得更热闹了。戏班子一般会呆上三四天,每天下午或晚上演上一场。看戏并不用买门票,开演前会有戏子挨家挨户地索要份子钱。记忆中的那个戏子虽衣着朴素,却遮掩不住他美艳的容颜,只是这容颜之上流露的哀怜与祈求的目光,让人感到他的卑微。收钱的过程定然充满各种阻力,贫困的村民会理直气壮地说他们不看戏,钱自然也不会给。只是到了开演的时候,他们也许会全家出动,搬上小板凳,看的比谁都津津有味。

小时候的我很喜欢看戏,喜欢那种热闹的场面与戏子精致的妆容。演出的那天,宽敞的祠堂密密麻麻地坐满了人,村里的老老少少都齐聚于此,仿佛一场盛大的宴会,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和旁人说着数不尽的话,直到那红色帷幕的缓缓升起。清脆、嘹亮的高胡,美艳动人的戏子,让吵闹的观众顷刻间安静下来。江南村庄上演的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故事通俗易懂,但年幼的我依旧不理解戏中的故事,只是沉迷于戏子摄人心魄的美丽以及隐约透出的忧伤

洗去尘世的万千烦恼,涂上浓重的艳丽油彩,将真实的脸掩于这面具之下。走上戏台,便拥有了整个世界,所有的灯光只为他开,所有的观众只因他来,他是这里真正的角儿。倾国倾城的容颜,高贵华丽的裙衫,回眸一笑的妩媚,弱柳扶风的姿态,此时的戏子如此光彩照人,世界只因他而存在。

但是,曲终,人散,卸下浓妆,换上素颜,却清晰地记得戏中的自己。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子上演着别人的悲欢离合,却流着自己的泪。现实还是戏剧,又有谁能真正分清。孤独的我们都是台上的戏子,上演着人生的剧本。悲伤,亦或快乐,终究只是自己一个人的,又有谁愿意真正分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