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剪影

2015-01-19 10:53 | 作者:青瓷依依 | 散文吧首发

不经意间,我们走过了,趟过了秋,眼睛穿过时光停在绽放的青瓷上。那袅袅娜娜的身姿,摇曳在故乡的山水间,是典雅,是无暇,碧玉般的肌肤晶莹剔透。是梅州女子的婉约,如梅州的山水清澈透亮;是江南女子的灵丽,从烟飘渺里款款而行;是北京女子的典雅,从小巷中姗姗而出。故乡,我青花瓷的故乡,外出游子魂牵绕的故乡,躺在故乡温暖怀抱里的我—眷恋的故乡。

曾几何时,那蜿蜒而上,裸露着淡黄色肌肤的山路,蹒跚着一辆辆拉着瓷泥的板车,那一声声粗狂的“嘿哟,嘿哟”攀过一座座山,回旋在山谷,激荡在胸腔,游荡在时光的隧道里,冲进故乡的梦里。那梦里,是一座座龙窑,是一条条龙头吐着火苗冒着白色的烟雾冲霄而上。几天几,烟散了,龙窑歇息了,故乡的青瓷从梦里妖娆姗姗而来,趟过父辈一双双粗糙磨砺的双手,袅娜而去。青瓷,我故乡的青瓷,穿山越岭,走出了我的故乡,走出了梅州,走进了历史。

喝一碗故乡水,沁凉的凉到了心底,滤去了所有的忧愁烦恼。望一眼故乡的天空,澄静到眼里,那青葱翠绿的故乡,奏响了咚咚恰恰咚恰咚恰的锣鼓声。那是上漳农历正月十二迎灯节,是庆祝丰收庆祝美好一年的开始。

鞭炮声声响震天,锣鼓咚咚传四方,烟花朵朵冲云霄,人声沸沸扬四海。从正月初九开始,一个村落接着一个村落迎灯,早晨从神庙里迎出阿娘,穿街走巷,每家每户门前灯笼高挂,鞭炮长垂,座座老祖屋猪鸭牛羊摆满几桌,羊头猪头一字排开,形状各异颜色丰富,做工精巧的小手工艺米粄琳琅满目,兄弟姐妹携亲挽友络绎不绝。每一座租屋的供品各有特色,那集合了故乡人的独特构思,心灵手巧的独特创作。几天几夜喜庆洋洋,鞭炮声响彻故乡的每一个角落,烟花装饰着故乡的每一片天空,笑声浸透了故乡的每一块土地。那是我们的故乡,青花瓷的故乡。

青瓷的故乡人,有着浓厚的艺术细胞。记忆停留在孩童时期,你处处可看到拿着笔画画写写的小小身影,纸上书画,瓷土上书画,墙上书画,处处有画,老少皆画。故乡人不但擅长书画、作对子,对着歌剧也有着浓厚的兴致。每年的秋收过后,每个村落都要请越剧、潮剧、黄梅戏等来各村演出,故乡人叫——做戏。三天三夜乐声不绝于耳,不管白天黑夜,老老少少都浸在戏台前。或叫一声好,或哈哈大笑。与戏同鸣,与鞭炮同乐,与丰收同喜,与故乡山水相依。

画、爱戏的故乡人造出了青瓷,画出了青瓷。我们的故乡到处可见瓷窑。素眉勾勒,秋千话北,凤龙转丹,屏层绘的牡丹,黯然腾香的侍女图,嫣然一笑如含苞待放,在泼墨山水画里,青花瓷在眉眼盈盈处,所有的构思都妩媚成无穷的意境。所有的灵感都婉约成别样的韵律。纤纤素手执笔泼墨,水泼着黑绿,晕了心里的涟漪,染开了这清凉的幽深。故乡人一勾一划把颜墨铺展开来,只见那波翻浪涌般花叶繁复的线条自然流畅。牡丹的神韵在笔端挥洒。画如诗,诗似画。“绿艳闲且静,青衣浅复深,质傲清霜色,香含秋露华。”清绝的水墨画,宛若如水的音乐从画中飘出,柔柔的,软软的,游弋在烟雨蒙蒙的水墨中。故乡人构图疏密虚实,神,情,韵,恰到好处。默默地深沉,脉脉地流连,那粉红入眼,那凝黄缱绻,淋漓尽致地绽放。微风吹过,罗衣飘飘。原来静坐亦是一种舞蹈,静止的舞蹈元素糅合下,青花瓷姿容若仙,散发出淡淡灵气。梦韵朦胧,青花瓷荡漾着芬芳满地。

青花瓷,故乡的青花瓷,勾起多少故乡人或浓或淡的爱与愁。故乡人有爱,为你而来,千年美丽,在故乡的青花瓷里,在故乡人心里。风华笔墨青瓷画,滤净了人世烦杂,怡人的清静,悠远的牵挂,醉瓷的心境,书画的灵魂,永不褪色!给故乡人的心灵,找片净土,让四季随心,花开芬芳,用一个花开的季节,温暖眼瞳,净化身心,滤去浮躁,沉淀心智,美丽心灵。

故乡,我挚爱的故乡!青花瓷的故乡——梅州光德。故乡人的勤劳,灵巧,能书善画孕育了青花瓷,青花瓷随着时光悄然远去,那时光深处,青花瓷绰约的身影依旧镌刻在故乡,印在故乡人心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