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史

2014-08-10 20:09 | 作者:花落影人归去 | 散文吧首发

我是擅长数学的,那些奥赛,小学的时候一钻一个下午,也不觉得烦闷枯燥。可我是语文的,尤其是写作。

从小的教育太着重数学,加之数学奥赛效果显著,数学越来越好,语文越来越平庸。

初中时,中高考难的趋势渐渐明显,“得数学者得天下”的口号越叫越响,语文愈发没了地位。尤其到了初三,我数学能比其他人高出十几分,而语文即使只是居于中等水平也拉不开这么大的差距,加上当时中考数理化都算100分,理科生占进优势。

其实,当时我对语文已经萌发了一种好感,老师总是会让同学投稿,那些好的作文还会全班一起品读。我不是没投过,只是以“空洞”“低俗”的评语告终。那是初二的事,到了初三,繁重的学业很快让我连失落的机会也没有,转战数学了。

但是,中考完后,我一直坚持看书,并尝试写文章,虽然自己看着也觉得并不好。

进了一所市重点高中,好生如流,我被淹没了。但至少数学好,还勉强跟得上。而后,语数英三门独霸天下,理科生的优势逐渐丧失,语文也越来越会拉分,成绩又逐渐掉落,虽然一直坚持看书写文章,但效果不明显,语文成绩每次比平均分低一两分,从来没高过。那段时间,总觉得一切黑暗无光,与同学关系又不好,还弄僵过。

到了升高二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理科,那是我最擅长的。老师也都换掉了。高二以后,高考方针逐渐改变,数学不那么难了,语文或英语反倒难。不管从前如何,我也加入到了恶补语文的大军中。

许是看文章有成效了吧,高一我每天睡前都要仔细看一两篇文章,然后在床上思考、品悟,作业再多从没有一天落下过,高二也是如此。高二的语文老师更注重能力的培养,虽然学业繁重,她仍会让枯燥的语文课变得生动有趣。比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一月一次的小品节目,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语文的乐趣。我开始学着反思过往,反思学习方法,反思人际关系,反思人生态度,这一切转化为笔下源源不断的文字。差不多每周有一天的家作是一篇感悟,一张小讲义,正面文章,反面感悟。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渐渐深入思考,文章的字数也多了起来,一般讲义是不够我写的。偶尔老师复印感悟或作文全班同学一起看,我也会被选上。作文分数虽不能与年级里文科班的同学比,但在自己班里也算是较好的了。我知道这算是上天给我的一种弥补,所以,看文章的习惯我一直坚持着。

时光静静流淌,转眼到了高三。语文课没了往日的乐趣,但我写作的习惯却养成了,挥之不去。一朵花一片云都能触发灵感,我习惯在每一个空闲写下一段话,我习惯与文字为友。所以,我语文成绩也一直在提高,直到稳定在中高的层次。对此我已经很满足,先天不足,虽到高中才意识到,逐渐努力,但,我终究是成功了。

我也不知道是老天开的玩笑还是什么,我的语文上去了,数学却跌下来了,跌得很惨。那时,我已从对人生的感悟中逐渐豁达,人际关系也好了,我明白了一个词叫随缘。那时的数学我也努力过,不管结果如何,我问心无愧。

光阴似箭,在一种平和的心态中,我迎来了高考。一切就像一场,还未开始,就已结束。那时,我的心格外平静,我认为不管什么结果我都能接受。

高考,如老师预料的那般:语文很难,数学很容易。我本该是高兴的,数学不用多费心思就考了个好分数,但语文很差,差到不堪入目,英语也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我高考失利了。

很久以前,当我成绩还是很好的时候,我也作者北大清华的梦,只可惜,梦想美好,现实很残酷。当高三的一张张试卷摆在眼前,我才知道那是一个对常人来说遥不可及的梦想,能上一个好一些的大学已经不错。

高考,没有许多年前来得轰轰烈烈,失利后也没有太多失落惆怅,更没有莫名地落泪悔恨,只是平静,如一杯白开水一样的平静,静到连自己都讶异。不过很快我又恢复了平静,我用笔写下自己的总结,不觉已写了好多好多。高考作文失利,但那写努力并没有因此流失,它在我的无形之中,围绕着,陪伴着,并且随时会体现出来。

高一曾经想过写小说,想好了素材,但因为没时间一直搁置着。大约一个月前,我突然开始动笔,也许是冲动,也许是还愿,现在,写了很多,还有许多。在浸润的感动中,我明白: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

一时的得失不代表永远的得失,长久看来,付出总会有回报,上帝总是公平的。那些辛酸与苦涩,最终会刺激出未来果实的甜蜜,甜着余下的人生。

有些人,有些事,该去的,也就让它随风散去吧。自在随缘,随缘自安。好好坏坏都是命运给与的果实,该被欣然接受。相遇是一种缘分,相离是一种必然。珍惜当下,活在当下,回忆里的美好不会散去,可供拿出,随时品味感情若坚固,必然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若不坚固,让它消散在时间或空间里了,也罢。暂的努力,也不一定有回报,长久的努力则一定有回报。思考人生,思考当下,当思考深到一定程度,文章也就有了一定深度。言为心声,不经意间的流露,日后自己再去阅读,也会感动得落泪。

是的,我落泪了,在心里,为自己。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