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第三类人”女博士

2014-12-30 08:23 | 作者:飘零江湖中 | 散文吧首发

大学时的随笔,现在回头看看也还有种莫名的感觉。

——题记

最近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这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

    不知从何时起,女博士竟也成了继男人、女人后的第三种物群了?!然而,每一种新词汇和标语的出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新的动向,之所以能够迅速地得到人们的认可、流行甚至走红,恐怕是有一定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背景的吧!

    

女博士是指在读博士学位和已经获取博士学位的女性,她们能够获得”第三类人“这一项”殊荣“,值得大家去深思其背景产生的前世今生。在下,暂且以鄙陋之学识、浅薄之见闻来分析一遭吧。

    

原因一:深刻的社会背景。

女性在社会上的地位几经变迁,在最初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女性的地位要远远高于男性,女人在社会上处于主导地位,子随母姓,人们往往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女性在那时足以撑起一片天。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历史转了方向,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男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等各方面原因,女性渐渐地走下了”领导岗位“,留守在家里从事哺育和操持家务的工作。进入奴隶社会以后,贫富分化开始出现,社会上一些强大的部落组成了早期的诸侯国,使得社会不像最初那样和谐宁静了,人们反抗的对象由大自然转向了人类自己。各种纷争战乱频频上演,获胜一方可以获取大量的土地、人口、牲畜等,而女性也作为财富的一种成为诸侯国重点掠夺的对象,这时女性的地位已无从谈起。沦为奴隶和玩物的女性,被奴隶主肆意的买卖、践踏和屠戮。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之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知识阶层如笋般的涌现,社会文明已经初见端倪。然而,即便已经出现了文明的曙光,但是社会对女性的偏见和压制却未曾减弱半分。而以孔子为代表的一些理论家开始着手制定一些伦理纲常,“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的名言渐渐流行开来,女子也被视为不祥之物,尤其是苏妲己和褒姒这样女子的出现,使得“女子误国”这类说法更加深入人心,对女性人身自由和社会权利的限制也更加严格,诸如《女规》《女戒》之类的教科书不断涌现。及至宋代程朱理学的根深蒂固,女子被进一步的弱化,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竟成为衡量大家闺秀的标榜,被锁在深闺的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如汤显祖《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在步入自己家的后园发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自己却浑然不知,由此可见一斑。女子长年被困于深闺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学习“三从四德”、女红、仪容、仪态,使得体质进一步弱化,久而久之弱不禁风竟也成为淑女的一大标志,而且这些思想一直延续至今。说白了世人皆认同女性就是男性的附庸品,她们没有自立能力必须依靠男人而生存,她们也不需要从事劳动,因为她们的任务就是“繁衍后代,相夫教子”别无他求。所以女博士在世人眼中绝对是个另类,她们打破了传统、不遵循传统,自然也不容于传统,在世人的眼中她们便成了除男、女人外的第三种人。

    

原因二:男人的弱化。

在历史社会中,男人向来是处于主导地位的。勇毅果决、阳刚高大、博学多才、学富五车等各种溢美之词冠于男人头上似乎都无可厚非的。可是进入近代社会,随着西方文明的不断渗透,男人开始注意起自己的言行是否合乎规范、是否会有失体统、是否不够谦恭有礼、是否有绅士风度,这本是好事情,可是国人太过于注重形式而失了本质,“画虎不成反类犬”,亦步亦趋邯郸学步的最终结果,有点像明末大哲学家李贽所说”披服儒雅,行若狗彘“了,原本该有的那种豁达率真不知情归何处。反而是新时期的女性经历了长久被压抑的痛苦,难得有施展自己的机会,所以她们抓住一切可以展现自己的机会来证明女性丝毫不比男人差,在这种情形下男性反而显得有些不自信了。也难怪,在幼儿时期,他们的幼教老师都是那么的温柔可人,无形中就塑造他们细腻温婉的性格,所以现在有一些教育专家说以后要提高男性幼教老师在幼教事业中的比重,我们不仅要幼教阿姨更要幼教叔叔,因为现在的家庭里,陪伴孩子最多的是自己的母亲而不是父亲,父亲是在外面为家庭打拼,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较少,所以要让孩子在学校中弥补这一缺失。基于此,常常会有人觉得现在是“阴盛杨衰”的社会。因为在有些场合,女性表现的往往要比男性优秀,让男性无所适从。在婚恋交友中,男性对于女博士似乎是有一些胆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更觉得这些女性可能难以相处。就像当年的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一般,李清照的文采风流往往让赵明诚觉得羞愧难当,虽然两人夫妻感情很好,可到底让赵明诚有些底气不足。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可悲,同理,对于像李清照般的女博士,他们只能敬而远之,因为这是超脱了女人的女人,是能够与男人、女人并驾齐驱的”第三类人“。

   

 原因三:女博士自身的问题。

女性是伟大的,这一点无可否认。他们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现在,女性足可以撑起半边天。而这些女博士之所以能够超越其他女性走到这一步,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她们有自己的计划、自己的原则、自己的追求和自己的评价标准。在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她们会不自觉地对身边的人有一种衡量、评判和要求,殊不知她们拿对待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的时候,别人可能未必能承受得起,所以她们渐渐地与大家在心理上产生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这种隔阂让人们看待女博士的时候,是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不能真正的看清楚,更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她们。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些女博士将精力大多都投入到了学习之中,忽略了生活中的其他部分,她们只是单纯的在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些生活常识可能都不是太懂,这样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女性,如何能在男性心目中打下高分呢?更何况照顾家庭呢?也许会有人说她们可能没有安全感,所以将自己的感情深埋于书本之中以求慰藉,对现实不够放心,更怕不优秀的自己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自己只有努力的拼搏来证明自己。这些想法似乎有点杞人忧天,因为男性真正欣赏的是最本真的你而不是你的学位,不需要伪装也不需要给自己加负担。就像电影《我愿意》中李冰冰扮演的角色一样,虽然事业有成可是并不开心,伪装强大的背后是一颗憔悴的心,你无处可以排遣,别人也不希望看到你现在的自己,何苦呢?女人何苦为难自己,放下包袱,重新找回自己,简简单单、平平淡淡足矣!

    对于世人将女博士划分为同男性、女性并列的”第三种人“,我只想说这是女人的悲哀、男人的悲哀也是时代的悲哀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