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义相与析

2015-05-30 11:20 | 作者:青衣江客 | 散文吧首发

疑义相与析

文/赵方涛

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近日,在2015年第11期的《读者》上,我就发现一篇奇文——《盛唐诗人的朋友圈》,作者“六神磊磊”。

这篇奇文最大的“奇”处,在于语言幽默,而且还融入了现代流行语的元素,不仅“铁粉”“秒杀”“解雇”“买断工龄”等词在文中出现,就连“paty”“大V”等英文大词与字母也在其中抛头露面。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有两处地方,笔者觉得值得商榷。在《王维的高端朋友圈》小标题下,有这样两句话:

然而王维不愿放弃。他决定再度拜会一个人——岐王李范,也就是杜甫后来“岐王宅里寻常见”的那位。

“岐王宅里寻常见”出自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全诗如下: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门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人杜甫先前“寻常见”“几度闻”,后来“落花时节又逢”的都是李龟年。所以,作者说“他决定再度拜会一个人——岐王李范,也就是杜甫后来“岐王宅里寻常见”的那位”就有点不对头。

另外,在《功名路上奋马扬鞭》小标题下,作者又写了这样三段话:

那些日子里,孟浩然和李白极可能一起喝了不少酒。或许某一次,他借着酒劲对李白说:“兄弟,说句心里话,我还想试一试,去趟长安。我觉得自己还有戏。”

李白要送孟浩然走了,请记住这次送别的时间和地点——开元十六年三月,黄鹤楼,因为那一首绝美无匹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分别之后,两人明显加快了博取功名的步伐。已近四旬的孟浩然感到时不我待,直奔长安参加考试;李白则年近三十,他选择的道路是树立名声、先取外围。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当时孟浩然身在武昌,扬州在东,而长安在西。作者说“分别之后,两人明显加快了博取功名的步伐。已近四旬的孟浩然感到时不我待,直奔长安参加考试。”既然孟浩然打算直奔西边的长安,那他为什么还要东下扬州呢?这不是南辕北辙吗?因此,作者把这件事——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并写下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插在孟浩然要去长安考试这件事之中,并不合适。而孟浩然之所以去广陵(今扬州)大概是去旅游。

批评是容易的,而创作却是艰难的。所以,创作不出好作品的人,往往会成为一个不错的批评家。因此,英国十八世纪小诗人显斯顿(Shenstone)说:“失败的诗人往往成为愠怒的批评家,正如劣酒能变好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