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房先生

2014-05-22 20:22 | 作者:卿青 | 散文吧首发

湖北省宜昌市作家协会 田亚敏

账房先生,顾名思义就是报账有关的差使。简单的解释,就好比现在公司里的会计。

在鄂西大山之中,也有礼尚往来的传统,不知何时,这礼节也逐渐趋入“经济化”。因为如此,账房先生这一赋有“社会意义”的行业也就成为了非常“诱人”的行当。

从我记事儿起,似乎就有账房先生这一职位。从最初的一位,到现在的两位甚至三位。也就是说从资金会计,到报账会计,再到账务审核这一流程在不断完善。由此可见,村里人对这基础的金融事业重视程度之高。说是礼尚往来,其实就是经济往来。

在乡村,账房先生一般由文化人或是在村里有些名气的人担当。这其中,后者占了主导因素。至于文化程度那也只是名誉上的事情,乡村对文化程度高低的定义也基本上停留在初中,比初中更高的学历那就算不得文化人了,那得算是才子佳人。换句话说,才子佳人就不是干账房先生的料儿,再说了他们也没有工夫去为乡村经附加济效力。

账房先生一般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拍马屁的摩肩接踵。这样一来,就有许多人口气大的不得了,不知道天高地厚,有时还不捧自吹。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人类素质的普遍提高,账房先生的职业态度也发生了质的转变,诚诚恳恳为他人服务。一身标准的职业装,头发上喷上不同档次的发蜡,一支“英雄”牌钢笔别在胸前,很有些公司白领的派头。每次在礼单上写下一笔笔账目时,总是一脸的认真,比有些银行的营业员态度好多了。我不明白,同样是跟钱和账目打交道,银行职员和账房先生的态度区别之差竟是如此之大,这很可能是公私之间的差别吧!

乡村的账房先生的地位,是很有些讲究的。一般从进门到离开都是三天,甚至更长,进门那一刻就与主持事物的“吱客士”有着同样的待遇。每天早上一个在旁人看来带有些神秘的红包,两包上好的接待专用烟。时下,更有讲究的人家定制了专门的礼服,那行头甚是威风。这一切配套设施就是开工资的意思,因为乡下的账房先生,似乎从账目中扣工资的说法。与钱打交道的都是些仔细人,账做得分文不差,清晰流畅。所谓做账也就是记礼单,随着一轮一轮的改革,有得东家也要求单独在列个账目表,既有对账房先生的监视之意,也有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账房先生的口才也是一项“重要技能”,虽说不需要想公关小姐那样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一些在农村常用的客套话也是要会说的。客人交礼金的过程叫做“上人情”(多温暖的名词啊),也就是账目录入的过程,每每过后,礼貌的敬上一支烟,说一句:我替东家老板取尽您哒。然后说一些与经济无关的话题,直等到下一个客人的到来。

账房先生与普通的会计不同,没有工作时间的限制,最后一个客人的到来才是账房先生的下班时间。最好笑的是,拼死拼活的忙加班却弄不到任何加班奖金,哪怕是最低档次的“黄鹤楼”香烟。诚然,这并非行业的不平等。因为账房先生这一行业没有那个职能部门来管理,没有最低标工资标准的限定,更没有如今企业里的“五金三险”一说。有的只是邻里之间,乡里乡亲最基本的信任。再说了账房先生也属于临时职业。

一个村住着,平日里也都合得来,既然东家请了,也是信得过,没有那个账房先生想着牟点私利。我不知道账房先生的行业是否属于高贵的范畴,但那的的确确是乡间最得瑟的差事,要是能当一回账房先生,那知名度绝对不亚于村里的干部。因为如此,也就有一些人偏偏上账房先生的业务巴不得天天跟别人做账,,似乎离了管账的行当,那日子就过不下去。所以在尊重之余,人们对账房先生,也就多了一丝丝反感。

在我看来,账房先生永远是风光的,所以每当别人讽刺账房先生的时候,我都持中立态度。因为我觉得每个普通人,都应该有自己想做事情。账房先生不仅是农村金融事业中的服务性群体,还是那些怀才不遇之人的一个展示平台,将他当作一种职业,也算不得一种错事。

也就是说,账房先生还是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的。今后,账房先生的队伍一定会继续“繁衍”下去。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乡村的礼尚往来还是实行货币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