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古迹随想

2013-08-19 08:50 | 作者:孤舟簔立翁 | 散文吧首发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誉,六朝旧事如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这是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站在南京城头,追忆往昔千年历史的一种感叹。不知这位杰出的思想家是否做过预想,他身后的中国千年历史,依旧进入这么一个没有结的循环,依旧朝事如流水,依旧寒烟衰草凝绿。

2010年7月份,第一次参观了故乡的一处古迹,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尽管这一古墓已有千年历史,但是却少有人知晓。我也是近年来才知到,在故乡有这么一处古迹。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在故乡的荒山密林之中,竟然还埋藏着一位当年叱咤风云,文韬武略的金朝丞相。墓地位于吉林省舒兰市境内,距离县城东南约30公里,一个叫马路村的地方。站在山脚下向上观望,5个墓区依山而建东西绵延面向沟川,层次分明气势宏伟,就是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进行观察,也是一块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在进入墓地之前,首先映入眼睑的是通往墓地甬道两侧栩栩如生的石人、石虎、石羊,甬道的尽头立着一个高约3米的墓碑,再往后就是一号墓区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人为破坏绝大部分的墓穴已经凌乱不堪,只有一号墓区也就是完颜希尹的孙子完颜守贞的墓经过简单修缮,方能显现当年的壮观,家族其他成员的墓穴依旧荒芜在杂草树丛之中。据墓志铭记载,这一墓地是由当时的金朝大臣完颜守贞而建,这里共葬有包括完颜希尹父亲在内的四代族人,完颜守贞死后三十年也就是公元1234年金朝灭亡。在金朝119年的暂历史当中,完颜希尹家族祖孙三代都为朝中重臣,尤其是完颜希尹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还创造了女真文字,为一个王朝的发展壮大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随着一个王朝的灭亡,一个家族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此后数百年间墓地被弃于荒山野岭之间,任其风侵蚀、随意践踏,成为密林中无人过问的一个荒塚。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第一次被发现是在清朝光绪二十年,有人在此发现墓地及碑文随即上报。作为女真人的后裔,吉林将军长顺得知此事极为重视,命人重新修复墓碑加以保护,并载入吉林通志。在此后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墓地又经历了日本人的破坏性挖掘和文革时期毁灭性的打砸,变得面目全非。可能是巧合,1979年刘兰芳的评书岳飞传风靡全国,当地政府的官员们或许从岳飞传中有所领悟,这时才开始对墓地有计划的考古和保护,时至今日才算有了一些当初的模样,并被升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墓地归来,感慨万千,一个掘起于白山黑水的游牧民族,在几十年的时间里,金戈铁马横扫中原,灭掉了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的北宋王朝,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占有一页篇章。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民族由弱小变为强大,又是何种原因使一个强大的王朝变为弱小直至消亡,一直是史学家和政治家们研究和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还没有真正找到一个正确答案和有效的解决方案。翻开中国历史年鉴表,从、商、周算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二十一个朝代,有据可查的大小国家近百个,帝王多达千人。每一次政权更迭百姓都会生灵涂炭、尸骨遍野,即使是王朝繁荣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元朝散曲家张养浩,对朝代更迭给百姓带来的灾难看的最为透彻,在他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是这样的描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唉,历史就是这么无情,无论诸葛亮如何谋划、李世民如何开明、成吉思汗如何骁勇、他们治理的王朝都没能跳出兴起、繁荣、衰亡的历史周期律。一代伟人毛泽东, 1945年在延安与民主人士黄炎培有一次长谈,在谈及这个周期律时坚定地说,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政权一定能够走出这个周期律,为此他和一代人整整奋斗了一生,把一个积弱贫穷的国家引向了初步繁荣。尤其是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顺应历史潮流,推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使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个甲子,对于一个人而然可能也就是一生的光阴,对于历史而然也就是一个瞬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过了甲子之年,在其60余年的成长过程中有过坎坷、有过失败,但是它没有停滞,几代政治家们,始终坚定不移的探索社会前进的方向。尽管未来的道路充满了许多未知,但是我坚信当今及未来的中国,一定能够以史为鉴,走出一条让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富足的道路,为暴力更迭朝代的中国历史画上一个历史性的句号。

2013年8月16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