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

2014-11-04 14:31 | 作者:今生缘 | 散文吧首发

昌都是西藏的一个市,是西藏自治区所属一个专区,2014年撤地建市。地区面积110154平方千米,将近有两个宁或三个半海南省的陆地面积大,矿藏资源和物产丰富,可谓是地大物博。人口71万多人,每平方公里只有六十多人,可算是地广人稀。在青藏高原东南,它与横断山脉牵手,与山联姻,与天路相伴。

昌都,广义上讲,指昌都市,包含芒康、左贡、边坝、八宿、江达、贡觉、丁青、洛隆、类乌齐、察雅、昌都等十一县(过去是十三县,1986年成立林芝地区后,察隅、波密划到林芝,但现在察隅驻地所在的部队仍属昌都管辖)。昌都位于西藏东部,地处三江流域(即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东与四川省相望,东南面与缅甸及云南接壤,西南面与西藏林芝地区毗邻,西北与西藏那曲地区相连,北面与青海省交界,西望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

狭义上讲,昌都指昌都县,昌都藏语意即“河流交汇口”或“水汇合口处”之意,老百姓俗称“两河口”分,它处在澜沧江上游,昌都县城区以北是东为扎曲河、西为昂曲河,两条河在县城交汇,县城以南下游称澜沧江。

昌都处在青藏高原商贸往来的枢纽地位,是古代的茶马古道。交通较为便利, 川藏南线(即318国道,从上海到西藏的樟木口岸,是国内最长的国道之一,全长一万多里路)和川藏北线(317国道),从东到西横跨全区,联结内地与西藏;滇藏线(即214国道)从南到北穿越昌都地区,可 从云南经昌都到青海方向,昌都有发往成都、重庆、拉萨、云南香格里拉、青海玉树等地和区内各县的班车。昌都邦达机场,似空中走廊,架起商旅金,一头连着内地,一头连着拉萨,昌都似雄鹰展翅,日益腾飞。

昌都,旧名察木多。古称"康"或"客木“。昌都历史悠久,在县城南发掘的卡若遗址,是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四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在青藏高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汉魏时期,称以昌都县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康”,所以昌都人又称为康巴人,男人称为康巴汉子。唐代,昌都地区为吐蕃王国的一部分,自元朝起,正式划入祖国版图。明清以后统称此地为康藏地区,原西藏政府称它为“朵康木”地区。清朝称昌都为"察木多"(相当于行政公署)。驻藏大臣设正副二职,其副职长驻昌都镇。 清末为昌都县,后改为昌都宗。 1950年昌都解放后,中共中央在昌都镇建立了我党在西藏地区最早的人民政权组织--昌都县人民解放委员会,隶属国务院领导,1950年为昌都地区人民委员会驻地。曾属西康省管辖,1956年划归西 藏自治区, 1959年4月,昌都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60年合并拉多宗又改为昌都县。 昌都位于藏民族与其他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走廊地带。曾经是苏毗人。东女国附国和各族各部的杂居区,各种文化相互交融,形成具有浓厚的藏民族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地方文化色彩的康巴文化。

昌都县四面环山, 扎曲昂曲两河与澜沧江在昌都城区交汇,把昌都城分为三处,现在有五座大桥,扎曲河上有两座大桥和一座吊桥,连接市县两级政府和昌都寺。昂曲河上也有两座大桥和一座废弃的桥梁,是县城连接川藏北线和马草坝的要道,县城南面的澜沧江上游第一桥,把马草坝和滇藏线、黑昌公路和地区政府连在一起。路和桥串起街道,把昌都各个城区相连,形成一个整体 。自清末改土归流置昌都府以来,昌都县便一直是昌都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享有“藏东门户”的盛誉,素有“藏东明珠”的美称。

昌都,是藏东大门,战略之要地。“得昌都即得西藏”,是古今兵家必争之地。1950年,十八军进藏 ,昌都战役,是解放西藏唯一的一个战役,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础。

昌都的昌都寺(即昌都强巴林寺),是藏传佛教在藏东的大寺,1962年被列入 首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宗喀巴弟子向生.西饶桑布创建于1444年,距今有570年历史。经过历代翻修,现在占地约500亩。该寺五大活佛世系,多数活佛先后被清王朝册封,其中最早册封的是公元1719年,由康熙帝册封第六世帕巴拉.济美丹贝甲措为“阐讲黄法额尔德尼那门汗”。帕巴拉活佛世系为该寺第一大活佛,现已转世到十一世,十一世帕巴拉,格列朗杰,曾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现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名誉会长、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1791年,乾隆皇帝为该寺书赐“祝厘寺”庙名,是藏传佛教的代表,藏东最早最大的格鲁派的黄教寺庙,与康区数百个大小寺庙,经塔,玛尼堆,形成独特的人文景观。是昔日西藏政教合一制度在康区的拓展,寺庙所珍藏的绝世珍品,有着独特的魅力,令人神往,美不胜收。

这里物华天宝,矿藏资源丰富。矿产、水力、森林、药材是昌都的四大财富,矿藏有金银、铜铁、铬、钼、铀、锡铅、煤、水晶、冰川石、石油、砷等70多种矿藏。列入西藏自治区矿产储量平衡表的有13种,其中占全国第二的有铜.第三位的有菱镁矿、第五位的有砷、显晶质石墨,第七位的有石膏,第十位的有钼旷等。有待近一步勘探、投资开发。 这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丰富,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廉价资源。

这里是高原名贵产区之一,有虫夏草、麝香、熊胆、鹿茸、雪莲、红花、贝母、天麻、红景天等上百种,以及历史悠久、传承的中成藏药远销海内外。

这里也是青藏高原稀有野生菌类产区,夏秋季节的獐子菌、猴头菌、灵芝菌、青杠菌、松茸等数十种野生食用真菌,味美价廉 ,营养丰富,有的有很好的药用价值,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这里的青稞、小麦、豆类、油菜等农作物,生长期长,日照强,温差大。绝大部分雪水浇灌,无污染,是绿色食品的理想开发地。

这里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17种,二级保护动物54种,占西藏自治区野生动物种类的80%,稀有动物占全区的40%,兽类动物主要有猕猴、豺、獐子、狐、熊、貂、水獭、豹猫、豹、猞猁、狐狸、狼、白唇鹿、马鹿、水鹿、藏原羚、岩羊、盘羊等。乌类动物主要有黑鹳、赤麻鸭、鹰、雕、鸢、秃鹫、藏雪鸡、藏马鸡、血雉、雉鹑等。鱼类主要有怒江裂腹鱼、光唇裂腹鱼、裸腹重腹鱼等品种。其中鲤科的裂腹鱼亚种,有的有鳞,有的无鳞,种群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由于高原河流水温低,鱼类生长慢,有的十年才长一斤,据说这里的野生鱼类,冬天藏在水下石缝里冬眠,不出来活动,一般冬天捕捞不到鱼。这些野生鱼类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渔业开发价值。 这里 也是高原牧区之一,草原面积8429万亩,有牦牛、黄牛、绵羊、山羊、马、驴等各类牲畜,都是天然牧草养殖。

这里是高原水果产地之一,由于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的,生长期长,日照时间长,昼温差大,产出的水果大多都是上品。尤其是察雅县、昌都的加卡等地出产的苹果,个大,香甜可口,品质上乘。其中黄香蕉苹果,皮薄肉多,香味纯正,脆甜可口,含到嘴里,甜到心里。红香蕉苹果,皮稍厚,适宜存放,尤其是到了节前后,放几个在屋里,满屋馨香扑鼻,吃起了香酥麺甜,入口即化。另外有核桃、葡萄、桃子、酥梨等水果,近年又培育出了西瓜、甜瓜等瓜果,都有其独特的高原风味。

昌都的年气温温差不大,冬天较为干燥,日照强,升温快,街市下的雪随时都会化掉,少有长时间的积雪,有太阳的冬天都是暖洋洋的。如今西藏的气候也逐渐的变暖,以前冬季河上会结成厚厚的冰,有些结冰的河面上,可以走人骑车,但现在即使有严寒,冬寒时间缩,很少结冰,更不用说河面上走人了,冬日冰封时期已经很少了,所以这里的冬天并不是很冷。这里的冬天只要是晴天,就是夜里是较低的温度,只要有太阳,阳光温暖的大手,给人带来温暖如春的舒适感觉。

这里春夏量充沛,山上的原始森林和植被的覆盖率逐年增加,空气中的含氧量也随之增高。进藏经商、务工、养殖、种植人员不断增加,蔬菜水果有过去单一的品种猛增到上百品种,鲜活的水产品、家畜家禽 品种齐全,还有新建的雪花啤酒昌都基地,好山好水酿造出的啤酒,酒香更浓。加之道路交通的不断改善,内地有的这里都有,内地没有的这里也有,过去由于高原缺菜缺氧引起的一些高原病逐年减少和消失。

如今你到昌都,从不同的入口,会有不同的感受,从川藏南线、滇藏线,跨越世界上最高的民用机场,从邦昌公路驶入昌都,迎接你的卡若遗址,昌都水泥厂,面粉厂,雪花啤酒昌都基地,澜沧江第一桥,途中的蔬菜基地和块块星罗棋布的梯田,到处是一派生机呈现给您的是富饶的昌都。

川藏北线那曲方向 (即黑昌公路,也是317和214国道重合的地方)入昌,迎接您的是茂密的原始森林。被大自然装扮的多姿多彩,似一位妖冶的女人映入眼帘,千山万壑,气势壮观。县城北部的朱古寺山(即朱角拉山),春天野花遍地,鸣虫吟,蜂蝶翻飞,生灵共聚;顺江两岸,块块梯田似颗颗珍珠,散落在高山丛中。青山绿水,古木参天。晚春至夏秋,杜鹃花开,满山遍野;山花烂漫,竞相辉映,把山峦装扮的五彩缤纷,花鸟虫鱼、野生动物和涓涓细流演奏出欢快的生命乐章。秋季的山峦,披红挂彩,溪水瀑布,轻歌曼舞,如同神奇的大自然织就的一幅幅七彩的锦缎。在这里,会使你忘却人间纷乱复杂的千千心结;在这里,让你感受到感受到大自然的高风亮节和无私的奉献。在这里,您可以载歌载舞,忘却人间的烦恼和忧愁;在这里,您可以沉醉在大自然怀抱,达到痴迷和忘我的境界。您可以躺在草地上,看云起云飞,风云变幻;看树叶在风演奏,看虫鸟在林间和鸣,听溪水山间歌唱,看雀鸟在枝上舞蹈,瞧落叶地上挥洒,观阳光在林中漫步,看落日在山中隐藏。是“静随芳草去,闲逐野云归”的好去处。

从川藏北线四川方向入昌,迎接你的是建设中的我国第一大铜矿--昌都玉龙铜矿,抵达达马拉山坡,俯瞰昌都全景,昌都如一面玉镜,背负高山,岗峦重叠,峻峰插天,高山上的水在低洼处流淌,周围苍山绿野,中间秀之锦城,山环水绕,环环相扣,她披着民族的盛装,向您抬首致敬,二曲河上的水泥桥,吊桥,像彩虹一般落在汹涌澎拜的河面上。把新城老城连在一起。像两条巨大的哈达,汇入澜沧江,阳光下,波光粼粼,银光闪闪,在城市的怀抱中,伸出热情的大手欢迎您。白天粉墙青瓦,绿树白桥,车辆穿梭,人流奔忙,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入夜的昌都,灯火辉煌,山光水色,交相辉映,重重叠叠,彩灯闪烁的不夜城。

夏季的昌都,是个避暑的好地方。在这里日沐清风,夜听涛声,悠然自得。炎热的夏天,在外面感到紫外线强,太阳很晒,只要在树荫下或进到室内,都会带来凉爽的快感,室内温度摄氏20度左右。轻风习习,不需要空调,也不开风扇。高原的夏夜,没有蚊子,不会受到蚊子的叮咬, 夜里亦然离不开被子。夜,没有内地城市的喧嚣与忙碌,空气中也没有污染,晴空万里,月光下如白昼,头枕翠山,脚踏绿水,迷人的夜空,给人无限的遐想。这里如今又成了旅游热点,有藏东第一溶洞--谷窝普令你探幽,有长毛岭野生鹿场,类乌齐猴山,边坝的三色胡。藏东明镜然乌湖。瓦美卡温泉、吉塘温泉、类乌齐伊日温泉等地方,是沐浴、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如今的夏季,到昌都旅游、投亲访友避暑的,逐年增加 。

昌都 入冬至初春的天气,烟雨朦胧,雪后的山上,天和地相连,云绕山转,远看云、雾、山形成一体,近观美丽的雪原,山与山不同,形状各异;美丽的树挂,伴随山风起舞,与逐食的鸟儿和鸣,弹奏起山野畅想曲,给你带来无限神秘。扎曲昂曲河谱就的高山流水,委婉动听;扎曲昂曲河好似神仙迈开步伐的双腿,铿锵有力;扎曲昂曲河尤如两条圣洁的哈达,佛化在达马拉山脚的背影里。江河交汇处呈现出大写的“人”字,叙写着昌都的过去未来,孕育出一颗具有民族特色的璀璨明珠。

昌都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异彩纷呈。昌都地区是格萨尔故事的故乡,形成独特的以格萨尔王为题材的说唱艺术和民间传说,类乌齐至今保存着据说是格萨尔的铁制雕龙马鞍。康巴舞蹈也是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包括“弦子舞、锅庄、热巴,这些舞蹈表现了康巳人热情奔放的性格特征。昌都的绘画艺术丰富多彩,主要有三大流派,即流行于丁青、察雅和贡觉等地的“美宁”画派,流传于柴维一带的“美莎”画派,以及盛行于噶玛等地的“噶学”画派。昌都各地都有从事雕刻和塑铸的艺人工匠,也保存有相关的艺术作品。

昌都锅庄独树一帜,风靡整个藏区。昌都锅庄,即昌都卓舞,是藏族在远古创作的主要以脚的动作为主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蹈。它不受时间、地点、人数限制,广泛分布于昌都市的各县。昌都卓舞一般来说被分为三大类,即农区卓舞、牧区卓舞和寺庙卓舞。其音乐以淳朴明亮、奔放流畅为特点,歌词内容较为丰富。从动作上讲,一首卓舞是由序舞、慢板、快板卓舞构成的。快板卓舞是最能体现康巴人粗犷奔放的性格特征的,舞蹈时而舞成一团,时而撒开腾旋,时而衣袖挥舞,奔放不羁,显示出了一种力量的美,一种群体的气势,突出的代表了藏族文化特征,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

这里的少数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能歌善舞,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在亲朋欢聚,节日喜庆日子,到处是舞的世界,歌的海洋。深受藏族群众喜的康巴弦子、热吧鼓舞,以及传统藏戏,在藏区广为流传,是藏民族的奇葩,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出自匠人之乡--扎堆嘎玛的能工巧匠之手的“唐卡” 绘画,和历史悠久的卡垫、氆氇、地毯、腰刀、民族家具、玉器、金银饰品、等民族工艺品,多姿多彩的民族服装。有着独特的工艺特色,和古朴、素洁民族风格。是康区民族智慧之精华。具有独到的审美和收藏价值,畅销国内外。

昌都像一位巨人,从远古走来,踏着时代的节拍,迈着强健的步伐,以他坦诚的性格,宽广的胸怀,接纳南来北往的人。昌都是好客的,具有民族特色青稞酒、酥油茶,洁白的哈达,真诚的敬意,奉献给过往的客人。他规划着,设计着,奋斗着,创造着,劳动着。他不畏艰难而挑战,日夜创造着他的业绩,从平凡走向伟大,从普通走向辉煌,从神奇走向不朽。过去,牦牛、女人和酒,构成历史的图画,如今,多彩的世界,续写着昌都的现在和为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