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马场焉支山

2014-08-24 12:33 | 作者:清晨一缕阳光 | 散文吧首发

驱车驰骋在广袤的山丹军马场,两边是满山遍野的油菜花。远处,膘肥体壮的山丹军马成群结队,嘶嘶而鸣。诗人韦应物曾有“胡马,胡马,远放焉支山下。跑沙跑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路迷,路迷,边草无穷日暮。”我们的车子也有点迷路了,很长时间也跑不到路的尽头。 山丹军马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县境内,眼前的景象就是2000年前戎边将士开荒种田,饲养战马,抵御匈奴的军马场。

也许因为身处祁连山海拔较高的原因,初秋的军马场却是一派天收获的景象,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恣意开放,滚滚翻腾的麦浪散发着收获的气息。我们都兴致高昂的欣赏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美景,不论是两千年前,还是眼前的军马场都是那么的迷人,那么令人神往和遐想。无怪乎当年匈奴人战败后发出如此感叹!: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失我今神人,是我不得祭于天".这片肥沃的土地养育了几千年的战马,同时也演绎了几千年的文明。

想旅游焉支山的心情 更为迫切。焉支山因为山中生长的“胭脂草”而得名。险峰峻峡,名木古树,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其他名山大川有的,焉支山都有,独喜欢焉支山的历史。这座历史名山,扼河西走廊咽喉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载入史册。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都在此屯兵驻守,晋曾在此设焉支县,今古城遗址依然清晰可辨。《史记》载:西汉时,北方游牧民族匈奴占据此地,压迫弱小民族,阻塞西域要道,频频侵扰中原,元狩二年(公元121年),汉武帝下令征讨匈奴,年仅18岁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余大军直抵焉支山下,几番鏖战逐匈奴于大漠之北,匈奴从此一走北漠。霍去病也名扬天下。多少有些传奇的味道。

淋着细,踩着刚刚落成的人行栈道,行走在“国博故里”别有一番滋味。道旁石壁上依然可见大诗人李白的诗句“虽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寒,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翻飞射兽,花月醉雕鞍”这是对游牧民族的一种赞赏。过去,这里是胡人,胡马,胡天.......历史恰是一面镜子,一个行走在漠北草原的游牧部落使我大汉民族边疆安全岌岌可危。而今天,青石板的栈道从焉支山下铺到焉山顶,亭台楼阁,今非昔比。据载:隋炀帝大业五年(公元六0九年)元月,隋炀帝为了统一河西地区,对伯雅、吾吐屯等焉支山西域27国实行怀柔安抚政策,并御驾西巡张掖,欣闻焉支山奇峰挺拔,风光秀丽,一日上朝问驻张掖郡大臣裴矩,朕闻删丹焉支山秀丽,珍禽异兽出没山林,意欲狩猎,游乐观赏风景,祭祀天地,颁昭下令27国君主使臣前来焉支山朝见,(今雷达站附近),并令全体与会人员佩戴金玉,衣着鲜艳,焚香奏乐,并献疆土以示臣服。这就是历史上在焉支山有名的“万国博览胜会”。 今天,焉支山换了名头,它扮演着国家AAA级风景区的角色。

栈道旁体型彪大的军马在悠闲的啃着碧绿的嫩草,正真的马放南山了。因为雨天,大雾弥漫了山头,空气清新怡人,树上花上的雨水晶莹剔透,松柏云海,从峡谷里奔出来的泉水拐着弯,打着转,沿着河谷的大青石,一会是瀑布,一会又是镜子,倒影着翠碧的山峰。沿着石阶而上,云朵漂浮在脚下,恍惚成了神仙!吕大器有诗曰:“光摇旌旆五凉平,天外群峰玉削成;瀚海欲空青见月,燕支未染白如琼。飞鸿已度长城窟,勒马还歌出塞行;朱夏重裘犹不解,崆峒倚剑自峥嵘。”走着,看着,想着,一种异域风情的感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