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之恋

2013-09-14 16:38 | 作者:青山依旧 | 散文吧首发

我的故乡是一条又窄又的小巷。

小巷地处汉口闹市,始建于20世纪初。巷内房屋排列整齐,左右对称,整洁幽雅。若从空中俯瞰,小巷呈U字形,长约40余米,宽约3米。最初的居民仅有40余户人家,由商人、医生、厨师和演员等职业人士组成。小巷有两个巷口,开在车水马龙的中山大道旁边。西巷口有雕花的牌楼,门楣上镶嵌着深蓝色的铁牌,上面用搪瓷烧有“兴记里”三个白色方正大字。“兴记”,为谁兴?为谁记?“兴”字的含义是很丰富的,所谓兴利除弊、兴国兴民、兴旺发达,都是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真实记录,也是精神蓬勃、旺盛的激情表达。

20世纪50年代,小巷是孩子们的乐园。那时的我和许多小伙伴,每天在巷子里玩着“跳房子”、“打陀螺”、“滚铁环”、“踢毽子”之类的游戏,最热闹的游戏莫过于“官兵捉强盗”了,十几个孩子一块儿玩起来,在巷道和天井里追逐奔跑,稚嫩的童音此起彼伏,弄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欢乐景象。天热的时候,小巷里摆满了竹床,小孩们在竹床之间窜来窜去嬉闹蹦跳,大人们则在昏黄的路灯下摇着扇子聊天、下棋或听收音机。这时,若有人买来西瓜,便高叫一声“吃瓜喽!”大人孩子们当即围拢过来,一起品尝那份爽口的清甜。小巷淳朴忠义、互助互亲情和民风,就这样熏陶着我渐渐长大。

小巷的日子悠闲而安逸,从早到晚,常有小贩穿行其间。盛时节,手挽花篮卖栀子花、茉莉花的姑娘来到巷里,左邻右舍的女人进进出出,衣襟上都插着几朵白的花瓣,袅袅婷婷地散发出一路清香。秋时节,常有一中年男子,鼻翼边沾着两片黑色的煤粉,推着一辆破旧的平板车来到巷里。他将车上的零件组装起来,左手拉着风箱,右手转动着炉火上像炮弹一样的东西,那种操作几乎等同于艺术。当他感觉火候到了,便将“炮弹”移开炉面,对准车上的大布口袋,然后神气地瞥了那些围观的小孩一眼。刹那间,只听“嗵!”的一声巨响,雪花般的爆米花喷涌而出,紧接着便是扑鼻而来的香气,浓浓地灌满整个巷子。

“勤扒苦做得饱暖,苦读诗书求功名”是小巷终生信仰的人生哲学。每天早上,伴着老中医王冠三苍老舒缓的二胡声和汉剧著名青衣新艳云清亮婉转的吊嗓声,各家各户的小孩肩挎书包走出家门,一路欢笑地奔向学校。寒暑假时,我和左邻右舍的孩子都曾有过擦皮鞋、卖冰棍、拉板车的经历,在进入知识的大学之前,我们都要先修好“社会大学”里自强自立这门主课。在浓厚的读书氛围熏陶下,巷里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先后考上清华、北大、北邮、复旦等名牌大学的不乏其人,就近考上武大、武医、华工、华师等重点院校的亦有几十人之众。若细数起来,几乎每家都曾出过一两个大学生。这些从小巷走出去的儿女,很多都在全国各地从事着重要的工作,有的还留学到了欧洲和美国。

“文革”十年,恶人当道,小巷里乌云密布。那些老辈人多被划入“黑五类”之列,有的被批斗,有的被抓走,有的得了疯癫病。年轻的后辈人都被归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发配到农村插队落户去了。自那以后,小巷变得憔悴、杂乱了,但人口却愈来愈多,不断有人通过各种手段迁居进来,仅有二十九个门牌号的小巷,竟挤住了一百四十多户人家。到了1993年,小巷日渐拥挤而破败,落魄成了汉口闹市的危房区,最终被政府下达了拆除令。

正像人跟人一样,相处久了便有了感情。动迁的那天下午,老街坊们对这条小巷,同样是难舍难分。明知道搬迁后的新居比现在的老屋要好得多,许多人还是一步一回头,舍不得离去。我家楼上的黄阿婆抓住漆皮剥落的大门,泪眼婆娑,久久不愿撒手,仿佛生离死别似的。老人们都清楚地知道,小巷里有自己度过的几十年光阴,不论是忧是爱是苦是乐,都留有温馨怡人的味道,只要闻一闻、想一想就觉得舒心而美好

然而,这条小巷对于我,恐怕还不只是这些,除了人人共有的东西,还有我个人的命运跟这条小巷也有关联。我的最初的欢乐,我的后来的厄运,这条小巷看得清清楚楚,只是它沉默不语,用最大的克制和忍耐,分担我的痛苦和怨愤。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当年被权势者欺辱的那个晚,当我迈着沉重的步子从这里走出时,巷子里所有的门都紧闭着,过去随时可以听到的开门关门声,骤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感到无比的愤慨和孤独。就在我架着双拐慢慢挪动时,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胳膊摔破了,鲜血一滴滴流出,滴在小巷凹凸不平的地面上。人在倒霉的时候遇到这种事,十有八九的人会觉得晦气,但我却认为这是小巷的善意,它想用这种方法挽留我安慰我。这时,它不仅仅是一条小巷,更是一部沾着血泪的历史书,记载着普通人的生死欢忧。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到它,就如同打开陈旧的书页,过去那段荒唐残酷的岁月,就会重新呈现在眼前。对于这条小巷的感激,立刻就会从我心底升腾起来,化成一炷神圣的香火,供奉在高高的祭坛。可是那个作恶的人当时哪里知道,正义终会光复,邪恶定遭唾弃,历史最终给了她应有的惩罚。所以后来我一想到故乡,自然就会想到这件事,对小巷也就格外感激。

到了新世纪的10年代,当我带着所有的记忆去寻找旧时,却再也找不到我曾穿越过千万次的那个短小精致的胡同,再也找不到那个雕花檐角的牌楼和清静幽凉的天井,再也听不到往日不绝于耳的开门关门声,再也听不到亲切热乎的街坊问候声。一幢幢崭新靓丽的高楼取代了原先低矮阴暗的老屋,人们静悄悄地独自上楼下楼,戒备的眼神一直延伸到楼道外边,邻居之间似乎老死都不相往来,这一切我都不会介意和在乎。只要这条小巷的位置不被移走,它在我的心目中就风采依旧,往日的风景,往日的缘分,绝不会因模样的改变而被遗忘。我和它的情感早就融合在一起了,我对它的思念总是那么地刻骨铭心。

呵!记忆中的小巷,我永难割舍的故乡!

(2200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