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情结

2015-04-15 12:30 | 作者:平安是福 | 散文吧首发

托云牧场:陈玉霞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草原上骏马驰骋,挥舞着鞭儿响四方,高大的牦牛托着重重的物质稳步行走在山间,碧水蓝天倒影在墨绿的青草上,热情奔放的高原儿郎尽情的歌唱。这些是从小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高原牧人的形象,很早就在心中沉积了下来,伴随时间的推移,对高原的向往之情更加深厚。

这一年,我们有幸来到帕米尔高原,当车子驶入高原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线积的高山,接下来是一线裸石秃山,赫色的石头铺天盖地,连着山体,这里是石头的世界。山脚下是一片湖泊,湖泊四周是一圈沙山,湖水很平。我打量着眼前这幅图画,层次分明,色调和谐,阳光很好。水边有一片草地,草地上有几座毡房,有羊群、牦牛和马。羊群和牦牛只顾低头吃草,只有几匹黑色和棕红色的马,在水边点头点脑地来回走动。一个小小的游牧群落,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我们走了下去,走进了这幅宁静而有生气的画面。牧民们从毡房中走了出来,老年男牧民都戴着一种白色高顶毡帽,一圈边沿向上翻卷,并有黑色边饰。年轻一些的女牧民多数穿红色衣裙,年老一些的则穿深色衣服,男青年也穿夹克的。他们热情地围上来,没有一点陌生感。有人告诉我,这是一群柯尔克孜族。我同他们语言不通,但又很想同他们交谈,于是用手指着他们每个老人小孩挨个问过去:“你柯尔克孜?你柯尔克孜?你柯尔克孜?……”终于有个老妇人笑了起来:“阿姆柯尔克孜!”翻译告诉我,老妇人在说:“我们都是柯尔克孜”我自己也笑了,大家都笑了。在笑声中我们和柯尔克孜牧民们变得贴近、融洽。

中午该吃饭了,牧民们把我们请到了一个毡房,进去一看,毡房里都铺满了地毯,毡垫沿着毡房四周铺了一圈。我们沿着毡垫,一个个都席地而座,中间为饭桌。牧民们给我们上了各种水果、馕、油饼等,我们在欢快地吃着,不一会,又给我们上了大块的羊肉和一盘民族同志吃的“白加黑”,所谓的白加黑其实就是羊肝和羊屁股上羊油经过煮熟切片,然后一片肝和一片羊油一起吃,据说这样吃不腻,而且利于消化。不一会,牧民们又给我们端上了马奶,说是在草原上喝马奶能提高精神,驱寒,喝了它能精神抖擞。我们大胆地尝试着这样的食物,很好奇。在吃饭间,有位老人给我们讲诉一个故事,他说前几天在牧场又发生了一起狼吃羊的事件,损失了好几只羊,不过幸好牧场党委给我们补贴了。有人插了一句,拿个猎枪把狼打死。老人说在草原,狼是我们的朋友,不能杀了它,打死它,草原生态就会被破坏。

吃完饭,我看着远处牧区后面的一座高耸天际的雪峰,海拔6500米的雪峰。路边又有一个清澈见底的平静小湖泊,湖中的雪峰漂亮极了,在日高原阳光下,雪峰表面的冰雪渐渐消融,谁流下来,汇成了这个小湖泊。它就像雪峰为自己准备的一面镜子,别看她已到了“白发三千丈”的年纪,她仍要天天在阳光下低头梳着自己,保持自己的圣洁和美丽。第一次在现地而不是在电视里或画报上看到真实的雪峰,有一种“胸中略无凝滞”的感觉。它有种男性气概。山顶上有近百米厚度的冰帽,在强烈的高原阳光下闪着耀眼的阳光。我忽然想起那位老牧民,他头上那顶白色高顶毡帽,不就是一座雪峰的形象吗?他们是高原雪山孕育的儿女,祖祖辈辈游牧、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一座座高洁的雪峰照看着他们。他们热高原,崇拜雪峰,用雪峰的形象装扮自己。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将他们的肤色涂成岩石的颜色,高原风雪为他们雕刻出一幅幅粗粝面容,雪峰的宁静圣洁赋予他们一副宽广放达的胸怀。将这里每一位上了年纪的高原牧民搬上了画面,都会是一幅人物杰作。

我们从高原上下来时,一座座雪峰山为我们送行。在路上我的脑海里一直回想起老汉给我们讲诉着草原狼的故事。

帕米尔高原一个神秘的世界,总是有很多的人义无反顾的向那个地方去探寻,那里的经历确实可以改变一个人。前几天看了一位朋友的游记,确实感触很多,她一个人的高原之旅,带给她的是无穷的财富和对丢失的人性重新的认识。一段艰难的高原之旅,从都市中带去一种不信任,用钱去讲感情的方式,在那里恶劣的环境中已经失去了作用,在那里只有相互偎依才能生活下来,一位坚强女孩用她坚韧的毅力,在朋友、驴友的鼓励和帮助下,安全的完成了一段生死之旅,同时也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蜕变,重新找回了纯真。找回了城市生活中迷失的东西,再次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了解了自我,更升华了自我。不是她改变了自己,而是高原独有的环境气氛改变了她,唤醒了她的本性。那些不是很熟的朋友在那暴风雪中相互帮助,也可能是恕不相识的人在一起,相互搀扶,他们不为别的,只为了共同的生存,同时也拥有一个纯洁心灵

高原人的豪气,高原牧民柯尔克孜族人的狼性,这些性格都是以前从笔墨之间和影视中了解的,其实真实的高原人的性格人们根本就不知道。在喀什,有一天偶尔遇见一些戴着白毡帽,满脸黝黑带一点干黄的柯尔克孜族人。他们大学刚毕业,因为遇见经济危机,工作不好找,在喀什求职。因从从高原来,还没有习惯于城市的生活,从他们的身上还深深的刻印着高原生活的印记。他们很少说话,买东西的时候,就是用手指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问急了就是满脸通红的用柯尔克孜族语来讲。开始和他们接触的时候很难以接受。接触多了,慢慢也感到他们人其实很淳朴,也很善良。高兴的时候就来一断具有民族特色的歌声,那歌声嘶哑婉转,飘扬在无尽的草原上一样。有几个柯尔克孜族学生经常来买东西,一来二去,大家都熟悉了,闲暇的时候,他们就用生硬的普通话讲解他们草原的乐趣、那些勇士的事迹,大家相处的十分的融洽。后来发生了一件不太愉快的事,一天晚上柯尔克孜族学生因为酒后闹了矛盾,最后导致两个地区的学生发生了混乱,突然间,一声声的狼嚎,传递着一个个的信号。事后,我问那天晚上参与的同学,他为什么要参与而不去劝解,他告诉我,在帕米尔高原,因为高原气候恶劣,食物稀少,仅仅依靠一个人是难以生存的,那里的人们必须团结才能活下来。渐渐的就形成了这样的民族的情结,如果你的牧区有事情你不去,那么你就会被整个牧区所抛弃。听到这里,我想到了一篇震撼的小说故事,何马写的《藏地密码》,那位强巴少爷为了一条叫獒的犬不惜牺牲所有的心血和精力去寻找它,只是为了看一眼,是那样的执着,面对任何的困难都不能阻挡他对自己想的追求。《可可西里》的巡山对,为了保护藏羚羊不被盗猎分子无情的猎杀,自发的组织巡山对,用简陋的武器装备和艰苦的环境去面对残酷无情的盗猎分子,他们淡然的面对生死,依然执着的护卫着藏羚羊的乐土,或许这就是柯尔克孜族汉子的性格,有天空一样的视野,海一样的胸怀,狼一样的执着。

草原人的图腾是狼,草原人像敌人和对手学习,他们在和狼的斗争中把狼当做自己的老师,狼头作为自己民族的图腾,像狼学习,与狼斗争,却又和狼和平共处。《狼图腾》全面的而系统的介绍了草原人和狼的故事,他们在草原中是相互斗争又和平相处,他们在广袤的草原上快乐的生活着,防御着狼的偷袭,却又保护着狼。他们共同生活在那一片天空中,共同享受着那一片绿色,共同营造着那一碧绿水,相互包容着对方,草原人的胸襟,草原人的气魄。

高耸入云的雪峰、洁白的毡帽、宽广的帐篷、热烈的篝火、激烈的舞蹈、嘹亮的歌声、激情狂欢的彰显了这个民族的风情,一直高耸在我的记忆里,也撩起了我的高原梦。

评论

  • 雨袂独舞: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5-04-15 17:46
  • 春暖花开: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5-04-15 19:46
  • 时光是一座空城:文字优美,文笔不错。“极文学”(jwx200)“读诗了没”(reads163)微信公众平台稿酬征文,阅读量2000/30元稿酬;阅读量3000/50元稿酬,详情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投稿。……
    回复2015-04-16 16:15
  • 平安是福:回复@时光是一座空城:谢谢指点,但我试了,一直投不进…
    回复2015-04-20 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