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脸

2013-11-19 13:08 | 作者:秋色红尘 | 散文吧首发

母亲生于上世纪30年代末,在战难、饥荒中渡过童年。解放后进入扫盲班,认识了一些字。在三年自然灾害中,背井离乡嫁给了父亲

从我记事起,母亲每天都为家庭的生计发愁。那时家庭的兄弟姊妹多,耕地少,粮食一般只能维持到第二年开。开春之后就无米下锅,家里一日三餐,就靠父母亲砍柴到集镇上去卖,买些粮食。生活艰辛刻在母亲脸上,看不到丝毫的表情。我上小学后,随着姐姐们的长大和环境的变化,家庭收入有所提高,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是我们兄妹几人每年增长的学费就向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父母肩上,母亲刚舒展开的脸又迅速回到从前。

我上大学时,正好赶上全国高校并轨,父母肩上的担子更重。这时也正是农村“三提五统”最多的时候,一年的田地收入也不够上交,我的学费更是让年事已高的父母上加霜,母亲这时的脸上的愁容比任何时候更多。2003年,我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做了一名人们羡慕的国家干部,再加上国家一号文件,免去了农业税,母亲的脸上愁容开始减少。

2003年以来的这十年,随着农村改革力度的加大,我们老家引进了新林茶叶等不少企业,农产品销售价格不断提高。加上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民种地政府补贴,母亲仿佛焕发了第二次青春,在我们兄弟姊妹的大力反对下,还坚持着种地,并且还逢人就说,国家政策好,趁现在能动还再种几年。在不知不觉中母亲的脸上绽放出一幅幅灿烂的笑容。

2010年,我县成为全国新农保第二批试点县,母亲也像城里人,每月领取了“工资”。今年,在政府惠民政策下,老家建起了新型农村社区,我的老宅被置换到社区,母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超市、医院、老人活动室、健身广场修到了社区,笔直宽敞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母亲的脸上洋溢着从未有过的幸福,参加了老人舞蹈队,学起了舞蹈,过起了城里人一样的生活。按母亲的话说,就是:吃水不用挑、治病政府掏、养老国家包、出门坐公交,我要再活几十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