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关中

2014-11-25 14:37 | 作者:巨石 | 散文吧首发

陕西中部俗称关中,地理学称渭河平原。其实关中也是一个盆地,东西狭长,也叫八百里秦川,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里,西安附近约75公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关中东低西高,东面的渭南平均海拔360米,西安海拔440米,西面宝鸡平均海拔680米左右。

南面有秦岭横贯东西,绵延千里,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势如城墙,自然天险,隔断南北。北面是陕北黄土高原,和秦岭遥相呼应,到西头又向秦岭靠拢,把宝鸡包围起来。关中东面是昼奔流不息的的滔滔黄河,隔河遥望是晋地。黄河南下流到秦岭跟前,突然掉头东去,形成乾坤大转弯,故称风陵渡,也是秦晋豫三省分界线。

之所以叫它“关中”,是因为东西南北,被山河围定,却有四座雄关可出入。东有函谷关,南面有武关,西面大散关,北面是萧关。居四关之内,故称关中。

东边的乾坤大转弯那座关,叫函谷关,就是古代那个叫老子的写【道德经】的人,骑青牛飘然而入的那个关。楚汉相争时项羽也是从函谷关进来的,进咸阳比刘邦迟了一步。函谷关北临黄河,南靠秦岭,东西长百余里,开路于断裂的山石缝中,“车不容方轨,马不得并骑”,有一夫当关,万勇莫过之险。战国时期,六国屡屡合纵西攻秦国,但亦只落得饮恨于函谷的凄惨下场。双峰高耸大河旁,自古函谷一战场。就是这险峻之地的写照,使长安稳如泰山,避过关外的烽火战乱。抗日战争期间也令日本鬼子望而生畏,不得入关掠秦地。

西面的那个关叫大散关,是在秦岭西头向南走向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名大散关。这里山势险峻,层峦叠嶂。因其扼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铁马金戈”是过去文化人,给这个气象森严的关隘,加上的一句张扬的词儿。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诸葛先生多谨慎,六次北伐也是舍近求远绕道天水而西出祁山,不敢跨越大散关一步。不过楚汉相争时韩信暗度陈仓,就是在大散关发生的。大散关南面的入口就是明修栈道的地方在汉中褒斜,北面的出口在宝鸡市陈仓。诸葛六出祁山绕道天水,还得在陈仓安营扎寨。

关中南边的那个关叫武关,入口在陕西东南的商县境内。武关历史悠久,远在秋时已建置,名“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春秋秦国设置这个关口,汉唐是京都长安南部雄关要塞。关城建筑在狭谷间一块高地上,北依少习山,南临武关河,依山傍水,雄伟险绝。出口在今蓝天县境内,史载楚汉相争时刘邦是从武关进入关中的,大秦帝国在位四十六天的子婴,就是在蓝天手举白布远道迎接刘邦入关的,为后人留下了投降时举白旗的典故。自古文人歌颂武关的诗词也不少,唐朝诗人李涉《再宿武关》:远别秦城万里游,乱山高下入商州。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杜牧也曾有过《题武关》: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关中北边的关则叫萧关。萧关在关中西北甘肃平凉境内,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现在的312国道和福银高速必经之地。为古代西北边陲著名关隘。秦汉帝王出巡,汉唐文人出塞,都与萧关有缘。据说,匈奴大单于冒顿至萧关,属下问:匈奴人的疆界在哪里?冒顿马鞭一指:匈奴人的牛羊在哪里吃草,哪里就是匈奴人的疆界。王维曾有《 使至塞上》描绘萧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

关中地势险要,古代交通和武器落后的情况下,只要坚守四面山岭上的关隘,敌人是难以攻入关中的。因此古人说关中「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因此,从周秦汉唐开始有十三朝帝王为了江山稳固安全,都选择在关中腹部建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