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座红崖

2015-06-13 18:15 | 作者:刘非凡 | 散文吧首发

家乡,那座红崖,是我们村庄的唯一标志,也是我们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

红崖后面是劳动人民的田地,前面是通向远方的一条公路。我们的村庄就座落在崖下,故名村子叫“崖底”。当然,有钱的住的是平房,没钱的住的就是窑洞。那个年代,在崖上撞几眼窟窿,修复一下,就是人们居住的地方。我们小时候,也就是住着窑洞长大的。看似窑洞,眼光可宽呐!站在红崖上,一样望不到边。就连方圆几里外的家家户户的房顶、炊烟都看得一清二楚。

回想起来,家乡那红崖给了我深刻的印象!小时候,经常到崖上摘酸枣、捡地菜、拾蘑菇、挖野菜,经常和大人一起出没在田间。特别是放学了或每到星期天,我们几个小孩就组织起来去崖上玩耍。因为崖上的风景优美!不仅有五谷稻香,而且还有桃红李白。更有趣的是逮抓一些小动物,与它们缠绵悱恻。可有时遇上下天,就遭了。崖的坡度大,路滑,空手还好,如果背上再背点东西,就步履蹒跚了。记忆中,红崖好大,又陡峭,小时候身子骨也薄,生怕滚落到悬崖下。故小心翼翼,缓缓而行。

最可观的就是站在红崖上,瞭望远方,一览全景。就连十里八里都能望见。左右邻村,都没有我们村的红崖高大,虽说是一个由黄土堆积成而的,但也令人羡慕!可谓之:高瞻远瞩,风光无限!有时,我在想,我们的祖先怎样在这样高大的红崖下生活的,并生存了那么多年?也不知他们是怎样年年耕作田地的。每年的收成毕竟得一点一点往下运,那劳动是何等的艰辛!路途又是那样的陡峭!稍不注意,就有滑坡的可能。我印象中,爷爷和父亲就是这样辛苦打拼的。

记忆中的父亲一直当的是生产队的队长,清晨,经常站在红崖上高呼社员们出工。因为当时人们没有钟表,只能看太阳出工。又是集体大生产,只能利用红崖的高处,音量的传播来呼唤社员们劳动。红崖虽是土堆,而作用不小。人们利用红崖居住着自己温馨的窑洞,又利用红崖开采了不少的田地,还利用红崖种植了不少花果树木。我敢说,没有红崖,就没有我们生存的可能。

红崖是我们家乡的依靠,也是我们家乡获取劳动果实的必要的基地!虽贫瘠,但也收获了不少粮食作物。我们靠它成长,靠它滋养我们的精神。红崖,是家乡的特征,也是我们每个游子在外的特殊记忆。因红崖的昂首,给我们心中铸造了很深的印象 ,美的回忆

家乡的红崖,浸渍着劳动人民的血汗。几十年来,人们在红崖上辛勤耕耘,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它是农民的依赖,也是土地的根本。如今,我虽远离了家乡,但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很想插一支翅膀,飞回家乡看看红崖的新面貌,看看现在是什么样?如今,现在的村民们生活条件好了,不再居住那窑洞了,都搬迁到平地盖起了平房,甚至高楼大厦。但那红崖依旧存在,依旧还屹立在那里!

家乡,那座红崖,是那样的宽阔!那样的魁梧!我想它不会因岁月的变迁而零落不堪,也不会因时间的长度而泯灭消失。因为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更是家乡人民劳动的不可缺失,也是人们从小生活的寄托和希望所在。我不会忘记,家乡的人民更不会忘记。它一定在村民的改造下,修建的更加完美,更加独特!

家乡,更爱家乡的那座红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