骡驮轿的婚俗

2011-09-06 09:31 | 作者:观鹅会意 | 散文吧首发

骡驮轿的婚俗

文/观鹅会意

远处传来唢呐吹着的“将军令”,麻炮二踢脚不时“嘎-叭-”地冲上山村的天空,一乘骡驮轿随着唢呐声,停在了贴着火红对联的几孔窑洞前,婚毡已经舖好,旺火已经点燃,全村子的老老少少都站在用石头垒的小墙外面,拥挤着吵闹着看新媳妇的到来,这个热闹的婚礼场面,可以追溯到山西晋北山区上世纪的三十年代。

在那个年代能坐上骡驮轿出嫁,不亚于现在的林肯轿车。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经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双方大人基本满意后,男方家长带一个羊前腿到女方家进行换帖,换帖就是双方家长交换孩子们的生辰八字,看大婚小婚合不合,民俗有:白马怕金牛,鼠羊不到头,蛇见猛虎如刀割,子鼠见羊万年愁,兔子见龙不长久等等,就是看两个孩子属相是否范冲,合适则婚成。换帖之后接着就是交财礼下日子,下日子就是双方家长分别找阴阳先生看利月,属相不同利月也是各不相同的,媒人到双方家里协调,要把娶亲日子统一,统一后男方托媒人带一个羊前腿到女方家下娶亲日子

聘礼已交婚期已定,那就剩下安排娶亲的事情了。随着娶日的临近,男方雇下了骡驮轿并且为娶亲的租下了凤冠和衣服,鼓匠也是要雇的。骡驮轿的价格分娶亲的路远近,十里八里要十五块银元,三、五十里要二十块银元,外加两榼子豌豆是牲口的料。

娶亲的日子说到就到,“开喜门”就是娶亲的前一天,太阳落山前,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鼓匠、骡驮轿都要到男方家里的。女方也要“开喜门”的,参加婚礼的亲戚朋友在太阳落山前也是到了女方家。晚上新郎官,新娘子都要在自己家吃翻身饼和满碗肉的,翻身饼必须让女“全人人”去做,全人人就是父母公婆兄弟姐妹都健在的一个人。

男方早已经定好了娶亲的人选,一般都是安排妗子舅舅去娶亲的,民俗叫“双娶双送”。如果大妗子有事情,才轮到二妗子或者三妗子的。民俗有“姑不娶,姨不送,姐姐送了妹妹的命”的一说。

娶亲时要带好离娘肉(羊前腿带肋骨),花鱼吉兔,装满一斤酒的大锡酒壶,子母葱要根子向上绑在大锡酒壶上,新被子,新娘子装新衣服等物品。

早来的两个赶骡驮轿的轿夫,东家是不敢怠慢的,早晨的饭菜要酒肉烟齐全,小气的话不是在娶亲路上延误时间,就是抽轿后面的座底板,让新媳妇坐空壳不得舒服,或者把骡子打的一惊一乍的,让坐轿的颠来倒去。对待好的东家前后两个轿夫,把骡子赶成一顺的步伐,走的又快轿又平稳,到了村子里给你在大街上逛一圈,一是显示东家的威风,二是谝谝新媳妇的漂亮,娶亲的队伍在村子里是不走重路的,寓意是不走回头路,娉了的女就是泼出去的水。

娶亲的妗子穿好衣服戴好凤冠,检查好所带物品后,女东家还要吩咐娶亲的到了女方家,下轿后要走在上手,就是走在接娶亲人的左手一旁,避免女方家人笑话不懂礼数。

这骡驮轿是前后两头高大壮实的儿骡子,中间一乘花轿,前后搭在骡背上,这轿有轿盖,木雕花窗,木档板上绘画着龙凤图案和山水花画。轿门在前面,顺着能坐三个人,骡子也威风,头上戴着红绒球,脖子上锃亮的铃铛走起来“哗铃——哗铃”的响,老远地就能听到。

舅舅娶亲是骑毛驴或者骡子,鼓匠也是要随骡驮轿去女方家的,如果路远男方会给鼓匠准备好毛驴的。娶亲队伍走后,家里就开始用碳垒旺火、贴婚联,准备好婚毡,下轿板凳、胭脂盘等等。

到了女方家,鼓匠的唢呐声,放麻炮的响声,早已经惊动了看热闹的人们。迎亲的放好板凳,娶亲的头戴凤冠,然后慢慢地下了轿,在迎亲人的陪同下走进女方家,女方家已经在炕桌上摆上了水果、油果,茶水等等,这就是晋北人的乡俗叫“烧茶”。迎亲的其他人把男方带来的物品搬回家。花鱼吉兔要放在炕头上用箩子罩起来,把大锡酒壶里面的酒倒在自己的酒壶里,给空锡酒壶灌上水,然后把子母葱的根子向下绑在大锡酒壶上,表示我家女儿去男方家生根发芽,生儿育女,离娘肉的羊肋骨要给男方带回去三根,民俗有一句话:“麻绳断,草绳断,肉绳不能断。”意思是从今以后不能断了缘亲关系。

新媳妇在炕头上坐着棉被子打扮好,头要梳成高高的髽髻盘发,插上银簪子,佩戴上母亲陪嫁的银镯子、耳环、戒指等物品。新媳妇上身穿中式盘扣偏大襟红缎棉袄,下身穿中式绿缎棉裤,小脚上穿石榴蝴蝶绣花鞋,寓意多子多福。盖上红盖头,披上大红袍就可以上轿了。

新媳妇上轿要哭出声音的,也有不愿意哭的让长辈在胳膊上拧一把,拧疼了哭出一两声,引的看热闹的人群一阵大笑,上轿的哭被称之谓离娘泪。

送亲的也是安排妗子舅舅去,妗子的凤冠和衣服,舅舅骑的毛驴或者骡子由女方自己准备。第一个登板凳上轿的是新媳妇,她坐在后面,送亲的妗子头戴凤冠坐在中间,娶亲的头戴凤冠坐在前面。

唢呐奏起,麻炮鸣响,骡驮轿就可以启程了,娘家人依依不舍地送出老远、老远。

快到男方村子的时候,要早早响几个麻炮,一是提醒家里人发旺火,同时让家里人做好迎亲准备。

骡驮轿停在大门外,婚毡已经舖到了轿前,旺火已经点燃,全村子的男女老少围观在周围。迎亲的放好板凳,娶亲的第一个下轿,然后扶送亲的下轿,陪着送亲的进家,这一次要让送亲的走在上手。新媳妇还不能下轿,这个时候要连人带轿从骡背上抬下来,小姑会端半盆清水,婆婆或者妯娌端着胭脂盘,乡俗叫“点胭脂”,胭脂盘里面有一个花馍和两个站立的小面人,还有镊子、胭脂粉饼、红线和冰糖,上轿为新媳妇开脸。用新毛巾擦擦脸,用红线拔拔脸上的汗毛,打开母亲陪的梳头匣子照着镜子,自己用镊子修修眉,最后给白白净净的脸蛋擦上胭脂红,打扮好后吃一块冰糖,再次盖上红盖头,就可以出轿啦。

轿下的唢呐是一阵比一阵吹的卖劲,一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功力做做广告,二是催新媳妇出轿,这样他们可以早一点吃饭。人群中小媳妇们议论着自己的娶亲经历,这个说:我那小气婆婆没有雇骡驮轿娶我,唉——胳藏(北方地方言语:窝囊)了。那个说不如自己出娉的时候排场。大姑娘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花轿,互相打问着:新媳妇不下轿在里面捣鼓什么?哪个说:等你出嫁的时候不就知道了,嘻嘻哈哈马上打闹成一片。

新媳妇打扮停当,头顶红盖头慢慢从轿门钻了出来,人群开始向前簇拥着,都想看看新媳妇的模样。顽皮的娃娃们挤到了前面,从红盖头下面窥视新媳妇的长相,看到的马上囔着我看到了,没有看到的追着问好不好?人群中喧闹着。新媳妇出了轿,手提宝壶(里面是水的锡酒壶)在两个迎亲女子的搀扶下,踩着婚毡慢慢前行,倒婚毡的忙忙乱乱,把后面的再舖到前面,一直倒到家门口。公公站在用碳垒的旺火前,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半碗胡油,浇在了旺火上,接一个家景兴旺的好兆头。

新媳妇进了家不脱鞋坐在炕头的新被子上,后炕有烟囱的地方,摆上一个小炕桌子,上面供奉着带回来的花鱼吉兔。

娶回来媳妇的第一天是不拜堂也不入洞房的,中午是鼓匠吹席,轿夫陪着送亲的和舅舅们大吃二喝。

晚上新媳妇睡觉的炕叫“挤满炕”,供奉花鱼吉兔的小炕桌子上,摆上了用小碗做的葫油灯,灯芯是用红头绳做的,一晚上灯是不能灭的,新媳妇不停地用檀香去挑灯芯。热炕上头上头下不分男女都是和衣而睡的亲戚,热炕挤的满满的,基本上新媳妇是一晚上睡不成觉的,这个乡俗叫“挤满炕”。

第二天上午是拜礼的日子。新媳妇梳洗打扮描眉画眼,头戴凤冠,披上红袍就可以举行拜礼的仪式了。

这个时候村里的人还是要来看热闹的,主要是看娘舅姨姨姑姑礼钱谁拿的多,拜洋和礼洋是分开交的,当时用的钱是银元,在山西晋北叫大洋。夫妻两人各交各的拜洋和礼洋,并且是喝礼人(司仪)喊到谁,谁到拜礼的桌子前交拜洋和礼洋,记录人登记后,喝礼人(司仪)喊谁交拜洋多少,礼洋多少,新郎官和新媳妇三鞠躬拜谢。

一般情况下舅舅们姨姨们姑姑们,都要商量交拜洋礼洋多少要统一,也有平时有意见不商量的情况,老大先交了拜洋礼洋,老二非要比老大多交压他一头,或者本来舅舅姑姑礼洋应该一样多,姑姑交的礼洋比舅舅多,交的银元少了的在大庭广众下丢了人,这就是交礼洋发生的“抽架人”,这样就埋下了打闹的祸根。吃饭的时候坐在一个桌子上,喝的酒多了话不投机吵打是避免不了的,踢翻桌子不欢而散的事情时有发生。

合礼吃饭后,一般是到了下午了,这个时候娘家已经派来了毛驴或者骡子,来接新郎官、新娘子、男女送亲的了,这就叫“回门”。一行人骑着披红的毛驴和骡子回娘家去了。

娉女热闹是在晚上进行的,女婿只有这一天可以在岳父家公公气气坐一回正面,连大辈子姥爷、舅舅都坐在女婿的两侧。今天的女婿可成了耍笑的对象,不是被小舅子在脸上摸上黑,就是让小姨子藏了鞋。吃饭也被耍笑,不是吃上辣椒馅饺子,就是遇到花椒馅饺子,不用问就知道是大姨子和妻嫂做的鬼,她们还笑着去问新女婿:“妹夫,姐和嫂子给你包的饺子好吃吧?”新女婿是第一次到岳父家,不敢把辣椒馅饺子从碗里夹出来,只能吃下去,你要是准备夹出来,她们就会欺骗说:“新女婿碗里的饺子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往外夹。”因为是第一次到岳父家,咧着嘴害羞的说:“好吃,好吃。”

晚上,新女婿一般和大舅哥、小舅子们在一条炕上睡觉。

第三天,男方家里一大早就派来了毛驴或者骡子,来接新郎官、新媳妇了,随行的还有女方家贺堂的女亲戚,贺堂的女亲戚一般是八到十人,毛驴或者骡子由女方准备。

中午,男方家还要大摆筵席招待宾客,热闹的高潮是晚上入洞房前的“倒宝壶”。这个时候里面是水的锡酒壶,已经装上了小米,壶口用红布罩上,然后用长长的红头绳栓好,让一个心灵手巧的女人,把长出来的红头绳,打上和新媳妇岁数一样的不容易解开的如意疙瘩。

这晚上吃饭小夫妻可是要巴结好姐夫的,因为姐夫是倒宝壶的执掌人。晚饭后姐夫会有意地藏起来的。小夫妻如果找不到姐夫,还的央求知道的人告诉,免不了给一点好处。找到了姐夫后“化妆”是避免不了的,耍笑的人们给他脸抹上锅底黑,用红颜色画上眉毛,大红嘴吧,穿上翻出来毛的皮袄,这样才“化妆”算结束了。

这时候“化妆”好的姐夫会问:“你请姐夫干啥去?”小夫妻就说:“哩哩壶,啦啦壶,我请姐夫倒宝壶。”“你们给姐夫拿的啥礼物?”“我们给姐夫拿的笤帚疙瘩子乱沾布。”当然姐夫不会随便去的,免不了给一点糖烟之类的东西。

总算是请到了姐夫这个倒宝壶的执掌人,小夫妻两人膝对着膝坐在炕上,两个人把衣襟对起来,耍笑的人们乘小夫妻不注意把两人的头碰在一起。新郎官和新媳妇原来根本不认识,倒宝壶是为了两人相互了解增加夫妻恩的一种方式。

宝壶在姐夫的手里,小夫妻说一个令子解一个疙瘩,不会说耍笑的人们会教的,有绕口令,看新媳妇口齿伶俐不;有荤段子专门逗新媳妇玩。刚开始小夫妻要说:“疙膝(qi)对疙膝(qi),两人不分离;底襟对底襟,越过越有劲。”绕口令有: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红凤凰。扁担长,板凳,板凳没有扁担长,扁担没有板凳宽,扁担要绑在板凳上,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荤段子有:我不爱你的钱,不爱你的柜,就爱你毛连睹插的水萝卜。还有小夫妻一递一句说的令子:男:北风刮的猛,女:打的窗子冷,男:咱们怎睡呀?女:只要搂的紧。

小夫妻说一个令子解一个疙瘩,一直解完后耍笑的人们簇拥着新媳妇拿着宝壶去找婆婆,新媳妇问:“妈,”婆婆得高声地答应:“哎——”“米瓮在那里啦?”“在这里了”,要是叫的声音或者答应的声音低,耍笑的人们还要让媳妇重新叫妈。然后小夫妻就可以入洞房了。

洞房是入了,听房可不能少,耍笑的人们是要听房的,圪蹴在洞房的窗户外面听里面的动静。小夫妻洞房花烛的对话,在村子里比风都传的快。如果没有听房的婆婆一般去听听,看看小夫妻和不和。如果不听房了要在窗户外面立一把扫帚的。

至今山西省晋北一带,山区的婚礼还保留着三天待客的风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