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欲,则少烦

2014-02-14 08:40 | 作者:漱玉 | 散文吧首发

漱玉

佛说:“万法唯心。”这话虽说多少有些唯心主义,但也有可信之处。这里的心,不管你怎样玄虚诠释,多少该有思想之意。世间一切善恶真假,恨情仇,皆源于心;一切律法规章,学术理论,皆萌生于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滚滚红尘,才纷繁复杂,光怪陆离。才有了人的欢笑和眼泪幸福和苦痛。

一个人,微不足道。如一粒沙,一颗草。但又毕竟与沙与草不同,人为了立身,要处事,这就给单个的人界定了生存的范围和标准。于是,便千方百计地让自己融入群体。与之俱来的便也有了人性的真假善恶 ,爱恨情仇;于是,便也有了欢笑和眼泪,幸福和苦痛。欲望越大,在群体里表现力越强,于是,便也愚蠢地将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苦难之中。

我说,一切烦恼源于心。有了烦恼,做什么事情都不会顺,正所谓心烦意乱。于是,烦恼成了苦恼,甚至成了苦痛。

什么样的人苦恼多呢?其一:欲望大的人。欲望大则贪心重,不论是钱财还是美色,见利忘义,不择手段,甚至丧心病狂,最终必会种下苦果。其二:情感重的人。情感重则易被情伤,多愁善感,思思虑虑,甚至为月缺花残而落泪,于是终日被感情所苑囿,烦忧不绝。正所谓“剪不断,理还乱。”

什么样的人烦恼少呢?常说心宽体胖,我认为这话很能说明问题,心宽,即是少了思虑,也便少了欲望和情感,烦恼必然也少了许多。还有些人活的没心没肺,整日眉开眼笑,吃了这顿不想下顿,自然也就少了烦恼。

但这毕竟是少数人,我们很多人是情感丰富,且有一定的欲望的 ,身在红尘中,没有烦忧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我们可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困惑和苦恼。这就需要定力,修养决定一个人的定力的强弱。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也不会有人说他不思念自己的妻子儿女,这是大局定力;柳下惠坐怀不乱,也不能说他是一个色空之人,这是操守定力;之所以不饮盗泉水,不受嗟来食,这是气节定力;郯子鹿乳奉亲,王祥卧冰求鲤,这是义定力。凡此种种,都是非凡之人,有坚韧之心,有过人之处。更有许由不受弟子尧的禅让而退隐箕山;陶 潜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采菊东篱,范宣不就官,介之推抱树死。。。。。。看轻权位,注重礼义廉耻,或者乐得逍遥,这都是有眼界和修养的人啊!

把握好欲望和情感的天平,做一个既有思想,又超然物外的人吧,你的烦恼一定会少了许多。

佛曰:“少欲,则少烦。”又曰:“一切皆虚幻。” 俗人也当悟之。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