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红学观

2015-01-06 09:54 | 作者:里之更 | 散文吧首发

在网上和红迷朋友讨论《红楼》里的“袭人”,他许多武断的、片面的观点,实不能苟同。孰不知“你得到的是你‘自己的《红楼梦》’,往往会误认为这是‘曹芹的《红楼梦》’,还不断奔走相告,欢呼雀跃”⑴。

对于《红楼梦》,我始终认为要坚持以马列主义哲学的观点去分析,要坚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艺术特色、思想蕴涵,不能一味追求形而上学,赴“猜谜大笨伯”之后尘。中国红学会章程里就明确提出红学会员要“努力学习并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积极从事《红楼梦》学术研究、教学,努力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倡实事求是、科学严谨、谦虚谨慎的学风”。

《红楼梦》中,每一个人物都是立体的、饱满的,都是个性鲜明的,都有特殊的双重或多重性格。鲁迅先生说“至于说到《红楼梦》……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⑵。所以要对那些只凭主观臆断、妄加揣测者,应加以批判。

有网友评论说我把早期的红学研究成果全盘否定了,恨马克思不早生200年!

这话说的很幽默。我呵呵一笑,对曰:第一,这叫用新方法去解决旧问题;第二,我并没有完全否定早期的红学研究成果;第三,且不管它是“政治小说”也好,“自传小说”也罢,首先《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一切研究必须基于“文学作品”这个基础之上;第四,“五四”运动之后,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等老一代红学家,正是运用马哲理论分析和研究《红楼梦》的,而且成果斐然。

对陈旧的“东西”,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960年12月,毛泽东在会见外国文化代表团时说:“对于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主要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要把封建主义的东西与非封建主义的东西区别开来……应当批判地利用封建主义文化,而不能无批判地加以利用”⑶。

读红、研红、品红、评红,就应该持有这种态度,尤其是学习各个时期、各个流派的红学研究成果,更应该“批判的加以利用”,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仁者见仁”、“百家争鸣”,但总的基本原则不能改变。

----------------------------------------

注:⑴《红楼文化基因探秘》,马经义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页。

⑵《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1924年鲁迅在西安讲学时的讲义。

⑶《毛泽东文集第八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5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