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几点体会◆

2014-02-15 12:07 | 作者:平蓉静儿 | 散文吧首发

【内容摘要】

文章从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孩子的运动意识;培养孩子博之心,让孩子的爱更加广博;重视孩子宽容别人的能力培养;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孩子保持好心情,体味快乐;坐拥书城,减少孩子心灵的那份浮躁,提升安全系数;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六个方面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深刻体会。

【关键词】

家庭教育、身心健康、博爱、快乐、坐拥书城、自理能力

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三大支柱之一,对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础性、关键性和根本性作用。我既是一名人民教师,也是千千万万家长中的一员,所以,更能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下面我就简简单单地谈谈作为一位母亲从事家庭教育以来感悟最深的几个方面。

一.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增强孩子的运动意识

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让孩子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家长才是最大的赢家。一个有责任感的家长,必须踏地而行,为孩子树立健康的好榜样。家庭教育并无什么惊天动地之行,而在于做好教育中的小事。作为一位母亲,我几乎每天都会经历这样的小事:每天最迟六点钟起床,匆匆洗漱完毕后进行三十五分钟的有氧运动;早饭后到学校上班,课间经常与孩子们一起运动;晚饭后休息半小时,然后去音乐学院前面的广场跳一个半小时拉丁健身操。在家里,我还买了运动的器械及用品:例如,跑步机、腰部旋转机、四肢拉伸机山地赛车、篮球、哑铃等,而且摆放在入户的第一间屋子里,让大人与小孩想运动时,特别方便,并且运动时易能瞧见对方,以此产生影响力。常常播放与运动有关的影片,与孩子交流影片中引人注意的运动角色,为孩子营造运动的氛围,让孩子逐渐喜爱运动。我每天坚持把这些小事做好,而且能持之以恒,渐渐地,儿子也喜爱上的运动,运动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林夕编著的《妈妈如何做男孩才出色》一书,封面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世界上最令妈妈感到幸福的事情,就是看着自己的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坚强而有担当的男子汉……作为儿子人生的总设计师,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体,然后通过培养更多的好习惯,让孩子心灵越发健康。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孩子,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孩子,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孩子,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从这个理念中,我深刻体悟到: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家长与老师的不断关心。增强孩子的运动意识,孩子的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因为真诚的母子情、师生情感体验可以减轻各自的压力,焕发学生的活力及创造力,让孩子的身心更加健康。强烈的社会意识,高效率的工作重担,激烈竞争的参与,需要我们努力培养出更多身心健康的孩子,为社会的和谐尽一份力。

二.培养孩子博爱之心,让孩子的爱更加广博

博爱之心,是一种大爱。母亲培养孩子的博爱心,要表现在一言一行之中,利用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以熏陶和启迪。儿子读高二时,一天下午与班级里的同学打篮球,一位同学为抢球上篮板,将儿子撞倒了,当时右手不停地流血,被同学送进当地的医院时,经医生检查,严重骨折,需要花很多医药费。儿子当时只请医生暂时给他包扎。因为他担心那位同学付不起医药费---他的母亲得了肺癌,花去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儿子等医生为他包扎完受伤的手后,立刻给我打电话,然后叫我开车去医院把他接到育才骨科医院,所花去的费用不少,我叮嘱儿子不要在同学面前提起,还主动给儿子交流道:同情他人是博爱之心的一种形式。一个人一旦具有了博爱情怀,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潜能。博爱情怀,口头说容易,但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却很难。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努力地追求,你就会拥有得更多。慢慢地,你的博爱情怀就会更加浓厚,你周围的同学、老师、家人就会更加欣赏你。

三.重视孩子宽容别人的能力培养

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过这样一句启人心智的话:“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泰山不辞土壤,所有泰山才会高大;大海不拒细流,所以大海才更宽广。富兰克林说:“对于所受的伤害,宽容比复仇更高尚。因为宽容所产生的心理震动,比责备所产生的心理震动要强大血多。为此,作为一名家长,我是这样引导孩子们理解宽容的:“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也是一种宽广的胸怀,它是对人或者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它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与艺术。那些懂得宽容的孩子,就能避免再度受伤害,会时常以宽容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心灵变得特别的纯洁灵魂变得特别的美丽,天地也变得特别的广阔。”现实生活不可能时时如幻般的精彩,也有很多的无奈,只要拥有宽广的胸怀,孩子才能成为灵性生命的强者。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我经常鼓励孩子将宽容践行在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中以及和亲人相处的关系中,并且告知孩子: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管谁做了什么错事,或者说错了什么话,请你一定学着宽容他(她)。学会向别人多说:“没关系。”我们不要时时要求孩子太完美,不要随时拿他人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处,不要让孩子长期感到压力过大,多激励孩子发挥优势,才可无损伤孩子自尊心的现象。

四.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让孩子保持好心情,体味快乐

努力学习对于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因为他们(她们)面临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在努力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出他们(她们)的很多好习惯。例如:阅读的习惯、劳动的习惯、运动的习惯、欣赏的习惯,好习惯能够造就孩子精彩的人生。尽管个别孩子努力后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他(她)会因此养成了某种好习惯而增添一份好心情。心理学家阿拉伯罕.林肯说:“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鉴于这种特殊的情感,父母在让孩子明白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外,还应该让孩子在感悟学习生活的同时,体味快乐,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人始终是追求目标的生物,因此,只要他(她)朝着某一目标积极奋进时,快乐就能自然而正常地发挥作用。不管环境如何,孩子都能体会快乐。当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倘若能够乐观地忍受困难所带给的烦恼,那么,困难自身的毒刺就会自动脱落,直至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因此,有人这样赞美快乐:快乐是学习乐曲中振奋人心的音符;快乐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快乐时,学习的天就变得纯洁无暇;快乐时,学习的天自然就绚丽多彩;快乐时,学习的秋天必定硕果累累;快乐时,学习的天依旧温暖宁静。快乐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犹如天空中云层深处的太阳,犹如尘埃下宝光虚掩的明镜,它始终存在着,当你不快乐时,请用感恩的心善待一切,快乐就能时时相伴。

五.坐拥书城,减少孩子心灵的那份浮躁,提升安全系数

书能慢慢地影响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她们)拥有纯真的心灵、热情的气质;书能让孩子们渐渐谦逊、渐渐成熟、渐渐稳重;书能让孩子们感受自强不息的魅力,造就他们刚毅、坚定的气质。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是人类智慧的来源。

孩子年幼时,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读书给孩子听,让孩子慢慢受益。据说 :罗伯特.艾伦六岁时就成为孤儿。七岁时,他的姑婆开始读书给他听,后来,他读一切他能获得的书。他从未上过一天学,直到32岁进入一所小型学院就读。三年后,他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接着,他获得了凡德比大学的英文硕士与博士学位,如今在田纳西马丁大学任教。孩子年纪稍大,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读书,并让孩子明白读书不仅使人睿智,而且可以为之塑造优雅的人生。尤其是小学高段的孩子,由于青春期的萌动,课间很喜欢男男女女追逐打闹。如若每位孩子在父母、老师的行为熏陶下课间能主动坐拥书城,那么,孩子的那份浮躁就会呈递减趋势,相对而言,孩子课间与同学发生矛盾的次数自然减少。孩子在校的安全保障系数也会逐步提升。父母的工作虽然纷繁复杂,但是,我们只要善于探索培养孩子能力的途径,我想:我们的家庭教育绝不会变得沉闷呆板、缺乏生机,我们的家庭教育压力也会因孩子能力的培增而自动减轻。

六.重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要让孩子明确自理的目标,然后做父母的要舍得放权,让孩子制定合理的计划,家长的意见仅供孩子参考,父母只需发挥督导作用,计划制定后开始实施,杜绝“纸上谈兵”,计划中的每一步都要落实到位,如果做不到,宁可暂时停一停,也要让孩子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实施后应该立即反馈,检查自己在实施过程中的优劣,也许孩子无法及时辨别优劣,此时,父母可以给予相应的指导,弥补孩子的不足,鼓励孩子将做得好的方面继续发扬下去,最后,父母应该引导孩子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自己的策略,继续实施计划,以便计划的落实及实施过程的顺利进行。

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重在家长尊重孩子的选择,并且学会容忍孩子在此过程中的反反复复与失败,大胆地学会“袖手旁观”,并随时督促和提醒自己莫取而代之。

【参考文献】

◆林夕编著的《妈妈如何做男孩才出色》一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吉姆.崔利斯编著的《朗读手册》一书(天津教育出版社)

◆漆浩编著的《影响你一生的习惯》(中国商业出版社)

◆黄全愈编著的《家庭教育在美国》一书(广东教育出版社)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