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着年味的老街

2014-01-11 11:19 | 作者:池阳隐士 | 散文吧首发

楼下一阵阵鞭炮声震耳欲聋,打开窗子向楼下张望,看见接新娘的花车队,摆开一条长龙开进小区。知道今天是腊八节,是娶媳妇的好日子。寒腊月,阴连绵的街巷里弥漫着炮竹的烟雾,也飘荡着喜气洋洋的祝贺声。腊月的老街沸腾着一股热烘烘的暖流,呼呼乱窜的寒风这时也望而却步,藏匿起它的身影。

腊月最冷,而腊月又是最忙, 古时候人们之所以把农历的十二月叫腊月,是因为这个月是腊梅盛开的候。《祀记》上面解释:“蜡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与“蜡”相似,祭祀祖先称为“腊”,祭祀百神称为“蜡”。“腊”与“蜡”都是一种祭祀活动,而多在农历十二月进行,所以人们便把农历的十二月称为腊月了。腊月是年岁之终,又是迎接节的前奏曲,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 腊八开始就是年,老街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年味,在迎新送旧的忙碌中冬去春来。

听老人说,腊八这天要吃腊八粥。据记载腊八粥原是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也叫做七宝五味粥。农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成道日,在佛教称“法宝节”,俗称“腊八节”,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走出佛门,作为一种民间风俗,一直流传至今。如今每天早餐都有稀饭馒头,也就不必要注重,在腊八这天一定要吃碗腊八粥了。虽然不吃腊八粥,但那流传已久关于腊八节的故事还总在心头萦绕,因为那是漫漫岁月里不可或缺的年味。

街口的炒货店,除了天炎热时生意清淡,平时生意还算不错,一旦进入腊月,那小小的店面生意更是热火朝天,用木板搭起来的货架摆得满满当当,瓜子、花生、蚕豆…应有尽有。熬糖的大锅柴火不断,锅里的糖稀翻滚着热气腾腾,做糖的师傅系着白围裙挽起袖子在案板上做糖,揉糖、压糖、切糖忙得不亦乐乎,案板上摆满了切好的糖块,芝麻糖、花生糖、冻米糖…,各色品种一应俱全。随着年关的迫近,炒货店从早上要一直忙到深夜,从店里飘出热腾腾的甜香味,整日飘荡在寒冷的老街,也让老街整天包裹着浓浓的年味。

腊月也是各家各户在寒冬里腌制腊货的时候,菜市场里灌香肠的摊位腊月前就很忙了,一进腊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要排队站很长时间等待,早上去的要到中午才能灌好。所以腊月里最忙,如同老人们常说的那样“腊月里棒槌也要滾三滾”。家里灌的十斤香肠,晾在阳台外已经有十多天的时间了,在阳光下香肠渐渐变成暗红,还散发出阵阵诱人香味在阳台上弥漫。腌在大瓦鉢里的咸鱼腊肉再有一段时间就可以起鉢晾晒了,从冬至进九开始就可以腌制腊货,腌好后经过无数次太阳的晾晒,越晒越香,一直要吃到来年的夏天。美味可口的腊货是我们舌尖上们年味,吃得越久越感觉它的醇厚。

温馨的年味,飘荡在老街青石板铺砌的街道上,穿行在熙来攘往的购买年货的人流里,驻足于悬挂在店铺里红红的春联里。一进腊月,许多店铺就开始出售年画对联,在老街的街口一块空地上,摆着一张木方桌,一位戴着眼镜的老先生,正在书写春联卖,墨香伴着年味飘拂在寒风中。一幅幅对联书写着吉祥,一张张年画漾溢着幸福,把一个寒冷的老街装点得红红火火、热气腾腾。店铺里叫卖的吆喝声此起彼复,卖服装的、卖电器的、卖甜糖糕果的……都在热情地把客人往店里迎,喧闹声充满了腊月里老街。这恰是一首经典的老歌,又唱响在年末岁首。

老街里的理发店,一到腊月,从清晨到夜晚来店里剃头烫发的人络绎不绝。“有钱没钱,剃头过年”,人们把“理发”说成“剃头”,每年春节都有个习俗叫“剃头过年”。还有许多烫染头发的要花费几个小时,理发师忙得饭也顾不上吃,小小的店铺里热气四溢,门前旋转的彩条广告灯不知疲倦地转得那欢畅,也把那缕年味毫无保留地溶入寒冬腊月里的老街。

四周萦绕着浓郁的年味,那是经年不息,绵延不绝的乡土味道。 它好比是一坛陈香老酒,又被岁月的手打开,酽酽的陈香飘在腊月的老街。我在记忆里回眸过年的那些陈年旧事,感觉年味总在岁月的变迁里让人回味无穷,这个古老而悠久的节庆,这个根深蒂固植在心灵里的情结, 是红红的春联,是杯中的红酒,是除夕年夜饭举杯欢庆时的欢声笑语,是燃放的烟花爆竹,也许这就是老街不变的年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