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俭的困惑(中)

2014-02-24 08:58 | 作者:心平气和 | 散文吧首发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势完全变了,提倡高消费,鼓励多消费,消费促进生产,消费推动流通,只有大家都消费,经济才能发展等等。笔者不懂经济理论,也无意做深入的探讨,只是对目力所及的现象感到不解,对还应不应节俭感到困惑。

近些年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根本的改变,物质消费成了人们的共同价值观。

我们不说富豪大款挥金如土,一掷千金。普通人在消费上也放开了手脚。有的上班族女士,梳洗化妆后,对着镜子犯愁,不知道穿什么衣服,不是没有穿的,是多得不知道穿哪件好?过去穿衣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是“左三件,右三件,不知不觉又三件。”现在打开家里的衣柜,哪人没有十件八件,十几件,几十件(套)各个季节,各种款式,不同质地,不同颜色的服装。有的人说,一周7天就数周六、周日逛商场最累,好在还有5天休息(其实是工作)。有人购物成瘾,心情高兴就买,心情不高兴就买,打折就买,有赠品就买。如此狂热的购物心理,如此庞大的购物人群构成了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活跃力量。

消费的普遍性使人人都在商品的海洋中遨游。在这样的消费氛围下,没人能抵挡消费的诱惑。以手机为例,十几年前还是凤毛麟角的“大哥大”,已经成了人手必备,比过去抽烟人的烟袋都普遍的物件了。不仅如此,一机双卡,一人两机三机,手机已不仅是通讯工具,成了集上网、游戏、娱乐、阅读于一身的移动电脑,当然也分开了档次,有的人是初级阶段,有的人已经是“果”(苹果)粉、“星”(三星)粉、“米”(小米)粉了,他们虽然对通讯产业的贡献不同,都是令人感动,值得尊敬的。有的没有工作,生活父母供养,但也把有限的钱贡献给发展通讯产业上。有的收入微薄,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挤出钱来,使我们的通讯部门和通讯企业的老板们成为百万富翁。至于那些收入不菲的人们,把钱尽可能多的花在通讯上,更加提高那个行业的收入和待遇,岂不是锦上添花吗?

在经济社会中,竞争是发展的推动力量,人们在消费上也互相攀比,你有我也要有,而且更好。近几年国内私家车的消费突飞猛进,据说北京的私家车是香港的3倍。人们不在乎燃油费用的不断涨价,停车位置的紧张,交通道路的拥堵,各种保险的缴纳等等。朋友买了我也要买,同事有了我也该有,攒钱买,借钱买,贷款买。这样的消费对汽车生产的厂家,对汽车销售的商家无疑是做都想不到的大馅饼,在欧美汽车市场萎靡的形势下,我们却保持高速增长,这样的消费和吃喝穿戴不可同日而语,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要大得多,多得多。

奢侈品的消费那是最高层次的消费,据说我国已排名世界第二。虽然是炫耀性的消费,且那些著名品牌都是舶来品,但站在国际主义高度来看,他们也是为世界经济做贡献。富有的国人总希望从外表上给外界一个与众不同印象,他们是有钱人。所以在富人眼中(当然也在很多人眼中)穿名牌服装、开名牌车、 带名牌表、挎名牌包、抽名牌烟、喝名牌酒就是告诉世人,我很有钱和我的社会地位有多高。那些让大多数人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牌,路易丝·威登提包、宝马、奔驰、劳斯莱斯汽车、劳力士、江诗丹顿手表等,成了上流人的追逐目标。哥开的不是奔驰车,开的是身价;姐挎的不是LV包,是阔太太的面子;哥喝的不是人头马,喝的是拿破仑的豪气;姐戴的不是鸽子蛋钻戒,是背后男人的腰杆。当然,为了休闲旅游,工作方便,躲开交通拥堵,也为了提高档次,展示实力,买个空中驾座,就更是顶级消费了。

凡此种种,不足消费的九牛一毛,写到这里,已令我毛骨悚然,汗流浃背了,还要再提那风马牛不相及的节俭吗?

在人们把物资消费做为普遍价值观的氛围中,还大谈节俭,显得多么奢侈,多么不和时宜,多不靠谱。在有人看来,节俭就是无能的代名词,节俭就是没有生活品位,节俭和穷困潦倒划等号。

现代生活中还要不要节俭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