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二题
母亲二题
李焕东
阿黄
父亲牵着家里的老黄牛,吸溜着自己种的旱烟,悠闲地走在老黄牛前面,我光着脚扛着一张和我等身的犁跟在老黄牛后面。
阿黄在我挽起的裤管边一个劲儿地蹭来蹭去,险些绊我摔跟头。我恶狠狠地抬起脚要踢它,它便“汪汪汪”夹着尾巴就跑了,而且是跑一阵又回过头来一阵,瞪着一双迷惑的眼睛看我,看一阵以后,见我不哄它,转过身去,一溜烟朝后面的母亲跑去。
我知道母亲就跟在我的后面不远,听到阿黄的叫声,母亲就应该在数落我了,可过了一阵,依然只有阿黄的“汪汪汪”的叫声,没有母亲的数落声,我心里又犯了嘀咕,母亲是不是也准备跟我打冷战?一个不够,再添一个,我可真陷入万恶的旧社会了。自从预考落选回到家,父亲与“包黑子”没两样,本来就黑得像碳一样的脸(父亲的绰号叫老黑),这两天似乎能挤出墨汁来。
在宽不盈尺的泥泞的乡间田埂上,我跌跌撞撞用上了吃奶的力气才追上父亲。凭直觉我知道母亲也追了上来,我轻轻地叫了一声“阿妈”,可母亲并没有搭理我。母亲从身后夺过我肩上的犁自己扛上,我顿觉一身轻松。我感激地看着抢走在我面前的母亲,却发现母亲竟然比我的个子还要矮!我突然有一种酸酸的感觉,便赶紧上前想把犁再抢了过来自己扛上,可犁在母亲肩上像是铆牢了一样。
阿黄夹着尾巴紧紧跟在母亲的后面,时不时转过头来用一双很奇怪的眼神看着我。我蹲下身做出捡石子的样子,阿黄却早已钻到了母亲的前面。
“几十岁的人了,做事愣没个头脑,冬伢仔(我的小名)还没张犁高,你想磕死他呀!都绊倒了七八回,快成泥蛋了,不是你身上的肉,你真不心疼……”
母亲没有理会我,只是一句一句地埋怨在前面悠闲得意的父亲。我怕两人又为我的事吵架,便赶紧对母亲说:
“阿妈,没事,我没事!”
并趁着母亲不留意,我一把夺过犁,紧贴着老黄牛的身后,又高一脚低一脚地向前走……
不久,我收到了高中班主任寄给我的一封信,内容是我可以回去补习,班主任说,只要我踏实,准能考上大学。母亲一听,眼睛一亮,脸上绽开了芙蓉花一般的笑容。母亲立即召开家庭扩大会议,她把班主任那封信当成皇帝的圣旨,专制性地通过了我继续补习的决议。阿黄列席参加,一直缠卧在母亲脚下,静静地听着,没有吭声。
于是,我又重新拾起那些被扔掉的课本。
这一次,我没有让全家人失望,当我把村里有史第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塞到母亲手里时,母亲仿佛就是电影当中的皇帝的母亲!阿黄也摇着尾巴见人就汪汪狂叫,像是要把好消息告诉每一个村人。父亲也裂开了大大的嘴,一排牙齿虽发黄,却和那张脸比较起来,依然黑白分明!我把一叠厚厚的已经不要的书和本子交接他让他抽烟时,他嘿嘿地笑了起来,并开天荒的也是唯一一次夸了我:“还行!”
可上大学的几年里,我只习惯于一次又一次地从母亲手里接过一叠一叠浸满血汗的毛票,却从来没有去留意母亲越来越多的皱纹、越来越深的白发、越来越浓的倦容、越来越重的病情。更过分的是,大学毕业后,我狠心地踏着母亲一滴滴的眼泪,远去了五千里以外的西北。正当我幻想着衣锦还乡、赚足钱回去报答母亲时,母亲却没有按我的计划活下去。就在我离开母亲的第四个冬天,病魔无情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当我失魂落魄地赶到家时,母亲已经过世了两天。蜡黄、削瘦而冰冷的脸上,一双已经没有光泽的灰暗的眼睛依然睁着。跪在母亲的灵柩前,我的泪水像流水。在兄长的帮助下,我伸出不停抖动的右手,轻轻合上母亲一直睁着的双眼。
兄长告诉我,就在我铁下心肠离开母亲去西北时,母亲就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只是母亲疼得哪怕是咬破嘴唇也不肯跟她的子女说。甚至到了病情恶化躺在床上不能动了,她还千万地嘱托哥姐别给我发电报写信。母亲总是说,你弟弟一人在外不容易,我们帮不了他的忙,这点病也不能让他分心,你弟性子急,冷不丁一说,还不知道他急成咋样。
当母亲全身溃烂、用滚烫的颗粒食盐敷也止不住疼痛时,母亲开始不停地喊我的乳名。那时母亲已神志不清,她不停地骂我的可怜的哥哥和姐姐,要他们赶紧去车站接我,说我已经下了火车,鼻子冻得像红萝卜。老实的哥哥姐姐这才想起给我发电报,母亲没能挺到我回家,那撕心裂肺、撼天动地的疼痛使她的灵魂不得不放弃牵挂而飘向天堂。
阿黄没有像往常那样,摇着尾巴、欢叫着跑出一里外的地来接我。当我跪在母亲的灵柩前,却发现阿黄奄奄一息地也蜷曲在那里,眼眶里满是眼屎,见着我,也只是微微地抬了抬头。大姐眼泪汪汪的对我说:“两天了,一点东西也没吃。母亲病重的时候,她就一直守在床前,常常听到她狺狺地呻吟,那时就不怎么爱吃东西了。”听了大姐的话,我的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感激地久久盯着阿黄。阿黄努力地睁开眼睛看了我几眼,像是高兴,又像是怨愤!
母亲出殡那一天,阿黄一直跟在我身边。每当我跪下来行孝礼时,她就狺狺地哼两声。当母亲的坟垒好,阿黄又蜷曲着身子躺在了上面。送葬的人都陪了眼泪,我们一群孝子又跪在坟前恸哭了一阵,直到亲戚们把我们一个个搀扶起来。走了几步,回头再看母亲的坟堆,发现阿黄依然躺在那里,我走回去抱起了阿黄,阿黄挣扎了几下,便静静地躺在了我怀里。
回到家,我强忍着悲痛,先找来一个废筐,在里面垫上干爽的稻草,又去找来阿黄最爱吃的煮熟的排骨,可阿黄闻都不闻。她只是蜷曲着身体把头努力地搁在一双后腿上,眼窝里眼屎更多了。我叫人请兽医,兽医翻了翻阿黄的眼皮,听了我的叙说,先是使劲地点头,后又是使劲地摇头。留下一服药,却死活不收一分钱,叹着气走了。
尽管我强硬地给阿黄灌了药,也尽管我把食物嚼碎了塞进阿黄嘴里,但就在母亲离开我们的第七天,阿黄也离开了我们。我噙着泪水,找来最好的木料(香椿树),亲手给她做了一副棺木。我和哥哥两人抬着她,把她埋在了母亲的坟旁,让她永远陪在母亲的身边。
阿黄原只是一只野狗,一次入室行窃,被主人逮个正着,眼看着发疯的主人抡起的大木棒就要结结实实地砸在头上,阿黄只有“狗急跳墙”,却没想时乖命蹇,阿黄的纵身一跃,就像姚明在罚球线投出的篮球一样,不偏不倚地落入了院墙外面的一个粪坑。失魂落魄的阿黄正竭尽全力往外爬时,愤怒的主人已荷“枝”而立。坑不大不深,阿黄往哪个方向逃,都在主人棍棒的控制范围,于是阿黄每挣扎一次,就要遭到主人的棍击一次,阿黄在粪坑里狺狺地哀叫着……
也不知什么原因,母亲到主人家串门,闻声寻迹,与阿黄邂逅,善良的母亲便向主人求了情,用破箕畚捞出已“不省人事“的阿黄,先到池塘里冲洗了,又到家里用温水打了肥皂洗刷了一遍。最后找了破棉絮把阿黄严严的裹了,一个时辰后,阿黄恹恹地醒来,醒来后,身上依然有一股幽幽的臭气,母亲给她喂了些吃的,吃完后阿黄立即又精神了起来,母亲便撵阿黄走,阿黄看着母亲手中的棍子,身上像是遭了雷击,夹着尾巴狺狺地叫着跑了。可没过多久,阿黄又回来了,母亲又撵,阿黄跑。如是三番,母亲放下了棍子,对夹着尾巴怯怯地站在门外面的阿黄说,你果真没地方去了?愿意你就留下吧。
从此,阿黄便成了我们家的一员,从此,母亲与阿黄形影不离。
2009年5月初稿
2014年5月二稿
2015年5月三稿
母德留香
那一年,我五岁,继祖母去世。第四天,爷爷被接到我们家。
不久,爷爷就瘫痪在床。我们都不去爷爷睡的那间房屋,爷爷那个屋里时不时发出难闻的臭气。
父亲调到大队农场当场长了,农场离家远,父亲很少回家。四个姑妈都嫁到了老远的地方,很少回来,回来也只是做客,在爷爷屋里转一圈叫声阿爸就走了。母亲白天做工,回到家先收拾爷爷的屋子,给爷爷一天洗一个澡,一天清理一盆臭衣服。然后喂猪,侍弄菜园,清点鸡鸭归笼。我们兄弟姊妹嫌母亲手臭,做出的饭不吃,从那后,我负责做米饭,四姐炒菜。母亲并没有生我们的气,心里反而好像很高兴。
我不知道母亲哪来那么大力气,竟然能抱起发胖的爷爷;我不知道母亲哪来那么多精力,一天到晚就像是一只一直被抽转的陀螺。而母亲身高不到一米六,体重也不足九十斤!更多的是我们对母亲的不解,原先爷爷对母亲是那样的折磨,如今却这般地去伺候他!有时候我们消极怠工,故意把自己该做的事不做。母亲也不责骂我们,只默默地低头做事。好多次我看到母亲边做事边流泪。
母亲从不给我们讲年轻时期被爷爷和继祖母赶出家的事。一些零星片段都是邻居翠香婶夏天晚上乘凉时当故事讲的。
继祖母生下我小姑妈的时候,母亲也生下了我大哥。这本是双喜临门的事。按理说,爷爷应该高兴得合不拢嘴来。不仅家里添了千金,更有了李家香火继承人。可爷爷不知哪根筋不对,竟然听信继祖母的话,不让母亲喂我大哥奶水,只能喂我的小姑妈。当小姑妈吃饱了奶甜甜睡去,大哥饿得嗷嗷直哭。母亲不依,爷爷就动家法。把母亲关押在倒扣的打谷桶里,同上面还压着几百斤重的大石块。父亲心疼幼儿娇妻,和爷爷继祖母顶了嘴,爷爷便挥舞着木棒把父亲、母亲和大哥一家三口赶了出去。
就在外面飘荡的时候,大哥夭折了。
……
爷爷的病居然有了好转,母亲一有空就把爷爷抱到外面的躺椅上晒太阳。我们对爷爷也慢慢地好了起来。姐姐也帮忙清洗爷爷的脏衣服,我和哥哥也常抱爷爷到外面晒太阳,但给爷爷洗澡、清理脏衣服的事,依然还是母亲一人!
渐渐地,爷爷的脸上有了久违的笑容,爷爷总想把他学到的阴阳道术传授给哥和我,可那时候我们思想红都不学。爷爷刚刚兴奋起来的精神一下委靡。爷爷眼睛很好,常常要我找书报给他看。爷爷总喜欢拿报纸上一些难字考我,每次我都答对,爷爷这时脸上就露出一种阳光般的微笑。仿佛我就是我们李家下一个“翰林”似的。
但很多时候我都听到爷爷在哭,有时候好像还在骂人,父亲好久没有回来了,四个姑妈也好久没回来了。
母亲给爷爷洗澡时,爷爷也常哭。母亲给爷爷换一套干净或者新的衣服时,爷爷也常哭。母亲给爷爷炖鸡汤喝时,爷爷也常哭。爷爷总对我们讲他最不起的人就是我妈妈。每次有人来看爷爷,爷爷也哭。爷爷说自己罪孽太深,他最对不起的人就是他的儿媳。
母亲给爷爷洗了多少个澡,已经记不清了;母亲给爷爷洗了多少脏衣服,也已经记不清了;就是妈妈把爷爷抱到外面的躺椅上晒了多少次太阳也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是1976年,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那一年,爷爷也离开了人世。爷爷是含着微笑离开人世的。
母亲的事迹被当做榜样在家乡流传。母亲的品性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品德留香。
母亲姓简,讳名德香。
改于2014年5月,再改于2015年6月
甘肃省白银市银光中学 lihuandong106@163.com 1520943523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