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释迦牟尼佛曾经的故事

2014-11-11 17:58 | 作者:丘文亮 | 散文吧首发

看到这张照片,也许你会说我是不是想出家了?但抱歉的告诉大家,至今我没还出家而是在家。曾经我也想过出家,但这是我想过可能在晚年实现的一个想法;而确切的来说,我是想学习和研究一下有关佛学,并非要出家。

再说,现在要出家都不是你想就能出家,现在的出家人的学历至少是本科,此前有那样的想法却因为自己还只是一个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类)的大专生;虽说我如今成了华南师范大学2014届的本科生,符合了出家的基本要求。试问,我敢出家吗?我不敢,至少在现在。试问,我想出家吗?想过,但却不想出家。说来话长,那是我心里的苦衷,可是我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写出来也未必有人能懂。所以,一些苦衷和难言之隐应该在这里省略543字。

说到佛学,我会很自然地回想起自己与佛学之间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简单,却也让我至今难忘。那怕当年在立德国学推广中心参加供灯活动之时,立德国学推广中心的创始人杨老师和另一个老师都说了,举行供灯仪式时我的心很真诚;慧根也不错。后来,我参加了由杨老师举办的国学令营活动,在那里做义工老师,虽说是做义工老师,但和我一起做义工老师的同学师弟师妹做完那一期的义工老师后都拿到了800元左右的补贴,也有些比这个数目更多的补贴。说句实话,当时我去那里做义工老师的动机也并非很纯,也不怕现在在这里告诉大家。回想当初,我的想法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暑假那么长,能够去那里做义工老师也是在做一件小小的好事;其次,我能够接触一些有关国学方面的常识,可以多学一点知识;另外一个原因,和大家都差不多,可以赚点外快,即使当时的补贴不多,但至少对于还在读书的我还是有一点经济上的帮助。可能因为所给的补贴确实过少,原本想来的几个师弟师妹听了有关义工老师的补贴,后来就没有来了。承认自己也现实,但我还不至于现实到那种程度,至少在读书还要靠家里拿钱使用的时期,我是绝对不想那样做的。或者,如今毕业出来工作之后,我很可能要随大流啰;但我却不太希望我完完全全沦落到盲目从众,甚至同流合污,我不想如此,我要做一个有别于大众的丘文亮。或许,我们看到现在参加一场教师培训或什么培训的活动,还要给一点补贴;或许,我回想起我在大二时参加汕头蓝天义工举行的慈善万人行,还有一点点补贴,除此外,我们其实也清楚,如今参加一些本应该参加的活动都有补贴,已经不是司空见惯了。但确实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我记得,那次举办的国学夏令营是在汕头巨峰寺那里,就在那里,我在学习有关国学方面的书本上,很肤浅地了解了盂兰盆经、般若波罗蜜心经和太上感应篇等一些,没有深入地学习,倒也很认真地阅读感悟着,那时觉得佛学真的了不起,早在那时就很有知识与智慧,而让我有些投入地学习的是,佛学中博的胸襟。还记得在那里,有个叫明德师傅的人,好像也因为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我已经忘了,而说了我的慧根还不错。然而,实事求是,就我那点慧根说出来,简直要吐槽啰。

他们一点夸张的夸奖,的确让我开心过,好像在心底里多少增进了我对佛学的喜欢,这是需要感恩他们的。而我在此之前,已有一点点的了解了佛学,对比起这一两年来学习过的佛学,就是九牛之一毛,真是验证了那句话,越是学得深了就会越觉得学得少。大概在2008—2009年间,通过自己有过于冥思苦想且闭门造车而写的一点对佛学的随感(是以杂感文体的形式写出),是不值得一提,纵使我说了一些搭边的话。没有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或者亲身体悟的道理总是显得不够有魅力、不够有生命力,也就不够有共鸣。在佛学方面的常识,我其实还不如我的同学杜钦坡。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我也不会自卑得失去对佛学的兴致。回想自己为何对佛学还是有兴趣的,我想,正是恩惠于佛学。

记得那时初学佛学,可能应是感受到对佛学的兴趣。没有现成有关佛学的书本,基本上都是在一些无关佛学的书本上,这些书本上的一些人对佛学的个人看法和对他人的批判看法,在那里,我便最开始接触了佛学这种东西。也许看了他们对佛学的看法,才有了后来对佛学最初的一点感想,却在那个时候没去学习经典的佛学书本。想来这样就对佛学进行感想,难免让我你他都会有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末的感觉,如今再去审视那些对佛学的杂感真的就是这样。里面其实并无独见和高见,大多是对他人看法的批判感想吧,若有一点独见,便是天才的初见端倪咯,啊哈。来到大学之后,我才真正接触和学习佛学,同样谈不上有点研究。因为对佛学的一些兴趣,每次出去校外游玩时,我都好像满载而归似的,从龙泉岩那里的铁林寺(不知记错了没有,好像对吧?啊哈。),从巨峰寺那里,从集圣寺那里都拿回了一些佛学方面的书本,尤其是去年七月份我去潮阳那边的新通达钢管厂做里面员工的孩子的国学老师,离开那里的那一天早上,新通达修学营的班主任许宝丽老师带我和杜钦坡等师弟师妹到了一个好像是有关佛学方面的协会,这是第一次拿了佛学的经典。后来,在我来澄海区集贤中学教书的第一年里,我看了两边有关佛学方面的书本,但也不是佛学的经典。一本是源乐法师写的解行录《佛学四十二章节》,它是一本内涵丰富且有着切实的佛学论证及对经典佛学的独见,我在里面学了一些佛学知识和智慧。如里面写到的“第三十章趣道避欲 佛言:夫为道者,如被乾草,火来须避。道人见欲,必当远之。”对此,我想:难道修行佛学的人或者凡夫俗子如果见到欲望的东西来了,就应当远远躲开它,才能达到无欲无求吗?倘若欲望的东西来到你的面前了,没办法躲开它了,就不能达到控制欲望吗?当时感想到这些时还觉得自己有些厉害,佛学里的不少东西需要批判地来看待。而当我读到了“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灭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段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段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于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认真细读,静心想想才想起自己对三十章的批判虽然有些道理,却未见得有多大意义,由于在这一章里佛学已有解答,纵使我的愚见与佛陀之高见比较一致的。释迦牟尼佛的佛学是一种对人生与宇宙教育教学的学问,系统又深刻、细微又高远与关心又博爱,不过到后来,他的佛学渐渐被涂上了浓重的宗教色彩甚至于封建迷信。所以,了解了有关佛学的学问,我便知自己是很肤浅的。或者自古以来,不乏树新风和创新见的天才,然而,即便是天才对于一些学问的批判发展,也未必完全真懂了那些学问,就有所偏颇了。天才之所以是天才,也因他看见别人未见到的地方,这一点是该赞赏和肯定的。而另一本印顺法师的《成佛之道》,这本书是印顺法师对成佛之道的伟大构建,亦包含他对佛学的独到见解,是一本值得学佛或者想成佛之人的书,至今未看完它,但我的感想告诉我,它是了不起的对佛学的独到见解,可惜我对此也不太懂,可能我的慧根真的比较迟钝。还有比较认真看过的书是,净空法师讲述的《六祖坛经讲记》,对于这本书我几乎没有感想,现在想一下为什么会这样,我想我是未按照净空法师提倡求学一门深入的方法去真正学习,但我却感觉到了六祖慧能大师对佛学的独见中的高见,这些高见是一种真知灼见。所以我也觉得,学习禅宗的出家人和在家人都须好好研习六祖的坛经,在此上才能对中国的佛教禅宗有所建树吧。期间,我翻了我在集圣寺结交的一个女师傅正明妹妹赠给我的一本有关佛学的书——————《佛学与中国文化》,其中我在看到佛学与中国文化关系之外,也想到世界文化与佛学,这是一件有趣且 让我有所深思的事情。且看我写的一点点文章中的几篇也涉及到佛学啰。

上面我提到的净空法师,是我要感谢一位法师,其在我心中的地位不亚于释迦牟尼佛。就在我心境最差的时期,即在大二末至大三的一整年,当时我去又办旅游协会又办国学推广中心还办素食馆的杨老师开的素食馆,吃着饭时就在看净空法师讲解佛法、吃完饭更在投入地看净空法师讲解着佛学,仍记得那一次,吃完素食,我两眼已是注入到素食馆墙上挂着的液晶电视屏幕里,静心听着净空法师讲解佛学,说来也真的奇怪,那几次净空老法师讲的佛法竟然非常符合了我那时最差的心境,聆听中,我也有所感悟到,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和涅盘寂灭。要知道在那一瞬间,我好像领悟到一些事情,可以释怀地看开那些事情,得到心灵上的解脱,还以为真的就得到了解脱;但很快,我又陷入了更加陷入了贪嗔痴慢的心境中,决定要坚守那一个信念,而是更坚定了,甘愿留下了这里。愚痴的我那时虽也能悟此理,心却执着迷惑?纵然这样,我也欢喜,是佛学曾给予我一些领悟,在此谢谢释迦牟尼佛和净空法师等,写下这篇拙作是真诚地赠送给您们!感恩。以上便是我和佛学之间的故事。 看到这张照片,也许你会说我是不是想出家啰,但抱歉的告诉大家,至今我没还出家而是在家。曾经我也想过出家,但这是我晚年的一个想法,而确切的来说,我是想学习和研究一下有关佛学,并非要出家。

再说,现在要出家都不是你想就能出家,现在的出家人的学历至少是本科,此前有那样的想法却因为自己还只是一个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师范类)的大专生;虽说我如今成了华南师范大学2014届的本科生,符合了出家的基本要求。试问,我敢出家吗?那怕当年在立德国学推广中心参加供灯活动之时,立德国学推广中心的创始人杨老师和另一个老师都说了,我的心很真诚,慧根也不错。后来,我参加了由杨老师举办的国学夏令营里的义工老师,虽说是做义工老师,但和我一起做义工老师的同学师弟师妹做完那一期的义工老师都拿到了800元左右的补贴,也有比这个数目更多的补贴。说句实话,当时我去那里做义工老师的动机也并非很纯,也不怕现在在这里告诉大家。回想当初,我的想法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暑假那么长,能够去那里做义工老师也是在做一件小小的好事;其次,我能够接触一些有关国学方面的常识,可以多学一点知识;另外一个原因,和大家都差不多,可以赚点外快,即使当时的补贴不多,但至少对于还在读书的我还是有一点经济上的帮助。可能因为所给的补贴确实过少,原本想来的几个师弟师妹听了有关义工老师的补贴,后来就没有来了。承认自己也现实,但我还不至于现实到那种程度,至少在读书还要靠家里拿钱的时期,我是绝对不想那样做的。或者,如今毕业出来工作之后,我很可能要随大流;但我却不太希望我完完全全盲目从众,甚至同流合污,我不想如此,我要做一个有别于大众的人。或许,我们看到现在参加一场教师培训或什么培训的活动,还要给一点补贴;或许,我回想起我在大二时参加慈善万人行,还有一点点补贴,除此外,我们其实也清楚,如今参加一些本应该参加的活动都有补贴,已经不是司空见惯了。但确实是件很奇怪的事情!我记得,那次举办国学夏令营是在汕头巨峰寺那里,就在那里,我在学习有关国学方面的书本上,很肤浅地了解了盂兰盆经、般若波罗蜜心经和太上感应篇等一些,没有深入地学习,倒也很认真地阅读和感悟,那时觉得佛学真的了不起,早在那时就很有知识与智慧,而让我有些投入地学习的是,佛学中博爱的胸襟。还记得在那里,有个叫明德师傅的人,好像也因为一件事情,但这件事情我已经忘了,而说了我的慧根还不错。然而,实事求是,就我那点慧根拿出来,简直要吐槽啰。他们一点夸张的夸奖,的确让我开心过,好像心底里多少增进了我对佛学的喜欢,这是需要感恩他们的。而我在此之前,已有一点点了解了佛学,对比起这一两年来学习过的佛学,就是九牛之一毛,真是验证了那句话,越是学得深了就会越觉得学得少。大概在2008—2009通过自己有过于冥思苦想且闭门造车而写的一点对佛学的随感,是不值得一提,纵使说了一些搭边的话。没有经过深入学习和研究,或者亲身体悟的道理总是显得不够有魅力、不够有生命力。在佛学方面的常识,我其实还不如我的同学杜钦坡。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我不会自卑得失去对佛学的兴致。

续文明天再续完————

我和释迦牟尼佛曾经的故事

推荐

博主:丘文亮 发表时间:2014-03-27 13:31:41

此文来自于:丘文亮-丘文亮散文-博客日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