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

2014-01-03 08:49 | 作者:静。清。和 | 散文吧首发

前段时间英国首相在访华前就说到中国有两大愿望坐高铁和到成都吃火锅。看来这火锅在外国人眼中不光是一种奇特的美食,也是一种美妙的味蕾体验,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英国人的人际交往讲究的是绅士、贵族文化,而我们中国人则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浓浓人情味,就如同我们巴蜀火锅一样。

火锅的起源的说法有很多种,火锅是中国的传统饮食方式,起源于民间,历史悠久。今日火锅的容器、制法和调味等,虽然已经历了上千年的演变,但一个共同点未变,即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这种烹调方法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它也许就是火锅的雏形吧。 重庆火锅出现较晚,大约是在清代道光年间,重庆的筵席上才开始有了水锅。 吃水牛毛肚的火锅,则发源于重庆对岸的江北。最初一般挑担子零卖贩子将基本不要钱的水牛内脏买得,洗净煮一煮,而后将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块,于担头置泥炉一具,炉上置分格的大洋铁盆一只,盆内翻煎倒滚着一种又辣又麻又咸的卤汁。于是河边、头的一般卖劳力的朋友,便围着担子一起吃。各人认定一格,边烫边吃,吃若干块,算若干线,既经济,又能增加热量……。直到民国二十三年,重庆城内才有一家小饭店将它登堂入室了,从担头移到桌上,泥炉依然,只是将分格失盆换成了赤铜小锅,卤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净而适合人的口味。

巴蜀火锅同著名的川菜一样,所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长盛不衰,是因为它有“天府之国”物产丰富的物质基础,有巴蜀人“尚滋味”、“好辛香”之饮食风俗的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众家之长 。既是一种美味佳肴,又是一种烹饪方式,也是饮食文化的一个内容 。

这吃我们巴蜀火锅好处很多,天可以御寒,天开胃健脾。我们巴蜀之地湿气甚重,所以火锅里放了很多辣椒、各种花椒这样可以祛风除湿,排除体内毒素。 麻辣鲜香,营养健康。保持菜品的正常温度(边吃边烫)。保证菜品新鲜程度既卫生又放心。 菜品款式多样,营养丰富。.能保证人体全面吸收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价格实惠,大众消费。简单方便,买袋火锅底料回家,用电磁炉上放个锅或铝盆子即可,亲戚相聚,朋友小酌,围着火锅边吃边聊,无拘无束,浓香热气与和睦的气氛交融,其乐无穷!

能凑成一桌围在一个锅子吃火锅的人,应酬的关系很少,要么是三五成群的知己好友、同学同事,要么是一大家子,更有热恋中的情侣,守着一个火锅,多少呢喃细语,柔情蜜意,尽融在锅中袅袅腾起的热气中。

吃火锅的过程也是感情催化的一个过程。首先是选锅底,确定一个锅底体现了一群人的共性,这时候,喜纯辣的自成一国;好讲究的多半会挑羊肉、药膳之类的锅底,时刻不忘进补;一群娇滴滴的女孩子一起吃火锅,往往会要清汤的,以免口味太重上了火,事后又是一大堆的补救措施;实在有意见相左的,还可以有鸳鸯火锅来调和,辣与不辣,热情与冷静之间,居然只需一块铁片隔开这么简单。接着是选菜,餐馆里火锅的菜牌和其它炒菜的菜谱并不是在一起的,而是另成册,上面所列生鲜菜式有好几页,品种花样是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令人食指大动。亲朋好友这时可以随心所欲,每人挑几样自己可心的品种,看看其他人点的,也不赖,有时也可藉着点菜,了解身边人的性格爱好。终于,火旺了,汤底也开了,水花从锅的中心向上沸起,这时候是吃火锅的过程中最快乐的一刻,各人抄起自己最爱吃的菜,迫不及待地投入欢快扑腾着的锅中,稍待一会儿,左右涮一涮,提起来再放入事先早已拌好的调料碗中,然后是入口大嚼,一边小心顾着嘴不要被烫到。这会儿餐桌上一般很安静,没有人顾得上说话。待吃过两三口之后,才有人放下筷子,喝上一大口冰啤酒或其他饮料,开始品评火锅的味道。再往下,就是吃吃停停,边吃边说了。友情亲情爱情在这样随意而情意浓浓的气氛中得到加深,于是大家在最后意犹未尽地结束吃火锅之时,又情不自禁地提到哪哪还有个地方吃火锅不错,下次再去云云。

我吃火锅,一般都吃巨辣的那种。我以为,无辣,则失去火锅的原则;无论什么玩意放进锅里,都必定失去原有的特色,全被一个“辣”字同化了。而同化,这正是中国人的能耐,任你是变形金刚,还是奥特曼,只要你进了咱中国人这火锅里,都能把你泡软,涮透,让粉丝、海参、鱼翅全一个味。

我们这火锅里里外外都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火锅热,表示“亲热”;火锅圆,表示“团圆”;鸳鸯火锅,表示“阴阳互补”;火锅用汤水烹煮,表示“以柔克刚”;火锅不拒荤素,不嫌贵贱,五味俱全,表示“兼济天下”;火锅里各种佐料、各种菜肴,味道互相渗透,又体现了“中和之美”。

朋友们,到四川来一定不要忘了吃正宗的 巴蜀火锅哟。

qq 224253199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