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之旅──插秧背影

2014-09-10 06:44 | 作者:麗澤嵐影 | 散文吧首发

在水稻的农耕工作之中,插秧是以后退方式进行的,此一方式不仅与现今一般所见的插秧机,其运作方式是不同,也与中国传统向前进的农耕作业方法有别。此种情况,与中国的龙舟竞赛(向前)以及西洋划船(往后)两种比赛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农忙插秧时节,平静如镜的水田上,只见一排排头戴斗笠、向前弯腰的农夫,左手拿着已刈叶好的整捆秧苗,右手则快速地来回于秧苗和水田之间。而一行一行井然有序的稻田图案,乃经由这双心灵巧手,逐渐编织布局完成。

没有山歌引吭,没有音乐相伴,有的仅是抽取秧苗的沙沙声、以及沉重拔脚时所产生的泥水声而已。因为在这沉寂的稻田之中,每个人的目标都很清楚。不时地抬起头来,轻瞄一眼成行秧苗,藉以及时修正无心的偏斜,导引正确的布局。因为,插秧者心中所企望者无他,只是希望行行笔直,毫无例外。

基本上,插秧是一种跟时间赛跑的工作,早一天将秧苗植下,就可多一丝有效成长的契机。当然,要在起跑点上坐拥先机,也得赖是否能够将秧苗扎深扎稳才行。因此,插秧者的力道、经验与睿智,就显得相当重要了。否则一过后,整组秧苗横躺漂浮,不仅生机顿失,其重新补植秧苗,也得费好一番工夫才行。终究,植物成长的生机,仅能靠农人一点一滴的辛勤累积,并无法予以整批购入。

插秧需要秧苗,秧苗则得靠分送秧苗者,事先以篮筐挑至田埂,而后一捆一捆地丢至田中,以备插秧者随时捡拾插秧。秧苗丢得太稀疏,会产生无秧苗可用之窘境;如果丢得太密集,也将会因秧苗的过剩,而阻碍插秧过程的流畅性,甚至于尚需在事后花费时间,以捡拾田中剩余的成捆秧苗。因此,分送秧苗者的经验和判断,就显得相当重要。

基本上,这位分送秧苗者,一定是一位颇有经验的插秧者。他凭借着心中已有的稻作地图,以本身的插秧经验和抛掷力道,巧布每捆秧苗的最佳落点。在篮筐来来回回之中,一捆捆的秧苗,便会有秩序地在水田之中点落,与倒映的蓝天白云,建构成一幅优美的稻田耕图。此一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是充满智慧的。

成竹在胸,心灵智布抛秧处;兢兢业业,巧手编织稻作图。在整个插秧图中,我们所见到的,可能仅是一群汗湿的背影,而幕后的布局者,却未必为人所知晓。终究,台前幕后仅是背景互易,不必强求名份;真正的重点在于所上演的戏码,是否足以吸引别人欣赏与赞叹而已。

朱自清的〈背影〉描写父子亲情;插秧者的“背影”,叙说生命的奇迹。两者虽然背景不同,一个在车站,一个在旷野,但是那份的真情挚,其实并无二致。天地有情,人间有爱,在不同的时空氛围之中,共同谱写一出出觉有情的戏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