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朋友

2015-01-06 18:56 | 作者:Broadcasting | 散文吧首发

(一)● 流金岁月

他是我一辈子难以忘却的英雄,我敢说,这个人会影响我的一生,他给我留下的印象仿佛已刻在了我心灵最深邃的地方。之前,在前面的“我有三个想”中也提到了他,是的,他就是我的外公,张木忠老先生。之所以这样称呼他老人家,是有一定的说法的。外公出生于解放前战火纷飞的年代,年轻时的他可谓是多重身份,最早他先去苏州当兵,凭藉着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扎实的政治素养,因此在部队里受到领导的赏识与器重。记得他说过,当时在部队里是教员,既然是文职,除了给领导写报告之外,便是给军营里官兵做演讲,重点是宣传政治!曾经的演讲也是他最最难忘的记忆。因为是面对的是整个团,从团长到士兵都在听,因此掌声自然少不了,他曾经“标榜”地说,那时的演讲是他一辈子最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提及到演讲,对于他来说是一件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在1946年刚满10周岁的他开始了其人生当中第一次演讲,而听众则是整个村子的老百姓,因为年少,身材弱小的他主动地攀爬到高出他身高的八仙桌上对乡亲们宣讲,演讲的主题是“坚持走共产党的路线”,从侧面鞭笞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声音洪亮,声情并茂!台下的乡亲们听得一边鼓掌,一边不断地叫好,有甚者追问,这是谁家的娃娃,并为之赞叹:“一个10岁的孩子竟然能讲出这般政治性强的话语”!笔辍于此,我不得不为之感慨,这对于一个10岁的朗朗少年而言,绝对是是一次伟大的尝试!与老人家畅谈时,当提及到军旅生活的那些片段,他会精神饱满,慷慨激昂地给你细心地娓娓道来,听着,听着,我仿佛听到了那个年代的回音,而外公那双深情、坚毅的目光也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我在想,他之所以会如此动容,是因为那般的从戎经历赋予他生命的意义。上个世纪50年代,他由于身体的原因,便回到家里来疗养一阵子,后来去了部队不久后,又因为身体的不适,因此,便从此告别了难舍难分的部队生涯。退伍回乡后,被分配到村里的国立小学当了国文老师。他教书的风格在众多的学生心目中是属于循循善诱型的,而非传统的“横眉冷对,板子教育”,他儒雅的气质、独特的人格魅力,还有谦逊的态度,不论在学生心中,还是在众多社会人士眼里,都已形成了一种典范,尊敬他的人都称之为张大先生。其实,之所以能获得众人的尊敬与戴,不得不说,这是张大先生的君子之风啊!古人有云:“落芳无怨也无言,君子有才且有德。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也就是说君子是德才兼备的综合体。当然我并没有夸张,实乃诚言。谈到这里,我要补充说明,他除了是个君子,还是个商人。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他承包了一块田地,盖了窑厂,雇佣了一批工人,那时他有个理想,而且自己也是满怀信心,希望能收获自己的第一桶金。从而与工人们同舟共济、一起奋斗、立下誓言要将“瓦砖革命”进行到底!

记得法国的微生物学家、化学家路易斯.巴斯德说过一句经典的话:“机会只会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再去仔细阅读中国的典籍,发现也有类似的话语:“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而在毛泽东主席的《论持久战》中亦曾引用:“‘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那这句话也不难理解,意指: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商场如战场同样的道理,成功的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此次大代价的投资,外公反省到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当遇到一系列的困难,如何去应对、解决,这些他似乎忽略了,因而,坚持不到一年的轰轰烈烈的“瓦砖革命”宣告瓦解。而“革命”失败的直接导火索莫过于是长期的洪涝灾害。之后作了推算,直接经济损失三万元左右,根据CPI的相关公式推算,20世纪70年代的300元相当于如今的5000元左右,而那时的30000,也就相当于如今的500000左右。以下数据可作参考,70年代日常用的咸盐、酱油、醋、豆腐都是8分钱一斤;馒头5分一个;烧饼7分一个;红糖月饼一毛一个;以上三种均收粮票2两。猪肉分三级,分别是7毛8、8毛7、9毛4。谈到这里,我的心情变得如此沉重,不得不缓口气,觉得就如自己背了那么沉的包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想想也是,这本应是天塌下来的事情!后来家里一贫如洗,一直在为还债而活着。虽然面临让人想都不敢想的困难,但是,要坚信,天无绝人之路,后来的债务也便还清了。说这些,并不是为了揭他老人家的板,只是觉得他一辈子太不容易了,也可以说是给我留下一句箴言:“凡事要慎思后行!”

外公和外婆在一起生活了14年,有一天母亲告诉我,我自打出生以后,就被送到外公外婆家,由这两位老人抚养。我们一起生活在一个质朴而普通的农村里,住的面积不大的小瓦房,房屋虽小,但房屋的每个角落都布满了温馨。14年的农村生活,留下了太多美好和眷恋,也让我懂得了生活的诸多来之不易。譬如,孩提时学写毛笔字的记忆,和外公去池塘边逮鱼等等场景,为了给我买10元的玩具手枪,外公一个星期没有去商店买烟。想起来历历在目,如此温暖!在前面提到过,外公曾是一名军人,他虽有一米八的身高,但却是那般的消瘦,外公是目字脸,土话经常说的是标准的大长脸,大长脸当然有型了,在雕塑型的大长脸上你会看到,眉毛刚劲有力,眉宇间显得那么宽阔,眼睛总是那样的炯炯有神,加之傲然挺立的鼻梁,和秀气单薄的口唇,这些构造组合在一起,能说不是标准的“国脸”么?这张所谓的“国脸”上镌刻着岁月的痕迹和数不清的光阴故事。最让我难以忘却的记忆便是外公教我学唐诗,我4岁的时候能背诵唐诗数十首,起初虽不理解其中的要义,但是觉得读上去朗朗上口,因此也便喜欢了唐诗,一天学一首。师父给子弟上课之前每每要走一个流程,那就是给师父挠头,一边挠一边嘴里数着数,只见稚嫩的小手指在其头上挠来挠去,而师父却会闭上眼睛,装作很享受的样子,于是乎,三字经,论语,一连串的之乎者也顺其自然地抑扬顿挫出来,弟子也便如沐风了。有时候,当把自己安放在一个如此安静的空间里,轻轻地闭上眼睛去聆听,聆听着古老而颇有情调的留声机里传来的那首由周璇演绎的《花样年华》、《永远的微笑》、《我的祖国》等曲目时,那种岁月的影子啊,纯厚的记忆,回忆起来,犹如一坛香醇的烈酒,让人回味无穷,抑或似放电影一样,一个片段接着一个片段绵绵不断地在脑海里浮现,当把留声机的声音逐渐调小的时候,似乎能听到历史的回音:

《花样年华的歌词》花样的年华 月样的精神

样的聪明

美丽的生活

多情的眷属

圆满的家庭

蓦地里这孤岛笼罩着惨雾愁云

惨雾愁云

啊,可爱的祖国

几时我能够投进你的怀抱

能见那雾消云散

重见你放出光明

花样的年华

月样的精神长长的岁月如一首没有名字的歌,但歌里却有唱不完的思念,诉不尽的哀叹,歌声里有太多太多的感动隐藏其中,我对外公的思念却是那么的深切。当翻开尘封的记忆,扉页上自己那张年轻的脸是否还能清晰的辨识?或许那张年轻的脸,连我自己都已经忘却,所以,就没有继续往下翻,随着一声轻叹于摇曳的时光里长眠。

(二) ● 最美不过夕阳

今年10月6号,是外公的80 寿辰庆典的日子。我提前订了车票,3号凌晨2:50的班车,我迫不及待的提前6个小时来到了广元火车站,呆在如此热闹的车站里慢慢地等待着2:50开往淮安的火车,那种激动的心情无与伦比,坐在长椅上时不时地看一下手表,一会儿给妈打电话,一会给姐姐打电话,和他们拉家常说个没完,当他们知道我回家音讯的时候,老妈在电话里传来的那种欣喜、激动让我顿感有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想这是一种被牵挂着的温暖!在火车上度过整整24个小时,到家的感觉真好,那种一下子仿佛被幸福拥抱着的感觉真的让人快慰!说实话这是多数游子的真心独白,从上大学到参加工作离开老家已有四年多,在那么长的时间里头,我的乡思之情从来没有断过,有时强烈的似潮水般。随着岁月和距离将离别越拉越长,静下心来细细捋捋相思何为。其实,所谓相思,也就是游子对亲人,尤其是对父母的思念,尽管平常并不自觉。“大终身慕父母”,一个人不管年纪多大,也不能忘记跟父母或亲人依赖相处的日子。也巧,今年10月,适逢外公80岁大寿,我们都为老爷子的高寿而欢喜,决定举办一个庆贺的寿诞。祝寿的日子越近,离全家聚会的日子也越近,等待和激动,注定了这是一次欢乐、难忘的聚会。我的两个舅舅,我们孙辈的哥哥姐姐,都不远万里的从外地赶回来给老爷子祝寿,因为大家都在期待着全家团聚的美好时刻。

来参加寿宴的所有亲戚聚在一起有12桌,满满的亲戚,满满的爱,大家围坐在一起,那种暌违已久的亲情氛围,让我感到了一种儿时在外婆怀抱里的踏实和幸福。当晚上我们在一起放孔明灯的时候,我发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大家子老少都在玩放孔明灯比赛,我和爱人没有放孔明灯的经验,因此,我俩在雷哥哥的协助下放飞了很多只孔明灯,我们每放一只孔明灯都会在上面用马克笔写下清晰而重重的祝福和愿望!当然每个家庭也把梦想、心愿用签字笔刻在了红红的孔明灯上,当红红的、鲜艳的、喜庆的孔明灯伴着炫彩的烟花腾空而起的一刹那,此时此刻,所有的欢乐、祝福、心愿、梦想瞬间变得那么的美丽。在如此欢腾的景象下,我看到了外公脸上溢出了无与伦比的欣喜,老爷子静坐在椅子上,双腿交叉而座,两手平放在膝盖部,双目凝视着漫天飞舞的烟花,在老爷子的脸上,我们看到了安然、虔诚、清静的神情,安度晚年的幸福,这些让我们深感宽慰。不一会儿外婆也来看我们放孔明灯了,老太太乐呵呵的笑声也给此景增添了不少的气氛。我的外婆相夫有道,和外公结合60多年,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历经坎坷艰难,抚养我的母亲和其他4个子女长大成人,而自己操劳过度,罹患了一身的疾病,我和外祖母在一起生活了14年,当时外祖母是52岁,自打记事开始,外祖母变化的过程我历历在目,其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全都栩栩如生的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外祖母虽很平凡,但对我而言,她是足够伟大,足够宽厚,永远是收容我漂泊心灵的温馨港湾。市场社会中,人类的生命里有太多的浮华喧嚣,唯有父母的爱和家庭的亲情,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找到永恒的温暖。回想以往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拂不去的记忆,都是心底的财富。

当外婆挽着外公的手缓缓地走进堂屋的那一瞬间,以及相互间的问寒嘘暖,目睹如此温馨的场景,更是感动了我们,像喝了陈年老酒般地心醉,这是多么和谐美好的一幕啊!两老叙说着往事,你的梦中有我,我的回忆有你,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作家海岩说,相爱有二个阶段最美,一是初恋,此时最真诚,不带交易性;二是老年以后,维系婚姻的是一种亲情,激情没有了,但这种爱会更加稳定。时光荏苒,世事沧桑,这一对相托一生、相互搀扶、不离不弃的老人,老来相伴更有滋味,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尽管他们的一生,平凡又普通,竟让我觉得那些所谓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等,这些赞颂牢固和坚定爱情名言,在这对老人的伟大珍贵的情爱面前都显得无力和逊色。“风云变幻,母爱拳拳;山高水长,母爱泱泱”,在外公的寿庆之日,也衷心的祝愿我平凡而伟大的外婆晚年快乐,福寿安康!

岁月真是堪惊,“曾记儿时到河边钓虾,转眼间快奔三十了”,转瞬间,人就老了,就是这么快。离开家乡,远离亲人,已经4年多了,这么多年,不能在外公外婆身边尽孝,对我来说是人生的最大憾事,好在家里的父母在他们身边,形影不离的照顾着他们,让我们在外的子女安心工作,在这里还应该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而这么多年,虽然没有在父母身边,但是父母对我的爱却从未间断。有时,工作忙,有时会很长时间忘记给父母打个电话。有时接到父母的电话,也会三言两语的草草就结束了。直到自己快成家了,才体会到父母盼望儿子的电话,是个什么心情,那是一种浓浓的牵挂,也是一份厚厚的寄托。黑龙江省著名女作家迟子建有一篇回忆文章,她在写作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时,下雪了,妈妈来给女儿送伞。写得如醉如痴的她,懊恼地对妈妈说,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转瞬间,她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赶快跑到阳台上,看见母亲在漫天飞雪中撑着一把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想喊住母亲,但羞愧使她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母亲渐行渐远。看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的著作《目送》里的片段,龙老师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的拐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读到这里,我的双眼已经模糊。真的,母爱真的就像一把大伞,永远遮蔽着她的子女。而当我们一天天的变老,你会发现,父母会叮嘱我们要保重身体。孔子也曾说,做子女的爱惜身体,保持健康,不让父母为子女的疾病忧愁,也是在替父母着想,也是孝顺。孩子好,对父母来说,是最熨心的良药。爱任何时候都不应忘却,责任也从来不是累赘,把家人装在心里,爱就会伴随我们穿过人生的弯道,成为我们平安的守护神。

晚上,我们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唠家常,我考了考二舅家的表弟,小帅哥给我背诵了一首感恩诗《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们为孩子的朗朗背诵拍掌叫好!是的,这首彰显父母的生命给予的诗篇,唱出了天下所有儿女的心声和不尽的深爱。父爱如山,母爱似水。歌德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引用一个牧师的话:“我们所遇到的一切都会留下痕迹,一切都不知不觉地有助于我们的修养。”道德都是被感染的,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也会为小辈树立榜样,从中获得亲情教育并懂得伦理道德。孝是能够传承的,我的两个双胞胎表妹在读初中,我大他们12岁,小时候我带着他们一起玩耍,因此他们对我印象深刻,还记得我的生日,去年在我的生日的时候,给我发来短信问候,短信上面书写着朱自清散文《背影》中的一段话,曾让我的心情几天不能平静,于是,我用笔在笔记本上抄写下了这段文字至今我还珍藏着。外公的生日,也是一次家庭孝道的弘扬。

谨以此文,一掬孝心,送给我的外公!

王通一于2014年10月9日起笔四川苍溪电视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