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之魅

2015-06-07 22:32 | 作者:筱笛一声 | 散文吧首发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江南梅熟日:船吹笛萧萧,人语驿边。”

皇甫松老前辈是睦州新安(今浙江淳安)人,虽并未入仕,但作为工部侍郎皇甫湜的儿子,宰相牛僧孺的外甥,离开江南故乡的时日应是极多的,他以清新隽永的笔调,描摩出江南暮雨夜的动人画面,景物形象鲜明生动,尤其是对江南故乡特有的声音的描摩,让千年后的我们,仍能和着那声音的律动而心旌摇动。

无数次,怀想着作者梦中的江南,怀想着红蕉、黄梅、水上画船、桥边驿站,在这样可观、可感,美好动人的事物之外,更多的时候,是在揣摩、感受“人语驿边桥”带来的心弦的轻动。

夜船里破空而出的悠扬笛声已自在漫天的雨幕中沾濡了更多的水润灵秀的漫味,那笛声中的漫天飞扬的情味,衬托着桥上的人语,更加地踏实、妥贴:真实的生活,大地上的生活,生生不息的生活!桥上人语与萧萧夜雨、夜船笛声,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场“声”的魅力盛典!

经常,在家里忙来忙去的时候,楼下小区里的人声,紧邻小区的装饰建材市场里的人声,挟着其特有的浓郁的生活气息,传进耳膜,这些声音淡下去的时候,小区里大树上的清脆声,便裹持着鸟儿们在茂密枝叶间的愉快,携了阵阵温和的风声,在室内的我的生活中轻吟浅唱。

有很长一段时间,装饰建材市场里经常传出极大的播放港台片的声音,在那样的巨大的武打动作或台词念白的声波中,我常常走神,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港台片刚传入大陆,城市里便有专门有“放录像”的地方,里面常常挤满了花钱去看“稀罕”的年轻人,的确,大陆的文化市场还在百废待兴,已从容发展几十年的香港武打片、言情剧,自然以其平民性、英雄性、丰富性的艺术魅力迷住了精神生活极其单调的年轻人的眼睛。不大的放映空间里,我也曾被已工作的姐姐带去看热闹,至今仍然记得那种快捷的武打动作、酣畅淋漓的快意江湖带来的新奇震撼。

于是,在对当年初次接触港台片的怀想与体味中,我“享受”着楼外面巨大的一波又一波的音浪,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问正在读书的儿子:“听那声音,感觉怎么样?”有些“脑残”的我,满以为孩子也在那里面感到了“江湖”,体味了“社会”,会有些许的“新奇”之感,儿子马上回给我的一句话,让我瞬间清醒,儿子说:“真是太烦人了!咱们告他们去吧?”可能觉得不太合适,儿子马上又改口说:“等有空了,咱们就找他们协商吧!”当然,清醒过来的我没等儿子再发话,第二天中午就赶着人家正在播放“大片”的当儿,找到了巨大声响的发源门市,说明了来意:孩子正在读书,需要相对安静的环境。店里管事的姑娘很痛快地答应我中午和周末不再播放,事情得以完美解决。

虽然无法再享受免费的“港台”感觉,但是,我心里更多了欣慰和感慨:一是在我“脑残”的时候,竟然试出了儿子与巨大音量足以对等的巨大忍耐力,让我虽然感到惭愧,但毕竟为孩子的禀性感到些欣慰,也为孩子身上巨大的潜力所震撼;其二,事情终于能够解决,但是要对孩子更多一些关心,希望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引导孩子:善于发现自己面对的问题,勇敢、理智地去解决问题。

在这个恢复了安静的周末,提笔写下关于声之“魅”的感悟,在依然清脆惬意的鸟鸣声中,生活安好。

2015年6月6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