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思因,俗者思果

2015-02-26 10:38 | 作者:紫氣東來 | 散文吧首发

智者思因,俗者思果。有智慧的人在产生某种行为动机时,就开始思考这种行为的可行性依据,为自己找到说服自己和他人的充足理由,保证其行为的合理性、思想性和方向性,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态度和方法,进而造就了其行为的科学性,验证了“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经典名言。而凡俗之人,无论是思考问题、做事情,因其功利心过强,只能直视结果、注重结果,而对过程往往是考虑不够周全,使得事情漏洞百出,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甚或是得不偿失。

智者与俗者最根本的差别在于文化及道德素养。俗凡之人,受文化道德素养的局限,考虑问题有很大的局限性,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思考问题很容易犯本位主义错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想当然地思考问题、考虑问题,具有很强的排异心理,排他性很强。智者则往往以卑下的姿态面对人与事,以豁达、宽容的心态迎接一切,思考问题、做事情都能全面地衡量得失,思维的宽度广阔,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自然与众不同,鹤立鸡群,具有一定的远见卓识,且能为他人所接受。

智者具有较高的思想境界与追求,而凡俗者则不具备这种境界与追求。“蝉在高处鸣自远,蝉在低处鸣自哀。”“屁股决定大脑”。站得高就能看得远,高处的鸣蝉叫声自然悠扬悦耳,处在下位底处的鸣蝉,叫声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思维只能局限于底层圈子;而身处社会高层的人,思维的广度就会相对广阔。

智者给人以深邃、胸怀宽广,坦荡、豁达的感觉;凡俗者则是以目光浅,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无容人之量,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智者能以虚怀若谷的态度,接纳各种知识,接受不同的意见;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用人之长避其短。

凡俗者则自以为是,郎自大,自命不凡,自命清高,以刚愎自用见常,常以自我为圆心进行思考问题,对别人的言行总是以怀疑的态度,或者以抵触的情绪去面对,使其不能施展才华,物不能尽其能,人不能尽其才,失败是必然的结果。项羽因其心胸狭窄,身边唯一的谋士范增也不能善用,导致其走向穷途末路;刘邦虽是地痞出身,却能知人善用,能听进别人的意见,张良、陈平、萧何、韩信等智谋之士云集,造就了他的丰功伟绩。

智者的胸怀像山谷、大海一样宽广,能包容、善于包容许多凡俗者难以包容之事;智者能不断地进行换位思考,善于理解别人的过错,给过失者机会,能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而凡俗者往往是嫉贤妒能,心胸狭窄阴暗,总是以一棍子打死人做派处理人和事,不给别人机会,自己的机会迟早也会丧失殆尽,走向穷途。

智者总是以理解别人、宽恕别人的过失处世,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面对自己的过错不回避推诿,勇于、敢于担当,知人善用,能给别人搭建展示才华之平台,甘为人梯,抬高别人,总是以谦卑的态度与人相处。凡俗者则以斤斤计较,不宽恕别人的过失,总是以穷追猛打的姿态处置问题,很容易见利忘义。

智者能承受耻辱,承受常人难以承受的东西,包容俗者难以包容的事情,因为他总是以卑下的态度,来者不拒,承受着天下之不堪,也正因为其宽阔的胸怀和包容的精神,造就了其非凡的气魄,造就了其非凡、精彩的人生,成为人中之杰。韩信能忍受胯下之辱;司马迁能忍受宫刑之痛辱;郭子仪能安邦定国,而立于不倒,寿终正寝,流芳千古;五代十国时期的冯道能五朝事六君;……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世间的许多事物是相反相成,物极必反的,智与俗、美与丑、恶与善、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前与后……,看似对立、矛盾的,但却彼此相反相成,智之极点则为俗,俗至极点则为智,大智若愚,交相辉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