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汤滋滋润心田

2015-03-18 16:06 | 作者:老痞童 | 散文吧首发

滋滋酒汤润心田

云南临沧市沧源县人大农工委:杨国祥

滇西高原干燥寒凉,酒汤是故乡人最简单的日常饮食。老家人把原粮发酵再经蒸馏的白酒叫烧酒,管精粮酿制可直接带渣吃的叫白酒,白酒加水煮沸后连渣带水一起喝的叫酒汤。酒汤很简单,打一瓢清澈的老井水在锅里煮开,舀勺白酒,放到开水锅里搅拌均匀,再撒点糖就好了。要是有自家弄的荞麦饼,一手捏饼一手端碗,咬一口饼、喝一口热辣的酒汤,那就更好了。

酒汤在家乡谁都会做。农忙时节父母早出晚归,孩子们起床后就舀一勺自家酿的白酒,往灶里添几把柴火,很快一顿热腾腾的早餐就做成了。高原的孩子,没那么娇贵和讲究,喝汤酒照样长大,长得结实硬朗,体不衰智不弱,有当兵的、有上大学的......。

酒汤很家常,家常到过日子离不开;酒汤很普通,普通到让人忽视的地步。老家人面子,但也很实在。家里来了客人,不管远近和尊卑都是不能让人家喝酒汤的。就一瓢冷水,一勺白酒煮煮,怎么能招待客人呢?虽上不了桌面但没有客人后平素的日子里,农家人照样叽里咕噜地喝着酒汤,过着简单平淡的日子。

酒汤也是有花样的,山里人日子好过些的时侯,谁还去喝仅用水煮的寡酒汤,总得把红糖、蜂蜜放浓一点,再打上个鸡蛋做成甜酒蛋汤,还可以捏上荞面或麦面疙瘩就成了可口的酒汤面。酒汤的花样要数药膳酒汤最多了,如消食健脾的菖蒲麦芽汤,清热解毒的生姜橘叶汤,开胃理气的干姜乌梅汤,发散解表的葱根香茅汤,散寒祛湿的生姜辣椒汤,益气补血的砂仁红枣汤……。就宁喝法也有些讲究。一日有三不同,早热、午凉、晚温;按时令有差别,浓热,秋清淡。喝过五花八门酒汤的乡亲们,用手抹抹嘴,伸个懒腰,那种怡然自得的满足感,真让人羡慕。

前年春节,村里郝大家的二痞子打工回家后,走起路来摇摇晃晃,没日没的咳嗽,整个人都蔫了。二痞子媳妇说,二痞子做活的地方,机器响,灰尘大,还有臭味,身子发虚有些日子了,路上又受了风寒。二痞子妈急了,每天都给二痞子煮酒汤喝,酒汤还里加了些草药和几滴新鲜的核桃油。一个月后,二痞子全好了,壮实的身子像家乡好斗的公牛。

时候,有一次妈妈和婶婶在厨房里煮酒汤时发生了口角,婶婶抓了妈妈额前的头发一把,端起酒汤往外跑,妈妈追上来搡了婶婶,将冒着热气的碗摔在地上。奶奶踉跄着去圈里吆小猪将酒汤舔食干净。奶奶一边捡打碎的碗渣,一边喃喃自语:“可借了,一碗多好酒汤啊”,双眼噙着泪珠,伤心的奶奶在我心里是个永远的困惑。

去年回老家,我见到了婶婶,她已经很苍老,身子佝偻卷曲,头发和眉毛全白了,牙齿掉得一颗不剩。她拉着我的手说,要回家做香肠炖鸡给我解馋,她说现在村里人家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不缺吃少穿。听完婶婶的话,我却对她说:“婶婶,我想吃你烙的荞饼,喝一顿你做的酒汤”。婶婶怪怪地眯了我一眼,说:“你这小屁娃,去阿佤山二、三十年呆傻了吧?酒汤怎么待人?怎么能上桌?”

第二天,婶婶起了个大早,煮好米饭,炖好香喷喷的鸡汤,特意炒了几个小时候我最爱吃的素菜。我看看桌上的菜,又瞄了一眼厨房。婶婶领会了意思,说:“荞饼烙好了,酒汤快好,先吃菜饭。”我尝一点鸡汤,胡乱夹了几筷子蔬菜就歇了。婶婶为我盛了一大碗蜂蜜酒汤,我撇了一小块荞饼,站起来离席,蹲在地上去享用美滋滋的酒汤。

回乡归俗,酒汤不待客,不上桌,要喝酒汤就不能摆谱,这是规矩。

看不见袅袅炊烟,没有山林和田野怀抱,听不到鸡鸣狗叫,那样的寨子叫什么乡村?宁一口酒汤都喝不上的农家,怎么算过日子?岁月蹉跎,时间老人一刻不停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老家人的日子比以前富足多了,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快五十岁的我,在婶婶的眼里竟然还是个“小屁娃”。是啊!在故土博大怀抱中,游子是永远也长不大的。你再老也是这片土地的娃,你再有出息她也搂抱得住你,你再不成器她也会伸手牵着你。谁也逃脱不了乡风民俗的教化,我不也舍不下那口酒汤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