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丫名言

2014-02-23 09:11 | 作者:心平气和 | 散文吧首发

黑丫不姓黑,听说出生时她娘就叫她黑丫,嫁到我们这村,人们还叫她黑丫,她没念过书,也没叫过别的名字。叫这个名字就不言而喻了,就是长得黑,这不能怪她,他人称大黑鱼,她娘人们背地里叫黑蝴蝶,这样人家的孩子白就怪了。

黑丫长的不丑,就是心眼儿慢点,这也不要紧,农村的日子能干会过就行,可她偏偏有点儿好吃懒做,炕上地下的活计一样也拿不起来,人们都说看一家的妇女会不会过日子,一进屋看锅台就知道,收拾得利不利索,打扫得干不干净,擦拭的明不明亮,黑丫家就不用说了,我描绘得再细,你也不会想象得出,那样的混乱、埋汰、龌龊了,索性就不浪费笔墨了。

再说炕上的针线,黑丫坐不住炕,总是东家走西家窜,大人孩子的衣服破了她也不补,孩子的棉衣破了,别人提醒她,不补上棉花掉出来就成单衣了,她说拿什么补,就那点儿布票,做衣服都不够?她说的也是实情,可那时家家都一样啊。

黑丫一天没啥活儿,最喜欢凑热闹,屯子里有什么热闹,她从不缺席,唱二人转的,说评书的,耍猴的,算卦的,哪怕是只有两三个人的场合,也都有黑丫的身影。

有一年的正月初几,刚吃完早饭,外边的锣鼓就响起来了,黑丫头天就知道消息了,今天临近公社的秧歌队到我们村,那是最好的秧歌队,服装鲜艳不说,打渔杀家,老汉推车,三打白骨精里的孙悟空、猪八戒、白骨精,白蛇传里的青蛇、白蛇,法海,那些表演最精彩,最热闹。黑丫盼得一晚都没睡好觉,可她没想到来的这么早。

听锣鼓喇叭一响,黑丫就慌神儿了,碗筷桌子还没收拾,就到炕上的柜子里翻出新衣服,边穿边往地下跳,炕沿上面吊着个灯钩,没留神正好左眼的上眼皮刮到灯钩上,往下一跳把眼皮勾豁了,一场热闹没看上,给黑丫留下遗憾。

她没在乎眼皮豁没豁,人们见到她问,黑丫的眼皮怎么豁了,黑丫说,眼皮豁了也比眼睛瞎了强。她那么想得开,是我们常人不及的,人们每遇到磕磕碰碰,小灾小难,就想起黑丫这句话。

说黑丫好吃也不公平,其实那年月没什么好吃的,人们整天就是为了填饱肚子,黑丫家的吃食肯定没有别人家的好,但有一件事给人们留下了印象。

生产队每年分给社员几斤下酱的黄豆,每口人3斤或5斤。那时候没什么菜,家家过日子都少不了咸菜和酱,抱着空饭碗吃饭就是指没有菜,没有咸菜,也没有酱,这样人家不多。

每到天,是一年最苦熬的季节,生产队开始做豆腐,用来给社员解决吃菜问题,豆渣还可以喂牲畜。日子过得好的可以花钱买。没钱的可以用鸡蛋换,当然鸡蛋也可直接做菜吃,但一个鸡蛋换4块豆腐,人们都乐意换。也可用黄豆换,一斤黄豆6块豆腐,人们只是偶尔为之。

黑丫家没有钱,也没有鸡蛋,他家和别人家一样,有队里分的下酱豆,开始她换了3块豆腐,用了半斤黄豆,那顿饭吃的那个香,叫黑丫念念不忘。以后又换了几次,再以后没有豆腐就吃不进饭了,黑丫收不住手了,这时人们提醒说,你把黄豆都换豆腐吃了,你还下不下酱了?黑丫反问,豆腐好吃酱好吃?人们无言以对,从此这句名言流传开来。

转眼黑丫家的孩子大了,到了上学的年龄。黑丫领着儿子去学校报名。

老师问:叫啥名?黑丫说:狗剩子。

老师:大名?孩子怯生生地说:王铁军。

黑丫说:人家东院老刘家的孩子叫刘铁军,他自己就说叫王铁军,他爸不让,他爸爸叫王铁犁。

老师难了,名字这栏空着。

老师问:生日?老师解释一句,什么时候生的?

黑丫说:下半晌生的。

老师:哪天?黑丫:下那天。

老师:啥时候下雨,黑丫:摘豆角那时候。

老师:几月几号?黑丫:那我可记不住了。

老师没办法了,生日一栏也空着。

还有性别、家长、住址几栏,老师还用问黑丫吗?

从此,黑丫家孩子的生日,是摘豆角那天的,全村人都知道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