剃头匠今昔

2014-06-09 09:13 | 作者:无风无浪 | 散文吧首发

没事看闲书,对歇后语“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感觉很生动形象。想起了小时候关于剃头的故事,写出来也算是对那个年代的生活做个记录,说不定哪天会被收录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是自我陶醉,寻开心。

我小时候老家那儿还是生产队,大集体时期。老家还很落后,整个村里没有一个理发店,其实那时候人们理发不叫理发,叫剃头。谁要说理发准有人说你洋气,臭美。我们屯100多户没有一个专门剃头的人。屯上人剃头主要靠走街串巷的剃头匠给剃。剃头匠也是手艺人的一种,不过剃头匠在人们眼里属下九流,不被人们尊重。剃头人可不这样说,他说剃头人是世上最高贵的行当之一,不论是谁,就是皇帝老子的头也得让剃头人摸,其他任何行业的人也没有这资格。不信就试试。剃头人还有一句歇后语“赵匡胤掉)——救是死,不救也亡”。起初我不懂,问剃头师傅,师傅讲:遇到这事,就是一个死,你救皇上了,犯下以小犯上,欺君之罪;不救也是死,看到皇帝掉井不救,也是死罪。感觉师傅说的有道理。

那个年代剃头的师傅多是中老年男子,穿普通家做的衣服,系一条一年四季也不下身的围裙。挑着副担子,挑子的一头是个凳子,凳子上放个破木头箱子,箱子上还放个脸盆架,用麻绳系着;挑子的另一头是一个生火的炉子,用来烧水洗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就是打这儿来的。剃头人常常是天一亮就来了,满大街吆喝“剃头啦!”后边是一个长长的托音。每剃一个头收费一毛钱,有时候凭赏,给个鸡蛋就行了,小孩剃头没钱也给剃,给3分2 分也行,剃头师傅从不将给钱多少当回事。小时候,我们常常趁师傅不注意,在他身后学几嗓子“剃头啦!”我们稚嫩的喊声常常博得大人的笑骂,说我们不尊重人;也会博得剃头师傅的白眼,不过我们不在乎,继续着我们的戏耍。

我同剃头师傅比较熟,原因是晴天他常常地我家房东的空场上,那儿离水井近,用水方便。天就在生产队的牛棚里,把剃头的家伙摆开,就不再吆喝了,等着剃头人自己送上门来。师傅的家伙很齐全,推子、剃刀、剪子、梳子、篦子、磨刀石、当刀布、布单、毛巾、水盆、盆架、火炉各摆放到位,单等剃头的人愿者上钩。

那时剃头发型简单,不像现在,各种新潮发型随处可见。那时年轻的男人们也就是剃个平头,稍有点文化的剃个背头或分头,小分头就象电影里面的汉奸,不好看,所以不常有人剃;上年纪的图个省事凉快,干脆就剃个光头,得用剃刀把头皮刮得油光发亮,我们叫光葫芦瓢。小孩子们大多剃个木梳背,就是在头顶前留个木梳形发型,其余全部刮净。木梳背看起来很逗笑,据说能辟邪。过去的梳子都是桃木做的,农村老太太们说桃木可以用来辟邪。谁家男孩是独生子,娇惯,还要在后脑海那儿留个独辫子,俗称“姥毛”,得孩子12周岁时舅舅给头牛,才剃下去。这事可让有的舅舅着急,不是别的,生活困难买不起,后来这习俗由送牛演变成送羊或者是其他礼物了。小时候留姥毛也有不方便的时候,常常被小伙伴们嘲笑,说他头上长个猪尾巴,打架时揪着不放。现在这样的情景很少见了。

虽然剃头的师傅不在乎给多少钱,但那个年代的人们都很自觉,从不欠人情,这次手头没有,下次补上。几乎没有欠剃头钱的人。那年些为了少花钱,爷爷就是我们哥仨的理发师,不过爷爷可没推子,总是给我们剃木梳背,我们不喜欢,但爷爷的话我们谁也不对抗,就是违心也得让爷爷剃。

爷爷剃头也有好处,在家剃头热水随便用,洗的好,爷爷的刀子还特别快,爷爷几乎每天都要将他的那把已经很锋利的刀子拿出来磨磨,剃的时候一点疼的感觉都没有就完事了。

爷爷在我们屯也是人们心目中的剃头师傅,常常有人来找爷爷剃头。找爷爷剃头不花钱,一分也不要,谁要是说钱,爷爷会生气的。爷爷只有一句话:我少呆会儿的事,举手之劳;来找爷爷剃头逢饭时爷爷还会让来者在我家吃饭,对心情的人还会给酒喝;就是一般关系的人也会给沏壶茶,让来者心满意足。真有这样人,为了过过茶瘾,来我家,同爷爷说:老人家,看看我这头应该剃了吧?爷爷一定会认真看看,甚至是摸摸,笑了,你这头刚剃不到半个月,怎么也得一个月剃一回,过几天再来吧!要不你喝个叶子?说真的,真渴了,给个叶子吧,说话的功夫一壶香茶沏好了......

文化大革命时期,义务剃头还成为了罪行,现在想想让人很寒心。

我们屯一出身地主家庭的叔叔心灵手巧,啥活都会,最拿手的是瓦活、猪、理发,业余时间可没少挨累为乡亲们服务。政治运动来了,叔叔为大伙服务被政治敏锐的人归纳为利用“三把刀”拉拢腐蚀干部群众,为复辟资本主义做准备,为这让叔叔低头猫腰、游街示众。还召开专门的批斗会,让叔叔检查自己的罪行。

如今,满世界的美容院,美容美发中心,剃头的师傅早就没了市场,会剃头再也不会被拉拢腐蚀人民群众了,而只会剃木梳背的爷爷也早就洗手了,不过今天谁再剃个木梳背上街,一定有人会说:精神病来了!那头型真的很难看。

怀念爷爷爷的剃头刀子。更想去街上喊几嗓子——剃头了!

(辽宁 阜新 史庆有)

评论

  • chengee:记得好清楚,写的也细致. 流行总带着时代特色,看上去剃头也是全国差不多的.不过我们那里好像剃头匠是不太光彩的职业,当剃头匠的都是些老弱病残的人。我小学一个同学的父亲也是剃头匠,就因为我们议论了他父亲,差点遭了一次打。…
    回复2014-06-09 13:04
  • chengee: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4-06-09 13:04
  • 雪里红梅:顶一下,推荐阅读~
    回复2014-06-16 09:10
  • 雪里红梅:温馨的回忆,让我想起了小时候隐约的记忆,此文真的是一篇能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佳作。问好作者,推荐阅读!…
    回复2014-06-16 09:12
  • 无风无浪:回复@雪里红梅:谢谢朋友的关注,真不知道拙作进了散文吧......…
    回复2014-10-13 08:52
  • 无风无浪:回复@chengee:隔道不下雨,百里不同俗。在我们这剃头人受人们尊重,他们什么人的头都能随便摸,可以说是高人一等的行业。…
    回复2014-10-13 0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