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拾遗

2015-04-20 10:17 | 作者:鉴心堂(王琨) | 散文吧首发

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周易》

很久都想写这么一篇日志了,总是缺少这样那样的时间和兴致,今天刚好有时间,就简单地说两句,作拾遗之用吧。慢慢地,就在发现,其实自己总是在说别人的话,因为想说的似乎都被那些伟大的先人用最精辟的语言总结过许多次了;同时,也能感受到在那些话,是自己经历过或是正在经历过的,我们都能感同身受,毕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说话,到底重不重要,很难讲。“合同异”、“白马非马”,言辞之巧,莫过名家,可是这么善于胡诌的一群人却没能为社会国家做什么卓越的贡献;但如果会说话,就可以像苏秦一样,佩六国相印合纵退秦。有时候,我们愿意做一个诚实、纯真的人,谁也不喜欢说假话或是听假话;有时候,我们确实言不由衷地打哈哈,或是遇到偏听偏信一个人的领导以致很无奈。这么多年,也在不断反思、验证前人在言谈方面的经验,稍加列举几条,共大家聊聊,大 概是这么八句:

下属汇报需即时,领导询问切要害。

没事少说幽默话,再急莫少寒暄话。

意料之中提前说,意料之外当即说。

君子对答如扣钟,分清场合再谏言。

“下属汇报需即时,领导询问切要害。” 是说,讲话需要考虑责任分工方面的关系,通常来说,我们把社会关系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领导、干部、员工。绝大多数人都是处在干部这一阶层的,如果你是班长部长,在你上面有老师在你下面有普通学生;如果你为人兄长,在上面有你的父母,在下面有自己的弟弟妹妹;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你的上面有消费者和国家政策,在你的下面有雇用的员工。可以看到,这种位置高低而产生的份公告不同无处不在,作为干部,不但要把老板布置的任务下达分配顾全大局,还要向领导及时反馈基层的需求为大家谋福利。因此干部最难做,在作为下级时,首要的一点是及时汇报工作,很多干部在得到领导的夸奖后就变得得意忘形,或是对一些常见的小变化视而不见,一个干部必须牢记,做事的首要品质就是及时汇报,领导必须时时把握工作进度,不论是不顺利还是顺利,领导必须了解里里外外,不论大事还是鸡毛蒜皮,领导偶尔也会说:“这么小的事,你自己做主,不要再跟我说了”但很多干部真的就不说了,然后再也没有跟领导说话的机会了。做主不做主,不是看权力,而是看责任,而且做主是一回事,汇报是另一回事,把信息及时送往站得高看得远的地方,就会减少瞎走的低级错误。而作为领导,询问是第一门必修课,几乎每一个领导都是从基层一步步走上来的,他们很了解如果领导不问,下面的人很少讲全讲清该讲的东西,每一个问题的粗细都决定着回答的深浅。有一天我和朋友走在路上,朋友说,他打算买席慕容的书,他很喜欢,我当即就问了一句哪个出版社的,他就傻了,我就知道他很少看席慕容,也根本没打算买他的书,而喜欢不喜欢我还不敢下定论。因为,常读书的人都知道,一个本书会有几个出版社来回出,一个出版社一个深浅,就像一本史记,北京出版社的十五元一本,只有原文和白话翻译,适合普通人群休闲阅读;而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竖排版,二百有余一套,是真正读古书史籍的朋友的不二之选;酷爱史记的人,我相信一定不会错过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也许在不经意的一句话,人家就已经把你的深浅来去摸得清秦楚楚,所以没有哪个中国人敢傻到说假话。

“没事少说幽默话,再急莫少寒暄话。” 通常,西方人认为,幽默感的人更受大家欢迎,不过在中国似乎行不通,很多时候大家都是笑笑而已,私下都会觉得这个人过于轻浮,这种人在中国社会朋友很少,得到他们信任、重用机会少之又少。为什么?在开别人玩笑等于打别人脸,开自己玩笑等于打自己脸,打别人脸的时候就算别人当下碍于面子不还手,事后也必定清楚算账,打自己脸的那些人就更可笑了。如果只是将幽默笑话,那真的毫无意义,因为我们通常认为说这些与现实无关的话总是想在暗示什么,一旦你没暗示对,那就更糟糕了。一个成天说废话的人,谁会相信他办事靠谱,但我们好像又在生活中天天说废话。不是吗,我们每个人见面就说“吃了吗”,这就是句很明显的废话,如果我回答了没吃你又不会请我去吃,外国人就不会这么问,如果这么问,一定是打算约对方出去。像“吃了吗”这样的废话每天不知道重复多少次,但缺了它好像真的不行,如果改成“你好!我想你。”总会觉得太虚伪,我们都喜欢从实际的方面去关心或是被关心。宿舍朋友跟我一起投资办了一个网络账号以节省资金,但只能有一个人登陆,我是不常用的,但偶尔也会忘了这些直接登上去,导致他掉线,让他很烦恼。一天,他从床上站起来说:“能不能别老是顶这个账号,我都掉线好几次,每次都会有很大损失,半个小时的工作全白费了。”我一听也很恼火,我出的钱比他多一倍,为什么要这么让着他:“大不了把你那份钱给你,好像我欠你什么。”“那就给我,我自己去重新办一个”他也很生硬地回馈,两个人不欢而散,气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我和他坐在一起,他突然跟我说:“其实昨天是因为掉线而导致我一个小时副本又白费了,当时也冲动了没怎么想就跟你那么说话,我每天都是这个时间点用账号,你知道的。。。”“我当然知道,”我打断他说话,“我怎么可能故意顶号,只是当时一不小心忘了,账号这东西都是小事,白送都可以,关键是昨天生气说的话让人难以接受。”之后两个人又愉快和解了。我们经常这样,因为一两句生硬的话直接闯入,以至于思路完全混乱,有时我们有好大的脾气,一丁点都不允许他人觊觎,有时我们有好像没有脾气,总是一次次打破原则,成全别人。很多废话,就是用来体现尊重,表示关心的,因此,这些看似废话的东西,才是问题的核心。

“意料之中提前说,意料之外当即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是一个顾虑较多的人,总是喜欢完事具备才能睡得稍微踏实一点。就像约好明天出去看画展,一定要当天晚上说好,明天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在哪里集合,都有谁去,午饭哪里吃,晚上什么时间回来,去的时候坐什么车,回来的时候坐什么车,如果下怎么办,等等等一大堆。凡是我能提前预测到的,都应该提前讲清楚,不仅是是坐什么车,吃什么饭。错过一趟车,不过再等十分钟,准备不好一顿饭,不过多花一百块钱,但是,如果是在搞公司,搞事业,因为一点点常见失误,或是合资后盈利分配不均,将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拿破仑希特勒都是因为不知道天会转多冷败在俄国,齐楚六国都因为分配不均而戮于连横。能够尽人事做到的,就做到完全,把顺利的几率推倒最大,而决定结局的还是老天。有一个很经典故事,是讲罗斯才尔德家族在滑铁卢中利用最快的情报关系一举控制整个英国金融的,大家可以去找来看看,再次就不复制粘贴了。反应、反馈的速度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君子对答如扣钟,分清场合再谏言。”礼记云: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没有诚意、理解能力或是相关责任的而来问的,不必告诉他;如果有人同你说一些没有诚意、无道德、或是与其没有什么责任的,不必过问。有意与你争一口气而不顾事实论理的,没必要与他辩论,一个真心想问,又该问,又适合问的人,必然有固定的问法,只有他这么问了,才会告诉他。当一个人的神态足够谦恭的时候,就可以告诉他一些大概的东西了;当他说话和顺,毫无隐瞒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讨论一些你的判断和认为正确的路线;当他能够充分尊重你的意见,你说的话他都会认真考虑然后去做,就可以把该说清的全部告诉他。总有许多人,在还没了解够情况就或是别人心还未敞开的时候就急于回答什么,或是人家都已经把该说的都说了,也表示诚意了,还要摆出一副“见死不救”的傲慢形象,刻意抬高自己,有能力的人往往容易犯后一种错误。有该说死活不说的,就有不该说不怕死瞎说的。一个新进的员工年轻有为,在会议上抢先说出自己的构想,言辞有理有据有节,可刚说到一半就被老板痛骂一顿,你算什么东西,你知道什么。会后老板找老这个年轻员工谈:“你是不是觉得我在骂你,我是在救你,会上你不看看坐在那里的老员工,他们哪一个不比你有经验资历,我今天要让你说完,他们一起针对你,随便找到什么漏洞就能拖你下去,你自己想想吧。”谏言,要分清场合。我讨厌那个年轻人,不是因为他不懂权术或是厚黑之类的勾心斗角。而是他,目中无人,对周围的人毫无尊重。你讲得怎么样,是一回事,但你尊重不尊重人,又是一回事,我从来没见过哪个不尊重人的能够走得多远。有分场合,也有不分场合的时候。自古以来就有准备好棺材死谏的,比如海瑞;也有冒着谋逆不忠骂名兵谏的,比如张学良。有常态就有非常态,在紧急关头或是大是大非的时候,就没必要顾忌的那么多,我自己都有很多次以绝交相要挟死谏过朋友,不过那都是很少见的,大部分时候都还是要顾忌“尊重”二字的。我宁愿与无才愚钝的人风雨同舟,也不愿意与那些不尊重人或是利用人的聪明人同床异

很讨厌说得太多,因为一本书,可以读出君子,也可以读出小人。挟盛世之风,本非我之功德;助小人习气,皆因我之罪过。想来想去,还是不愿意写这方面的东西,可能以后会写得更少 。

QQ:80923467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