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卑的领悟

2015-04-03 18:46 | 作者:璨愔 | 散文吧首发

今天,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听到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里面讲到袭人和晴雯的性格对比,之后引出“文学的领悟是谦卑的领悟”之观点。

年前就在许刚的推荐下,开始听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常因一时的“贪念”错过很多次领悟的记录,人因喜欢一时难免会有求之于尽的欲望,而我对于蒋勋老师的《细说红楼》正是近于这样的“疯狂”,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迷恋”中,随着他浑厚富有磁性的声音,于红楼每一处角落里,细腻而温软的解读,开始渐渐懂得了红楼“慢”和“细”的文学文化,当听到这一回“谦卑的领悟”后,更是犹如在温暖晨曦中受了一次洗礼,又明白了人生一个莫大的道理。

我时常问:曹芹在写《石头记》时,是否真的是有意将每一处角落都布满了这种可供后人分析、解读的伏笔?是否会想到几百年过后,会有这样一群“红迷“将他的红楼解读至此?

我们对于文学的领悟到底要归功于作者的造诣,还是要归功于读者的倾心?

我,没有判断,也不能判断,因为这也正是谦卑领悟中的一部分。

红楼中所描写的几百个角色,有名的、无名的,大至权贵的元,小到卑微的龄官;有儒家道义的贾政,也有封建奴性的袭人。我们在曹雪芹的笔下见他们有血有肉,犹如就在我们眼前般的鲜活,可是直到在蒋勋老师的点醒下才突然明白,作者对于这几百个角色,从没有过喜与恶的判断。

这正是红楼文学艺术的深邃所在,领悟到了,才明白人生最大的谦卑是最后觉得你身边的人都无法去判断,因为他们都只是在完成他们自己

红楼让我们成熟,他用文学笔下每一个角色的喜怒哀乐、嗔痴怒骂,叙写我们在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成长和变化,然后告诉我们再不以为然的生命,都是在背负着自己的宿命,不得不用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完成自己,走到生命尽头,任何人都没有褒贬判断的权利。

是的,我在初中年龄时看红楼,一直喜欢凄凄切切的黛玉,即而讨厌好象总是假模假样的宝钗,可是到了高中年龄,我哭的早已不再是黛玉葬花,而是探春远嫁。我从中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在每一个成长阶段呈现出的不同侧面的自己。

红楼,便变成宝玉心中的“姑娘”,茗烟那般的“小厮”们是要在漱口熏香后才能提及到的,而我们读红楼,虽不用沐浴更衣,也需带着一份虔诚和尊敬之心。

不再憎恶负了自己,不再贬低趋炎附势,不再贪恋错失的缘,也不再纠结一面坚守信念,却又一面放手的他她。

我们都是平凡的人,享受平凡的自己,更应快乐平凡的他人。

谦卑的领悟,尊重每一个人,每一条生命,每一个个体,每一种宿命。

疼却不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