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平第四绝

2014-04-15 15:48 | 作者:海上大寶(老旦) | 散文吧首发

苏州天平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姑苏古城西南,紧邻三万六千顷太湖,是国家太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早在唐代就是江南旅游胜地,有“吴中第一山”、“江南胜境”之美誉. “怪石"、清泉"、“红枫”自古以来被誉为天平“三绝”,而在我的心中,天平的摩崖石刻堪称第四绝! 在天平苍松翠柏之中。满山满谷都是嵝峋怪石,千姿百态,有的"如屏如矗,或插或倚,备极奇怪",有的"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拿撑柱,不可名状",或者"瑰形诡状,可喜可愕"。"龙门一线天、飞来峰、望枫台、卓笔峰、照湖镜"以及"龙头石、蟾蜍石、鹦鹉石、灵龟石、鲸鱼石、钓鱼石、丹石、印石、石幢、象石"等等。实为一绝。 天平山"清泉"位于一线天东侧的云泉精舍内,清泉称作白云泉。相说,唐代宝历元年(825~826年),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利用公余闲暇,登游天平山。一天,他在山腰忽闻有如鸣琴奏的流水声,上前拔开草丛、荆棘、繁枝,见一股清洌甘泉从石罅中潺潺地流出、顺着陡峭岩壁流向山下。当时,白居易与山民商定,在山腰用石筑坝,挡住泉流。一泓泉水,清澈透明如镜,块块青中带白的石头,似如朵朵白云,与蓝天白云倒影池中,相映生辉。白居易触景生情,即题书"白云泉"三字,并咏诗《白云泉》一首。石壁上篆刻的诗就是白居易所做。在泉旁的一块斑剥岩壁上有天然浮雕,粗看形似穿道袍的慈祥老人,细察酷似白居易像,侧立池畔,凝神静观,自然逼真。这就是大自然天功神造的“仙人影”。那股由岩隙流出,用竹管接引的清泉就是白云泉。白云泉,为裂隙泉,出自半山腰峭壁岩罅之中,因泉水味甘洌,唐朝茶圣陆羽曾把这清泉品评为"吴中第一水"。秋高气爽之际,山麓红叶成片,崖壁朱实篱篱,更有无限的诗情画意。亦为一绝。 “天平红枫甲天下”,天平山是与北京香山、南京栖霞山、湖南长沙岳麓山齐名的四大赏枫胜地。天平山的红枫,学名枫香,叶呈三角状,植株较其它几处高大。据说这片枫林的幼苗,是范仲淹的第十七世孙范允临,从福建带回的,他把380余株枫香幼苗植于山前,现已历经近四百余年的风。一株株枫香粗壮挺拔,主干高达10层楼房,要两三人才能合抱。根部盘突,生长着奇怪的“树瘤”,却又都生机勃勃。时至深秋,交相辉映,景致更为壮观。天平枫叶色彩变化有先有后,有深有浅,甚至出现绿丛中一株红。更有趣的是:在一棵树的大小枝叶上呈现出嫩黄、橙红、赭红、血牙红、深红等自然景观,似如鲜花争艳,为树冠之花,人称“五彩枫”,更为一绝! 天平山上,凡门楼、牌坊、亭阁,怪石,均有留下古今名人之墨迹。其摩崖石刻,在我看来,应为天平第四绝。 先忧后乐坊上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石刻,取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为顾廷龙所书。此名言正是他自我品格的写照:舍己为人的公心、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刻意求索的崇高精神境界。 “龙门在望”、“一线天” 龙门白云亭西“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身,明高启有《龙门》诗,描写了它的惊险和神奇:“龙门何峥嵘,此地表奇迹。山分两崖青,天豁一罅白。知非禹公凿,想是鬼斧劈。长为风雨关,开阖自朝夕。”;仄缝中的29级石梯,逶迤如波浪状。“龙门在望”四个隶书,刻在门左,入龙门,两崖犹如两条平行的直线,向高处伸去,越向高处,越近于重合,以至在崖下仰视,只能看到一线青天,故又名“一线天”三个大字,更给人以强烈的突兀感。过龙门,就见“万笏朝天”的石林。龙门临悬崖处有一块名“五丈石”的巨石,内侧有一道上下相连,数尺长,宽仅寸许的天然裂缝,亦为奇观; “小石屋”,是个可容六七人的石穴空洞,三面壁立,上覆盖大石,俨如屋子,因名。另上白云有大石屋,又名“白云洞”,也是三面壁立,上覆盖二大石,可容数十人。白云洞旁,摩崖之上,刻有:“登山如登,步步走上白云霄,抬头四望落日外,此去西方一直到,乘兴游人到此间,也须快念弥陀好”。 上白云是天平山的最高处,攀登上白云,一路饱览奇石异峰:牛头石、剪刀峰、莲花洞、龙头石、蟾蜍石等,均有石刻于上,相得益彰。 天平山上最奇特的大岩石,有三四丈高,石身滚圆,可五人围抱,上尖下粗,耸立在双石之上,酷似一枝卓然直立的毛笔。刻有“卓笔峰”,伫立峰前,催人联想:“巨灵挽健笔,何年掷空山?倒蘸银河水,横书五云笺。荡荡天宇宽,寥寥千万年。尘事不足记,特立寒山巅。” 白云泉处巨石摩崖上,刻有"白云泉",还留有乾隆时范瑶重建精舍时手书自居易《白云泉》诗,“天平山上白云泉,云本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字体舒畅,宛如高山流水,洒逸而出。泉边摩崖还有“仙人影”、“吴中第一水” 石旁有书法家曹志桂的行草题诗:“清秋气爽胜三,更欲白云泉引伸。震泽天平当水墨,龙蛇竞笔舞乾坤。”谢思篆书“一线泉”“钵盂泉”。 石盂中养有锦鲤,在池壁上刻有“鱼乐”两字,另有“茶社”等摩崖。 白云泉西峭壁之上,刻有一个“圆角”隶书“佛”字,为宋代大学士苏东坡所题,形如****,让人顿感进入一澄寂离众染,超遥谢尘寰的禅宗境界:不远处有“南无无量寿佛”石刻,为佛教净土宗的“六字洪名”,彰显当年佛教踪迹。 天平山顶有一平台,刻有“望湖台”,平坦宽广,能容数百人,席石而坐,可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飕飕,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太湖七十二峰,眉长眉,如隐如现,湖水浩淼无边,令人心旷神怡。 天平之绝,在于“怪石"、清泉"、“红枫”,更在于那些摩崖石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