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

2014-12-30 17:32 | 作者:春子 | 散文吧首发

《送》是大哥二十几年前推荐给我的戴厚英的作品之一。那时我在锡矿工作生活艰苦,他希望我不甘现状,积极乐观向上,像戴厚英和戴醒一样努力去实现一个又一个奋斗目标。每年我都会翻读《送》,每次都有感触,泪眼模糊。往事不可触摸,它却时时触痛我:我出生在父母最艰难的日子,出生前一天父亲还在抽斗。母亲破了羊水,血顺着大腿流出,她把我两年幼的哥哥托付给邻居,随手拿了两件宝宝衣艰难的挪去产院,途中遇见两位叔叔正给农场送粮,问明情况后,捡了把稻草垫在装粮的麻袋上把母亲送到产院。产院的大夫看母亲一人待产坚决要求家属陪同,天亮时,父亲才从农场写完材料匆匆赶往产院,此时,我正好出生。窗外大纷飞,父亲从大夫手上接过新生命,亲了又亲,动情地对母亲说:“今天是至,孩子会给我们带来希望,天应该不远,就拟毛主席诗词《卜算子·咏梅》取名叫春春吧。”三天后出院,父亲接着抽斗写检查。父亲是土改时到赣南的,身边没有别的亲人;外公也在批斗,外婆要照顾年幼的小姨、小舅。母亲做月子只能自己洗衣做饭,照顾三孩子,烙下产后风,生命垂危。医生建议要保大人必须放弃小生命,父亲无奈一路流泪把五个月大的我送往在新建劳动改造的姑姑家,四岁后才接回会昌,五岁得了小儿麻痹症,每天都由母亲背去做针灸稍微好些父亲却病重。

再过两年,是“文革”爆发五十周年的日子。我们是文革受害者,父亲就是在文革中批斗挨打留下后遗症,在我七岁时瘫痪,十一岁时去世。母亲养育了4个孩子,我们相依为命。邻家的孩子童年可以在父母跟前撒娇,我们相对更早独立。父亲病重的日子,放学后我要给父亲抹脸,喂饭、喂药;傍晚陪母亲到河边洗衣服。俩哥哥为减轻母亲的压力,暑假俩兄弟找来木板钉做冰棒箱,一起抬着走街串巷吆喝卖冰棒,不管再晚回来,总会留两根冰棒给坐在门口等他们回来的我和弟弟。寒假打听到修建地震台要沙子,哥俩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到西河脚下挑沙子上岚山岭,时常早饭和中饭合作吃。母亲见哥俩总不按点吃饭,就把饭菜盛好放在小角箩,找根小扁担让我和弟弟送饭。过去都38年了,每每去岚山岭运动,路过地震台时,我都会驻足停留片刻,当年送饭的小路已不复存在,被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覆盖,但儿时送饭的身影依稀还在。往事历历在目,偶尔在深人静时,我会回到小时候记忆,将往事反复播映。记不清多少个夜晚,母亲领着我们围在小方桌前,边讲故事边胡火柴盒,讲外公外婆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新中国解放流血受伤的故事,讲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的英雄故事,讲美人鱼、小红帽、白雪公主的童话故事,讲叔叔阿姨帮助我们的故事。母亲是红军的后代,在延安出生,1952年随外公外婆回江西,她性格刚烈,却憎分明,对子女百般呵护,时常教育我们要有感恩的心,记着人家的好。父亲中南政法学院毕业因文革受磨难,在壮年时撒搜人寰,离开了他深爱的家人。许多年过去,儿时的记忆像块伤疤,每每触动都会隐隐的疼......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