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国》、说关羽
读《三国》、说关羽
其实,清贫在读第一遍《三国演义》后,就有了对关羽的很多看法,不过也从未表达出来过。暑假前,我在《说魏延》的文章时,一位网友曾经提到过关羽。所以就又起了当初那些对关羽看法的思绪和偏见,我也答应了要说说这个三国里举重若轻的人物的。所以,今天特提起笔来说说众人心目中的“关羽”。
在《三国演义》全书中,蜀国是全书的重点,而关羽却是蜀国最为倚重的第一员重要将领。全书对他的描写可谓是用尽了笔墨,使读者对他的英雄气概加倍地佩服和敬仰!可是清贫在很多的程度上却有悖于大众的说法,觉得关羽就单单对于蜀国而言并非是众人所仰慕的那般英雄的。
关羽、张飞和刘备的桃园三结义开始就始终是不离不弃的,全书就以他们三位的开始而开始了。而关羽成名一战也就在温酒斩华雄,然后便得到了曹操的欣赏。书中说曹操如何赏识他,然后享尽一切的方法想收买他的心。当然在武功方面,或许关羽是无可置疑的。曹操也许就是欣赏到了这是一个千古难寻的上将,所以才如此地欣赏他。当曹操得到了关羽并与之约法三章,在曹营中度过了少许的时间,与曹操并曹营中的将领有了若干的感情后,也终于帮曹操立下了最为盛名的功劳,那就是诛颜良、斩文丑。
对于曹操来说,这关羽的功劳还真是不可抹杀的。在我看完全书对关羽的描写后,我在心里就下了一个“大逆不道”的定论,关羽对于刘备蜀国的功劳还真不如对于曹魏的功劳之大啊!
要不是关羽,那时候的曹营对于颜良、文丑几乎是闻风丧胆的感觉,而就是关羽,使曹营对这袁绍赖以信任的两员上将只晃了一下眼就过去了。才给后来曹操顺利地结束了和两袁之争开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头。
就清贫认为,关羽显现武功最强的战役也就是这么两次而已。然而,他关羽却都并非为刘备而战的。当然,这应该是关羽的身不由己,作为读者,我想我也是不可责怪的。可是为什么在曹操这样看重之下让这么重视人才的曹操心甘情愿地放走他,这里面,我觉得似乎还大有学问。要是曹操真的不想放走你关羽,你关羽再有本领也很难全身而退吧?更别说让你显示你的过五关斩六将的名头了。曹操有的是办法与你当初的“约法三章”给个理由的。他曹操要是真的看重你宁可他不被自己利用也不会让别人利用的人。以后的徐庶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从此,清贫就以为。其实曹操的心里根本不看重关羽的走留问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关羽在曹营的日子里肯定少不了与曹操的接触让曹操了解了关羽那有着“独特”性格的那一面。于是在关羽要告别的时候,曹操竟没有特意地去阻拦,而是稍加装作的样子去显示一下自己的爱才之心。这曹操啊,真可谓是一代奸雄(这奸雄,是全书对曹操的说法,并不是清贫加的)。
现在清贫就要说的是关羽的性格了。这书中对关羽性格的描写本来都是为衬托他的“忠义”而特意大肆渲染的。可是这大肆的渲染却让清贫对关羽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想说的是,要不是这关羽的性格,这蜀国的历史就将是另一番的景象了。
关羽在清贫的心目中就是一个目中无人、自高自大、自以为是的武人。一般人认为张飞的莽撞。但是,在清贫的眼里,关羽的自高自大的性格误了蜀国的大事却比张飞多的多。就他对蜀国的功劳其实我认为也远远比不过张飞入川的一路过关斩将。就清贫狂妄说的话,他对蜀国的贡献还真的比不过魏延呢!
在刘备有点成就开始,关羽似乎就是一个不服从号令的主儿。首先就和张飞一起挤兑诸葛亮,而之后,张飞对诸葛亮是心服口服,而这关羽,对诸葛亮是口服心不服啊!就在华容道放走曹操一事来看,就可以说明关羽对诸葛亮的军令还是有点儿戏呢!当然,书中说这是诸葛亮的计策。但不管是不是计策,从此可以看出关羽就是这么一个不服从号令的主儿。竟然在这种场合谈什么义气。不顾整个国家的安危放走一个最最重要的人物,这样的不服从号令的结果还真是这个自以为是刘备与之共死生的人所能为的?这公私分明在他的身上是绝对显现不出来的吧!我想,就这点,曹操当初放走了关羽就是一个明智之举了。不管留下关羽会不会对自己的军事有没有危害,但从这里就得到了一条自己宝贵的性命和魏国的远大前程,这放走关羽之举就能显现最大的价值了。在后来,曹操得到他的人头怎能不感谢他而对他举行盛大的葬礼啊!这可是救命恩人啊!
关羽的自以为是和自高自大的表现是全书最为突出的性格了,也致使他以后失败的最大原因。
他自以为是与刘备结义之情,就可以妄加对刘备的家事加以干涉,说刘封是螟蛉之子。致使刘封怀恨在心,在其最困难之时不以施救。本来这样的事连诸葛亮都不敢加以妄言啊!你一个武夫,不管如何你都不应该插嘴才是啊!最终送去的就是自己的性命!
显示其性格的最关键的几件事情是:一、自恃甚高。黄忠被评为“五虎上将”的时候。黄忠本来就是他较量过的,也对其的英勇和箭法大加称赞的,可是听说他也被评“五将”,他竟然如此地不平。这心胸也真的有点狭窄了。还说什么“不与老卒为伍”。就以清贫看来,这黄忠入川的功劳就可大抵得上你守荆州了!你有什么可以逞强的呢?再说他当初的一箭也可是差点就可以要了你的性命呢?二、好勇斗狠。当听说马超的武艺超群后,竟然要不顾自己镇守荆州的大任却要赶去蜀川与其比武。本为一朝之臣了,你有什么可偏要与人争个高低呢?要不是诸葛亮给其的一顶高帽,或许他还真的会不顾一切入川了。三、目中无人。当诸葛亮离去荆州之时,就吩咐其联吴抗魏。而他竟不顾诸葛亮的隐隐嘱托,竟然把一个联吴的最好机会给浪费了,并且从此让孙权恨之入骨。最终导致了其灭亡的道路。本来孙权是一心一意地要与蜀国联合的,在蜀国之事上也是一忍再忍的。不仅以妹嫁刘,而且在关羽成了荆州之主后,竟然有意与关羽成为亲家的想法。于是派遣诸葛瑾为媒,欲娶关羽之女为儿媳。这本来是孙权对于你关羽的看重啊!这样的事情要是诸葛亮在的话肯定会大加赞成的。可是关羽却不肯,不肯可以不肯。但是你也应该婉言谢绝才是啊!可是关羽的言语的确让孙权放不下颜面。关羽的原话是:吾虎女安肯嫁犬子?这话放在谁的身上都很难容忍的。你一个将领,称自己为虎。却把一个堂堂三分有其一的江东之主称之为“犬”。这样的话你叫孙权再有度量也是很难容忍的啊!不灭你,他一国之主的威严何存?
关羽藐视的不仅是孙权一人,他藐视却是江东全部的英雄。在他眼里,江东只剩下吕蒙一人可以忌惮,当听说吕蒙得病竟然觉得就高枕无忧了。你再有能耐,你也不能打死所有的人啊!你认为没有人才的江东就出现了人才,而你就此成了刀下之魂。其实,关羽最终也不会明白,他的失败不能怨恨任何人,他的失败只是他自己造成的!
关羽永远都不知道,失去他的蜀国其实也受不了多大的损失。可是由于他孤傲性格造成的失败却引起了以后的蜀国被火烧连营一共损失了五十万大军几十员上将将近半个蜀国的军事力量啊!其实在清贫看来,关羽死了本不可惜,荆州丢了也不可惜。可惜的是刘备却为了关羽丢失半个蜀国的军事力量。要不是死了关羽,要不是关羽的大意,这些军事力量完全可以保存用来抗衡魏国。历史的结局就很难想象!虽然这并不是关羽的错,也是关羽始料不及的,在临死之际还口口声声说义兄一定会为其报仇的!可这报仇带来对蜀国的危害真的是何其之大啊!
清贫只能说:荆州所托非人啊!关羽虽为“忠义”之士,实不可取也!关羽对于蜀国来说,功不及失之大啊!
清贫每每看到关羽的结局,看到刘备为了报关羽之仇被火烧连营。就会泪流连连,就会为其感到可惜,也为蜀国感到悲痛!关羽虽不是蜀国的罪人,但是对蜀国的结局起着至关重要的原因啊!
是非成败啊!只在一念之间!
好了,不说了!或许清贫的这番说法打击很多人对关羽的崇拜形象,但是这只是清贫的个人意识。所以大家都可保留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2010年9月4日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