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鬼节及其它

2013-08-22 15:07 | 作者:无风无浪 | 散文吧首发

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大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的习俗比较复杂,既是民间的鬼节,又是道家的中元节,佛教的盂兰盆节。僧道俗三流合一。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七月十五是佛教的盂兰盆节。据说释迦牟尼佛祖有个叫目连的弟子,其母虽然年轻漂亮,却没有教育意义的好言语和好行为,财小气,尤其仇视僧人,死后被打入恶鬼行列,目连按佛组指点,在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准备百味五果,各种用具,装入盆中,供养十方僧众,其母才脱离恶鬼界,升入天堂。佛祖鉴于此,推而广之,要求佛门弟子尽心行,每年的七月十五,做盂兰盆,施佛及僧,报答父母恩情。

佛家盂兰盆会是汉语,指的是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举行的一种超度历代祖先的佛事。盂兰盆会源于大目犍连救母的佛教传说,自南朝梁大同四年(538年)梁武帝于同泰寺设盂兰盆斋,中国各地逐渐形成了放焰火施饿鬼食、在河中放莲花灯为主的民间习俗,主旨是拜祭先祖,超度亡灵,送走灾祸疾病,祈求吉祥平安。佛家盂兰盆会的意义与儒家的孝道合拍,这一天则成为民间祭祀已逝父母及先人的“鬼节”。

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枉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农历7月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众鬼共度佳节,并且让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佛、净墓、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

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三官分别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为诞辰,这三个日子也叫三元。七月十五日,叫中元,正值地官校籍赦罪之时,这一天,他要拿出厚厚的花名册,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勾画画,赦罪免刑。民间这一天搞一些祭祀活动,拯救那些孤魂野鬼,应当与地官的赦罪有关。

七月十五是道教的“中元节” 按照道教的文化逻辑,一年的时空应该分成上下阴阳两半,而且,中国道教认为养育世界万物的三个基本元素,是天、地、水。所以,道教将上半年看成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这里需要说明一点的是,这里说的“官”,不是指人间官员的“官”,而是指意时空流动过程中的节段,类似于中国围棋对奕中的“官子”的那个“官”。

中国道教主要产生在中国农业文明发达地区,所以,中国道教一向认为天玄地和地玄天,地生万物,水为生物之本,且地含水。这就是说,由于中国农业文明注重地水两元素对人类万物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中国道教文化理念中一直蕴涵着以地为中心去观察世界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按照道教这种世界观,道教习惯将一年的“天官”(上半年)的正月的十五称之为“上元节”;下半年的地官节段的七月十五,则叫做“中元节”;由于地含水,水作用地,所以,地官下半年中段的十月十五则是“下元节”。这上、中、下三元,则组构出了道教对世界的三元一体系统认识。

中国道教不同于世界上的许多宗教。世界上的许多宗教都是神人合一的,或者就像基督教那样讲究“道成肉身”的三位一体,这使得宗教传播者往往被高度神化。中国道教传教的目的很明确,道教传播者不是神而是人,所以,道教传播道德伦理是“因材施教”的。对智慧高的人,就明示《道德经》的道理,对那些智慧不够或者没有多少时间去深入反省自身道德伦理建设的人,就采取编写故事去说明道理,“寓教于游乐”,就是来源于中国道教的传教方法。

中国道教的“中元节”,其实主要是传播道德伦理的节日,也就是倡导人们在这天注重修德。中元节这天,有思想和有时间的人就要集中在一起共同学习老子的《道德经》,且要互相交流和沉思反省自身。而对于一般教众,道教则创造了一些故事去“寓教于游乐之中”。比如,道教杜撰出有个叫做陈子祷的人与龙王女儿结婚,分别在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生下了“天官、地官、水官”三个孩子,这“三官”主管人间的赐福、赦罪、解厄三个任务,他们法力无边,分别要在这三天到人间巡游,检察人们的道德品质是否好还是坏,对于那些道德品质好的人,他们就给予赐福,否则,他们就要降罪。但是,中国道教又是一个很宽容和随时给予人转变更新自己的机会的宗教,所以,“中元节”并不仅仅是个奖励善良和惩罚恶劣的节日,而主要是个“赦罪节”,所以,“中元节”又是中国节日中的“忏悔节”和“赎罪节”,一年中有罪过的人可以在中元节这天通过各种仪礼去检讨自己和请求天地人的宽恕

事实上,七月十五这个节日和周朝在七月举行的几项祭礼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七月步入初秋,已经是收获的季节,天子象征性的以新谷祭祀祖庙,表达对祖先的敬意。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人的信仰中占了相当重要的一环,所以“荐新”的习俗得以存活数千年,甚至在它已从国家祭典中消失以后,民间都还保持着“荐新”的习俗,并且集中在农历七月十五举行。

其余在七月举行的祭典还有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及七月十四的秋禊。两者的共性都和两性相会有关。禊,如同祓除,是在水边举行的洗涤身心的仪式。但祓禊(fuxi)举行的场所往往也成为男女相会的所在。七夕更是明显地以牛郎、织女相会为主题。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七月举行的活动都以沟通为方式(不管是世代或两性的沟通),目的在求取更美好的新生活。因为固有的民间信仰提供了适当的土壤,所以佛、道两家的教义得以迅速的生根发芽。所谓的中元节,也就是它们结出来的果实。

七月十五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所以又叫鬼节。供品中西瓜必不可少,因而又称瓜节。中元节为目连救母做盂兰盆会,后来逐渐演变为放河灯,祭祀无主孤魂和意外死亡者。全国各地祭祀形式不尽相同,但大同小异。多数地方中元河灯场面十分壮观。人们用瓜皮、面碗、纸张制成灯具,并以街巷为单位,制作特大纸船,纸扎目连站在船上,手持九环禅杖。中元之,人们把灯具和纸船放入河内,顺流而下,河上顿时灯火通明,摇曳摆动,如同天上点点繁星。还有的地区,由道士乘小船在海中放灯,并奏丝竹乐。运河两岸的百姓,纷纷拥到河堤观灯。放河灯前,要摆香案,念佛经,佛师一边念经,一边朝台下撒小馍馍,小孩子蜂拥而上,一抢而光,据说吃了能消灾。海岛渔民为了祭祀溺海而亡的亲人,用木板秫秸制成小船,船上供溺海者的牌位和祭品,如糖果、糕点,有的甚至装上棉衣、鞋帽及死者生前喜爱的生活用品,然后点燃蜡烛,由已经结婚的同辈男子将小船放入海中。

中元节祭祖的习俗较为普遍,一般都在午后带着祭品上坟祭祖。祭品很丰盛,有竹子做的盂兰盆、纸做的衣帽和一桌素食等。还有将祖先请到家里祭祀,家家都在大门顶上插上五谷穗子,据说以五谷为马,祭祀完毕后,好让祖先跨着马回去。

中元节的饮食一般是包子、水饺、馒头,饭后吃苹果、梨等时令水果。特殊的地方还称中元节为掐嘴节,吃粗茶淡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