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蒂哈印象

2014-06-08 15:19 | 作者:June Yang | 散文吧首发

法蒂哈印象

杨于军

在这里我想说些写作和翻译以外的事。但是我相信诗人的存在本身就是诗。

2010年4月在黄山暂的相遇,引出一段姐妹般的情谊。当时她把自己的诗集英文版打印稿送给我,说过几个月就会出版,希望我翻译成中文。(10月出版后,她寄了过来。)

我当时翻看了一下,感觉很强烈的文字和情绪冲击。毫不迟疑就答应了。

接下来不论是走路,静坐或做着什么的时候,那些句子都会在心里回响。不到一个月就完成了发给她。她说很感动,多次打电话诚邀我去摩洛哥。

法蒂哈是一个活得很真实的人。她就是一团明艳的火,让人感到激情和温暖

回想我们在黄山上,高唱着英语、日语和中文的歌曲,甚至还有京剧和黄梅戏。对于平时较为内敛的我算是很出格的了。但是在她身边,你完全不会拘谨,而是可以尽情释放自己。

后来她给我读存在手机里的句子:

You have to believe in a rose to make it open . (大概是梵高说的:要相信玫瑰它才会盛开。)

我没有姐妹,一直没有一个和我精神上接近的女性,倾听或对我述说每个时期或者自始至终都可能出现的问题。法蒂哈带着长者的口吻说她了解我经历的一切——我们都挣扎、迟疑过;我们都经历过不同角色的适应;我们都在矛盾冲突中长大,成熟,正在不可避免地衰老。我仿佛一直在迷惘中,我不知道我的选择是否正确,也许根本没有对错,尽管家人时时反对,还是我行我素。是法蒂哈让我增强了自信

法蒂哈说,她祖父曾经有12个妻子,父亲也娶过四个女人(不过不是同时)。因为当时阿拉伯国家按伊斯兰传统还是一夫多妻制。她7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幸运的是,父亲很开明,让她接受高等教育,后来成为医生。她7岁就开始照顾全家人,承担所有的家务。结婚后和丈夫一家人住在一起,继续照顾他人。仿佛完全没有自我。但是她在这漫长的过程中她一直在感受着,思考着,记录着自己。

十年前他们才搬到现在的公寓。并开始整理自己过去的写作,结集出版。

现在,女儿Lamia 23岁 ,大学毕业后在法国工作;儿子Salim 16岁,读高中;丈夫 Jamal是金融学博士,从不干涉、也不太关心她的写作。她说要实现自己长久以来的想。去各国参加诗歌研讨会,路费有时要自筹,她从不向Jamal 伸手,有时实在周转不开会向两位挚友Amina和Soumia借,她说要一定要独立自足。看来阿拉伯国家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仍然处于较低的地位,但是经济独立才能达到人格的彻底独立。

交流中,她也讲了一些在沙特等国家的见闻,尤其是在极度的开放和禁锢中生活着的妇女们面临的许多问题。

看到身穿长袍,戴着围巾甚至面纱的阿拉伯妇女带着孩子在广场上看鸽子,我想她们一定也渴望像鸽子一样自由。而法蒂哈已经超越了这些桎梏,超越了她自己,仿佛一只海鸥,在波浪之上翱翔。她说过,她的一生离不开大海,她的生命就是一次航行。

她说她的小说《欲望的利爪》The Claws of Pleasure 因为涉及男妓和男同性恋等话题而在科威特被禁。结果却卖得特别好。第一版全部售光,正准备加印。

10年8月她应邀赴罗马参加个人诗集Unspoken 的意大利语版首发式签售以及讲座,还接受了当地多家媒体采访。

她在电子邮件中告诉我2011年3月她受邀去纽约参加朗诵会,并在诗集Unspoken英文版首发式上签售。

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对我说的一句话:

You are always alone when you are weak and ill, and you never regret for what you have done but only what you never dared to do.

(在生病或虚弱的时候,或生命最后的日子,你不会为做过什么后悔,而会为你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后悔。)

在摩洛哥期间,法蒂哈还带我去拉帕特拜访了93岁犹太作家艾德蒙 Edmond Amran/El Maleh。是她的精神之父。65年移居法国,做过记者,教过哲学。99年回摩洛哥,致力于文艺评论。是摩洛哥文学艺术史上的一座活的丰碑。

(后来法蒂哈来信说艾德蒙2010年11月15日辞世,我们参观过的他的家准备对外开放,成为展览馆。)

(我在诗生活——翻译专栏《摩洛哥十二日》中叙述过和这位文豪见面的情景)

目睹他们的生活,我更深切地感到文字是可以伴随我们一生的。世界有时让我们感激涕零,有时又让我们欲哭无泪,可我们还是舍不得。这样,我们的一生就是一首诗。

注:

Unspoken 《未被说出的》是一组由六十多个短章组成的两百五十多行的一首长诗。由《诗歌与人》2011年出版, 是阿拉伯,英语和中文三语版本。

Let us rain《让我们下吧》是我翻译的法蒂哈•莫奇德的第二本诗集。

法蒂哈•莫奇德简介

诗人、作家

1958 年3月14日出生于摩洛哥本斯里梅恩。1985年开始为药学医生。1990年开始做儿科医生,多年主持摩洛哥电视台健康教育频道节目,主持电视节目《给诗歌的片刻》。同时写诗,小说和儿科书籍。为摩洛哥作家协会成员。

出版作品:

诗集 《手势》卡萨布兰卡,2002年

诗集《情感的叶子》卡萨布兰卡,2003年

儿童急救知识》卡萨布兰卡,2005年

《来吧让我们下雨吧》开罗,2006年

《彩虹,你在掩盖什么样的黑暗》拉巴特, 2006年

小说《只是一些瞬间》阿拉伯文化中心,贝鲁特,2010年

诗集《路的尽头是开始》阿拉伯文化中心,贝鲁特,2009年

诗集《未被说出的》阿拉伯文化中心,贝鲁特,2010年

参与多种国际文化活动,作品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法语、英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土耳奇语、丹麦语、德语、瑞典语和中文。

2010年8月赴意大利罗马参加诗会和诗集Unspoken意大利语版首发式。2011年3月将赴纽约参加诗会和诗集Unspoken英文版首发式。

个人网站:www.fatihamorchid.com

和其他来自文学研究的摩洛哥诗人不同,法蒂哈是从科学转向诗歌,因此她才不受学院派规则的约束,也不趋附沉迷于晦涩和实验的倾向。

摩洛哥妇女站在一面“博格”的大镜子边缘, 它不仅反映射现实的细节,而且还创造和改变它。从日常生活的边缘出发,却渐渐不知不觉地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一个开始从家里开始,伸展到所谓的“背井离乡” ,就像汉娜• 阿伦特所说的“本应保持神秘的一切却暴露于天光中。”这个的世界不是别的,正是摩洛哥妇女的世界,一个从日落开始的颠倒的世界,预示着掩饰着日常明显女性顺从的弱点的内在深刻的联系,并把后者转变成为一个挑战性的坚韧和淡泊。

阅读法蒂哈的诗仿佛在发掘神秘力量的水库,摩洛哥妇女从那里汲取力量在艰苦,不友善的现实中生存下来。也许这恰恰赋予了她文字一种紧迫感——她诗歌中的言说者似乎完全没有通常杰出人物所有的那种偏见。

——诺丁•祖伊特尼

法蒂哈是近年越来越受到东、西方文学界关注的一位阿拉伯诗人和作家。早期的生活经历和积淀都在她的文字里有所反映,厚积薄发,大器晚成。她一直在孤独而顽强地同伊斯兰教规对妇女的严格约束抗争着。对身边的妇女报以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她在对各种矛盾冲突的思考中长大,在思考中成熟,她已经成为一个身心“放开”的女人,一个完美的女人。------杨于军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