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3篇)

2014-08-18 08:16 | 作者:黄小星 | 散文吧首发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篇1)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儿童叙事诗,通过记叙“我”将心的蝈蝈送给盲婆婆的故事,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关爱他人的好思想、好行为,褒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歌的第三小节,“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不仅在理解上是一个难点,还很值得引导孩子进行迁移性的拓展训练。

我先出示插图二:盲婆婆手捧蝈蝈,大背景是广阔的田野。小朋友,你看,盲婆婆双手捧着蝈蝈,脸上露出微笑,聚精会神地听着,听着(播放蝈蝈叫声)她仿佛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呢?

生:她仿佛会听到小溪流淌的声音。

生:她仿佛会看到童年那欢乐的岁月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复了,看到了美丽的大自然。

生:她仿佛听到童年时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的欢快笑声。

生:她仿佛看到了美丽的世界。

我接着引导:是呀!蝈蝈的歌声使她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着阳光露,感受着语花香。她听着想着,心中充满了欢乐,歌声除了会领着盲婆婆走进田野,还会去哪?有了“田野”的铺垫,有的孩子们想到了“果园”,有的想到了“公园”,在此基础上,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发了其他孩子的记忆,他们想到了“农田、荷塘”等等地方。于是就有了以下精彩的回答。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公园,看那小朋友快乐的身影。

生:歌声会把你带回校园,想起往日学习的趣味。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花园,闻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声会把你带回故乡,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二(2)班教室,听到小朋友琅琅地读书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到大街上,看到热闹的人们。

生:歌声会把你带进大森林,看到可爱的小动物。

生:歌声会领你走进树林里去,听到小鸟们唧唧喳喳地欢叫声。

生:歌声会把你带入马戏团,欣赏到精彩的马戏。

上完这节课,我感到有些孩子的思维比较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路,想象的空间得不到更广的拓展,所以,我们老师还是要给孩子们多一点扶持,就等于多给他们得到成功的机会,他们的自信就会多一点,离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点!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篇2)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师:闭上眼睛,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说说你的感受。

生: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

生:看不见鲜艳的花朵,看不见碧绿的树叶。

生:看不见蓝蓝的天空,看不见红通通的太阳

……

师:这个世界是如此美丽,五彩缤纷,可是盲婆婆的世界却是一片黑暗。她会感到怎样?

生:她会感到寂寞孤单

生:她会感到伤心、难过。

生:她会感到孤零零的,会有许多烦恼。

师:在生活上,会有哪些困难呢?

生:眼睛瞎了,洗衣服、烧饭、扫地都很不方便。

生:眼睛瞎了,过马路很危险。

……

师:假如你家隔壁有一位盲婆婆,你会为她做什么呢?

生:帮她扫地,干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

生:扶着她上街、过马路。

生:陪她聊天,解闷,帮她消除烦恼。

生:给她唱歌、跳舞,给她带来欢乐。

生:陪她散步。

师:对呀,盲婆婆眼睛看不见,走路不方便,你可以做她的拐杖,你可以当她的眼睛。

生:我会陪她到田野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我会给她讲,天空有多蓝,水沟里的水有多清澈……

……

师:有了我们这些善良,优秀的小朋友,婆婆的生活仿佛重现光明,幸福、快乐又回到她的身边。我们诗歌中的这位小朋友也是这么做的,可是,我们都要上学啊,在我们上学的时候谁来陪伴盲婆婆呢?有一天他捉到了一只蝈蝈,就想到……

让学生模仿盲人,闭上眼睛想象盲人的生活,走进盲人的内心深处,学生的体验深刻了,才能走进诗歌,与作者产生共鸣。理解诗歌中小朋友提回蝈蝈,送蝈蝈时的喜悦,并与其同喜。以及感受到蝈蝈如同小朋友陪伴盲婆婆,它清脆的歌声让婆婆产生无限遐想。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教学反思(篇3)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是一首诗歌,写出了残疾人盲婆婆受到关爱时的幸福神情,同时,一个活泼可爱,非常有爱心的少年儿童形象也跃然纸上。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会去关爱别人,尤其是残疾人更需要我们的关爱,愿这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在孩子们身上也能发扬光大。,但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直接联系不够普遍。因此,有必要抓住“盲”字,充分引发学生想象,为理解诗歌内容,走进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作铺垫。

本节课的课前导入,我注意了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八月十五,团圆、赏月,联想到盲人看不见光明,怎样让他们享受到生活的乐趣,从而过渡到课文中来。这环节耽误了一些时间,因为我看到了很多同学的眼神,还没有全神贯注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就继续让他们说自己感兴趣的事,等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才开始教学课文。

首先,从题目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想想题目意思,理解题目的意图,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我让学生就题目充分提问,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这对把握课文重点,突破难点有很大促进作用。紧接着带着悬念倾听范读课文,给学生思考空间,使学生对全文有了整体感知。

第二,从字词过渡过到课文句子的学习。抽出适当的时间进行字形记忆这是一、二年级的重点。我知道这堂课容量很大,就没有设计写字环节,把写字环节拿到第二课时进行,但也想从比较形近字“邻”“领”这两个字入手,引导观察“令”做为一个字的部首时笔画的变化从而指导书写。

第三,充分利用插图来理解课文,这就有了两次插图的运用。第一次用观察图中人物的表情,来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开心,理解“乐呵呵”、“喜滋滋”的意思,体会帮助别人,特别是残疾老人,心情是快乐的这种情感,从而引领学习全文。第二次让学生想象、练说盲婆婆听了蝈蝈的歌声仿佛看到什么美好事物,体会蝈蝈给盲婆婆带来的快乐。第二幅图的内容是文章的重点,我设计了“歌声会领您看到”。这个练习不但让学生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的语言,增长了知识。学生两次说图意不是很完整通顺,我感受到应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上再下功夫。出示完图之后,应紧跟着出示与图有关的课文内容让学生充分作朗读训练。

最后,我设计了拓展延伸,对激发深化提升课文内容起到一定作用。我借助角色换位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真切而深刻的体验,即借助角色扮演,使学生转换到他人的位置,去体验不同的情绪反应,并以某种角色直接进入情感共鸣状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学生有了真实的生活体验,这源头活水才能水到渠来。在课堂上,学生真因为体验了盲人的生活,虽然只是生活的一隅,但是也足能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一点震撼,也足以让他们体会到了作为一个盲人生活有多么的不便,是多么的需要帮助。“生:需要拐杖;生:需要帮助;生:需要眼睛;生:需要领路人。”虽然孩子们只是短数语,但说出了他们的真实感受。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从中可见他们的感受之深,体验也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