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山穷水尽,未见柳暗花明

2008-06-07 15:12 | 作者:晨暮随心 | 散文吧首发

5月18日,久久蠢蠢欲动的我,终于再次背起行囊,走进大山。早上6:15分从家出发,晚上七点多回到县城,粗略的计算,步行8小时,行程50多里。

这次准备从河北野猪窝村,翻山到达后河五里坡,然后从五里坡延河而下,从小鲁庄北山出。一听这路程可是够远,但难得有时间出来,晓风也说没什么陡路,遂前往。

车子出县城,走香龙路,到百草洼,翻过太安山。太安山,是县级自然保护区,具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说起来还真是与太安山有缘。为数不多的几次爬山经历就有三次与太安山有关。第一次去太安山,是黄花开放的时候,采回大把的野花。当时头天刚刚下过,一路偶有溪水潺潺。第二次去太安山,是沿山脊行走,从太安山走到白羊峪村。这次是从太安山翻过。山路比前两次来,要平坦的多,看来是整修过了,海拔不断升高,眼界也越来越宽阔。前山风景如昨,翠色满眼,时而有白色的花点缀其中。

“俗话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绕过垭口,进入河北境内,阴坡植被更加丰富了,群峰之上,绿盖如被,一片一片白色的花海和偶尔的紫色丁香点缀其上,美不胜收。白色的花海,灌木多为绣线菊、溲梳,乔木为山定子或杜梨。五月的山,可谓是白花的世界。

颠颠簸簸,崎岖的山路曲折,漫长,真是佩服女司机师傅的手艺,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白塔村。白塔村,应该有座白塔才对啊,我们四处搜寻,没见。想必村名该有段故事的。说是村庄,其实只有四户人家居住了。房子多数破败,人去屋空。在这样百里不见人烟的小村居住,是需要具有耐住寂寞的绝大勇气。隐士的生活,对我们这些凡尘俗子来说,是遥遥的可望但不可及。

从白塔村步行出发,翻过一道山梁,山梁不陡,有盘山路通行,但为了抄近,我们多数选择了小路。好久不动,微微有些气喘,腿肚也有些疼。不过一直认为自己是个有后劲,有毅力的人,一段调整过后,情况渐渐好转。翻过山梁,就看到远处山洼有几间房屋的小村。野猪窝近在眼前。野猪窝,从这个名字看,原来一定是个野猪经常出没的地方。村子现有两户人家居住。遇山村老农,向他打听道路,原本以为会非常厚道的,可是开口就要70元的向导费,呵呵,市场经济真是无处不在!

同行的同志们觉得还是自己找路,因为带着地形图,想着也不会太复杂。开始的山路,走的人肯定很多,道路稍宽,也比较平缓。山上多为白桦和栎树,由于风比较大,风过山林,发出很大的声音,由于是次生阔叶林,那风声与松涛的声音相比,要弱的多,暂且称她为“风的呐喊吧”。一路上,还伴着清脆的鸣声,或长或,或响亮,或轻盈……

又翻过一座山梁,到达一处人类居住过的遗址。看图,知叫“小水泉”。一处房子只剩下了石头砌起的地基,长满了草木;一处,半间房子还在残喘,半间已经倒塌了。

稍作停留,继续前行。开始了我们的三上三下旅程。第一次上是沿着左手沟进山,路不是很陡,但很遥远。腿有些发沉,心跳也加速的厉害,能听到自己怦怦的心跳声。小路很明显,沿路一直攀登到垭口。休息后,准备下山。下山几乎没路,且很陡。大家越走越觉得不对,于是折返到垭口,原路下山,寻找岔路口。下了一段,出现一个岔路,再往上走,可走着走着,感觉还是不对,好像还是往第一个垭口方向。此时已经是12点了。只好坐下休息,吃饭。大家商议过后,接着往回返,又发现一个向西北的岔路,大家以为终于柳暗花明了,很兴奋,又是一路疾行。到达西北部最大的一个垭口。可垭口的路有两个方向,一个往下,一个又往上。研究来,研究去,我们觉得走错了方向,只好沿路向上,沿一道大石崖下,往西绕。艰难的旅程真正的开始了。路越来越不明显。加上人迹罕至,灌木,藤本挡路,头,手臂,脸,经常被挂到,刮伤,是很狼狈的一段路。经过跋涉,终于到达一个西北方向的垭口,可是却无路下山。山的那边,是绵延不断的群山,看不到一点人烟。我们也不敢贸然下山。此时已经是下午2:00了。即使能够找到路翻过去,已经是不能完成的目标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决定下山原路返回。三上三下,对我这样体力的人来说,不至于精疲力竭,但也力不从心了。且还有返回去的遥远的路程等待着。

既然决定返回,大家紧张的心情也放松起来,说说笑笑,却也缓解了一定的疲劳。返回白塔村,是下午3:25分。幸好这里手机有了信号。这么多年坚持没换神州行的号,今天算是派上用场了,赶紧联系了来的时候送我们来的同事来接。又和村里的人探讨了一下路线,但还不能确定哪个垭口是正确的。

路途遥遥,不能坐等,于是沿盘山路往回走。一路,正可赏花,恰解了绣线菊、丁香藏在深山人不识的苦闷吧。

走了一个多小时,大家刚准备休息一下,同事的车正好上来接了,此时此刻,坐在车上,依然是颠簸摇晃,但那感觉却是最幸福的。

下山途中,遇到两只雄野鸡在路边漫步,羽毛艳丽,步态悠闲。

此次穿越虽然未果,但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行走的过程,一样愉悦着我们。“仁者山,智者乐水”,近山,乐水,本身就是一种心灵的陶冶。2008年5月19日11:41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