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菩提

2013-11-07 08:20 | 作者:燕子归来 | 散文吧首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题记

梅姐姐说,她家乡的凤凰山清丽秀美,凤凰寺如人间仙阁,寺内独居一名师太,是70后。我喜山之清幽,也好奇那位师太,想必是个有故事的人。

周末闲暇,与恩师一同前往。将要去那神圣的地方,一路上,心中自然升起崇敬之感。车行沪陕高速,不到半小时,就来到凤凰山脚下。梅姐姐早已在那里等候,见面自是欢喜得很。我们乘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来到山顶。凤凰寺跃然眼前,如同一位庄严的智者盘坐在山巅。那里苍松耸翠,飞阁流丹;空谷鸣,婉转清灵;空气新鲜,沁人心脾。好一个幽静雅致之处!我极为喜欢。身处这青山庙宇,佛香缭绕,梵音萦耳,好像自己也沾了一些仙气,顿觉飘飘然,有种羽化登仙之感。

拾级而上,穿过大红的前厅庙门,进入寺内。阵阵香火味扑鼻而来,浓郁氤氲,直至肺腑。耳畔隐约传来悠长的佛音,如同天籁。院内干净清雅,没有商业气息,没有络绎不绝的身影和喧嚣,那样古朴自然,不染纤尘。人们只为虔诚而来,寺院只为清修而设。我沉浸在佛香萦绕的仙境之中,内心铅华已洗净无痕。

梅姐姐招呼那位师太过来,初次相见,便觉亲切。她慈眉善目,语气平和,眉宇间透出一股秀气。像她这样年龄的师太并不多见,年纪轻轻便皈依佛门,我想定有她的故事和信仰。问其法号,答曰印愿。是她的师父赐予她的,取“印证愿望”之意。又问其愿望,她说,身处山中,潜心修佛,得到内心的安宁。听此,我倍感亲切。我何尝不在渴求内心的宁静呢?在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今天,我们似乎找不到一处干净之地来安放我们的心灵,更何谈内心的安宁?

在印愿师太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大殿。每到一尊佛像前,她都仔细地给我们讲解它的来历,还有它代表的世人的祈愿。我跟随师太的脚步,静静聆听,心中繁杂荡然无存。我们来到两尊放在地上的大佛面前,印愿师太面带微笑地说,这是昨天才请进的两尊菩萨,今天你们正好来此,算是有缘,愿佛主保佑你们。听她此番一说,我的心里觉得很安慰,好像一颗疲惫的心找到了一处安稳舒适的港湾。印愿师太熟谙佛学,讲起佛教文化,滔滔不绝。言谈中,我听出她是一个书之人,腹有诗书,言谈举止自有一番内涵和气度。

不知不觉已到中午,我们提议去寺院周围走走,印愿师太欣然答应做我们的向导。沿着幽静的小路往前走,道路两旁的鲜花开得可人。暮秋时节的豫南,尚有繁花似锦,恐怕只在此山之中才有这样的奇景,不得不让人赞叹。俗世与出家之人并肩行走,倾心交谈,更能得到人生感悟,就像站在人生的前方回头望,清楚地看到将要走的路。我们沿着山路,边走边聊,边欣赏山中美景。与印愿师太分别时,日头已过头顶。此时,我的灵府洗净,心清如水,下山的脚步也变得轻盈。

回程中,我感触颇多。出世与入世,是人生的不同境界和归宿。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是对灵魂的坚守,对心灵的呵护,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许世俗纷繁复杂,遮住了我们曾经明亮的双眼,看不清自己的本来模样;也许我们见多识广,走得太远太匆忙,触摸不到自己的心灵。然而,每个生命都要回到最初的原点,求得最终的安宁。我们殊途同归。人生虽苦,但我们仍要恪守心灵的一方净土。

红尘中亦有佛,那是活着的最本真的信念和姿态。对于芸芸众生中的我们来说,也许就是佛的最高境界。在繁忙中,停下匆匆的脚步,沏一壶清茶独品,感悟人生,是佛;在喧嚣中,寻找安静一隅,读书写字,是佛;在寂静的空下,仰望一轮明月,遥寄遐思,是佛;在聒噪谄媚中,保持沉默和清醒,是佛;在冷漠嘲讽中,给人温暖和微笑,是佛。佛在我们的生活中,佛在我们的灵魂里。

滚滚红尘,心境清明,播撒善意,菩提花开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