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不需要“最美”

2014-09-28 11:40 | 作者:陆筱乔 | 散文吧首发

首先让我来盘点一下中国人心中的“最美”的近来的或是以后终生的状况:“最美教师”张丽莉失去双腿,终生只能屈居于轮椅的一方天地;“最美司机”吴斌将微笑永远定格在灾难发生前的那一刻;“最美战士”高铁成则日日回于火场救人的惊悸……这些个英雄,党嘉奖他们,群众尊敬他们,社会号召学习他们。我也敬佩他们于灾难来临时的那种大无畏的勇气。可是,你注意到了吗?

中国人的“最美”在成名前默默无闻,甚至活在社会最底层,成名之后则非死即残。

为什么马路上会有红绿灯?因为有太多不自觉的司机或行人(比较典型的就是中国人结伴闯红灯);那类比一下,为什么会有“最美”人物的出现?因为社会上丑陋的现象实在太多。党和政府说,要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我们先来谈一下这些个英雄的作用。

中国人的“最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浸透了中国封建儒家思想的精华:杀身成仁。他们愿意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义而舍弃一切。这是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可是,严歌苓曾在《审丑》里这样说:高一层的审美恰是审丑。这些英雄真的美吗?如果我们把他们奉为“最美”,那这些英雄是否真的会对社会起作用?

活着就是一切。我想,对于他们的家人来说,他们宁愿回到英雄们在成为“最美”的前一刻。或许那时家里很穷,每天要为房贷吵来吵去,要为饭菜不合口味而抱怨,要为孩子的上学而到处求人……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太单调太琐屑。可是,他们仍就是幸福的,因为自己的人在身边。想他了,一通电话便可把他带回家。可是,“最美”毁了他们平静而幸福的生活。“最美”为他们带来了房子,可是房子里却再也没有那个人忙忙碌碌的身影;“最美”为他们带来了可口的饭菜,可是没有了那个人的陪伴,再可口的饭菜入嘴也如吃糠咽菜;“最美”让他们的孩子顺利入学,可是每当夕阳西下孩子等来接自己放学的永远只有父母中的一人。打了那个人的手机一遍又一遍,手机里永远只有那个甜美的女声:对不起,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不是关机,是那个人早就与之阴阳两隔,相会无期!他们的家属说:我们不需要生命暂的英雄!

我们不是英雄的家属,所以这种悲痛我们只能略知一二。但是,抛开他们的家属,社会真的被英雄们带动了吗?

“最美”的遭遇启示我们:如果想成名,请弄伤自己。

这毕竟是扭曲了的价值观。但我们还需回到英雄们成为“最美”的开始。

假使当初车祸发生时,不是张丽莉老师带队,而是李丽丽,王丽丽老师带队呢?那他们依旧会为了学生奋不顾身吗?这我不知道。但我知道, 那辆客车的失控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可以很反大众的说,这几乎是时势造英雄,因为刚巧在张丽莉老师带队时,刚巧有一辆客车失控,然后刚巧张丽莉老师很有责任感,所以刚巧张丽莉老师就冲了出去,自碾于车轮底下,并且刚巧党在全社会抓道德模范,最后张丽莉老师就成了“最美女教师”。反观其他人,不过如此。

我们常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如今这些“最美”的出现,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社会道德已滑至最底层,社会迫切要一个精神寄托。如果我们的社会处于所谓的大同社会,那这些英雄的事迹便会被人们当作正义的小事,因为人人都会去做;再退一步讲,若真是大同社会,恐怕这些人为灾难都很难发生吧?再退一步讲,尊生才该是大同社会的主旋律吧?

如果社会上有了“最美”,那请问,你把那些普通劳动者放在什么位置?他们所做的贡献并不比英雄少,他们比英雄们少的就是成为英雄的机会。社会的进步,不是靠一些英雄的自我牺牲来推动的,也不是他们可以推动的起来的。请循其本,这些英雄不也是普通劳动者的一份子吗?普通劳动者为社会的一砖一瓦洒下了许多汗水,难道他们就不美吗?凭什么要用“最美”来划分劳动者?

中国人不需要“最美”,中国人需要的是重建国民的关于“美”的价值观。失去生命是最可怕的事,一个国家若不懂得尊生,那这个国家就很难立足,因为人民才是国家的基础。

再来看看社会。国家,你说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你的行动在哪?农民工为了讨薪可以以死相逼,婴儿奶粉里可以掺假,地沟油可以在餐馆大行其道……你尊生了吗?都说我们这一代是百毒不侵的一代,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吃动物怕激素,吃植物怕毒素,喝饮料怕色素,能吃什么心中没数”的年代。国家,我们才是你未来的希望呀!

对于“最美”,我想与其在社会上到处搜刮这些感人事迹,社会还不如赶紧行动为人民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下一个张丽莉老师带领学生时,那辆客车不会失控,而那一个张丽莉老师可以依旧幸福快乐地生活。

我多希望社会上少一些这样的“最美”!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