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游记(二)•建筑

2015-04-07 14:25 | 作者:我心飞翔 | 散文吧首发

晚上八点多,街道上灯火辉煌的时候,我来到了北京魏公村,在侄女的陪同下,草草参观了北京理工大学和北京人民大学。由于已过晚九时,小也渐渐变得紧密起来,只好取消去北京大学的计划,与侄女作别,赶回宾馆,带回的只有几张照片。

我不大喜欢游览建筑景观,因为总是收获很少。要细细领略建筑的文化内涵,不但需要足够的时间驻足细看,更需要足够的时间查阅文献。只有熟悉了足够的资料,才能了解建筑的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历史变迁。但这在旅行中是做不到的,我无法像余秋先生那样做“千年一叹”,只能草草照相,做“到此一游”的纪念而已,走了,也就完了。

昨天在凛冽的寒风中转奥运村,缩手缩脚地抢拍灯光之下的巢、水立方和盘古大观。据说盘古大观入围“中国十大丑陋建筑”,而鸟巢、央视“大裤衩”和国家歌剧院“大鸭蛋”入围“中国十大奇形怪状建筑”。其实鸟巢、水立方在设计和施工中应用了很多先进技术,包含了“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但如果这些理念不能明示给游客,且不易被收集的话,也就难免引起误会;更何况你本就打算做得像鸟巢、大裤衩、大鸭蛋,总不能让大家说像鸟巢、大裤衩、大鸭蛋还很美吧?误会背后必定存在的不理解,也一定存在着一定成分的怨气,就像大家给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命名为“大裤衩”一样,因为它给人的直觉就是难看、耗材、土豪。

今天小雪中参观名校,最想领略的也是高校的文化底蕴,因为没上过大学,因为上大学一直是自己想和遗憾,因为每所大学都有它引以为豪的名家。

北京理工大学校门由赵朴初先生题写,大门朴素低调,这与学校为理工类有关。校训也由“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改为“德以明理,学以精工”。建筑物方方正正,体现了理工院校探索客观、严谨治学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校名由老校长吴玉章亲自题写,校内仍安放着吴玉章与师生交谈的雕塑,在灯火的照耀下分外醒目。“实事求是”是人大的校训,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院校,培养的是治人之人,就应该突显“德”的重要性。两所学校内道路宽敞,树木丛生,一进门是一座早年的主楼,主楼后便是一个大花园,学生们可以在其间读书、深思。除去体育馆外,建筑物外形均离不开中规中矩的原则。可也是的,不管是理工还是社科,比不得艺术,来不得夸张。学生们也该踏踏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倘若花里胡哨、个性张扬,难以想象能做出好的学问来。而至于这客观严谨的校内传承者多少人文关怀,只有进来了、坐下来,才能知晓。科学本该就是深奥的!

文化可以是虚构的,而承载文化的建筑却要一步一步从地基做起,满足功能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等的要求。看懂建筑,不容易;看懂建筑中的文化,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