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廉耻

2013-08-09 09:14 | 作者:红枫树 | 散文吧首发

——读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今年以来,省分行注重廉政文化建设,开展了廉政文化作品征集活动。为继承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传统,并以“廉政文化建设专辑”形式,向我们推介了古人关于廉政文化的优秀文章,读后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在我国古代,一些大思想家、文学家都不吝笔墨,针砭时弊,积极宣扬倡导廉政文化。明代顾炎武的《日知录·廉耻》(节选)就是一篇专门论述廉耻的文章,如今读来,使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廉耻”的理解。首先,顾炎武告诉我们:“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里,“廉耻”上升到了关乎国家存亡的高度,阐述了礼义廉耻对于一个国家、集团和军队的重要意义。翻阅词典,廉,有廉洁、(价钱)低、便宜之意。而“廉”字早见于《老子》:“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任继愈老先生在《老子新译》中注释:“廉,棱边”。有棱边而不至于割伤人。比喻为人廉正宽厚。耻,为羞愧、耻辱之意。知耻之心是人之天良,凡人心生惭愧,不觉会面红耳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试想,起一恶念,便生羞耻之心;行一恶事,便感愧恐,又耻又恐,自必速止其恶。知耻是保全人心念、行为不离正道的护栏。故曰:“耻可以全人之德”。之后,顾炎武进而强调:“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说明了礼义廉耻是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说为人处事要知礼义、明廉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伦理道德是最灿烂的文化成果之一,是维系中华民族的文明谱系五千年连绵不绝的核心力量。而“礼义廉耻”则是传统道德伦理中的一个集中成果和体现。清代有名的廉吏于凌辰就曾说过:“所可恃者,中国数千年礼义廉耻”。接着,顾炎武进一步阐述了不廉不耻的危害。“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文字直接,观点鲜明,指出贪官污吏如果什么都拿,什么都做,没有廉耻之心,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这既是告诫,更是警示。最后,文章借孔孟之言再次重申了知耻之要。孔子曰:“行已有耻。”就是说为官之人要有羞愧、耻辱感。而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他强调一个人如果对可耻的事都不感到羞耻,便是无耻了。所以,廉耻对一个人,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关于廉耻,古人尚且如此重视,可见廉洁、廉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又是何其重要!反观当今,在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总是有那么一些害群之马经不起金钱、美色的诱惑而腐化堕落、蜕化变质,无不与廉耻不知、道德沦丧密切相关。我们党历来重视廉政建设,早在建国之初毛泽东就开始对腐败进行惩治,他曾说过:“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如果臣下一个个都寡廉鲜耻,贪污无度,胡作非为,而国家还没有办法治理他们,那么天下一定大乱,老百姓一定要当李自成。国民党是这样,共产党也会是这样。”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十分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即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他曾告诫全党“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着力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加大了对腐败的惩治力度,构建了源头治腐的机制体制。党的十八大更是高举反腐败大旗,指出腐败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和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视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古人的廉耻观,到如今的反腐倡廉,再次让我感受到了廉洁的力量。我想,廉耻是一种道德修养,更是一种社会约束。只有知廉耻,我们才能保持积极向善的道德伦理,做一个有修为的人。作为金融企业的员工,身处特殊服务行业,经常要与客户打交道,廉洁从业也是十分必要的。我们要讲廉耻、重修养,择善而为,以廉为荣,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在工作中秉承职业操守,在生活上保持廉洁自律,不该要的不要,不能取的不取,不可为的不为,真正做到知耻明礼,廉洁奉公,担当责任,服务社会。

写于2013年8月4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