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赶集

2013-07-19 10:30 | 作者:清晨一缕阳光 | 散文吧首发

汪曾祺在《读廉价书》中写到逛小镇沙岭子的集市。“若是逢集,则有一些卖茄子、辣椒、疙瘩白的菜担,一些用绳子网络在筐里的小猪秧子,我们就怀了很大的兴趣,看凤穿牡丹的被面、看铁锅、看扫帚、看辣椒、看猪秧子”他这一看,虽心底无事,只一路看去,便看出了境界。我们自然不能和他比了,但是小镇热闹非凡的场面的确给人带来不少乐趣!

一大早,“三马子”(一种农用交通工具,几乎全中国的农民都使用)的突突声便把我从中吵醒,知道今天是镇子上的集日了。

三马子,手扶拖拉机,牲口,人流从四面八方涌向这个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镇子,镇子顿时热闹起来。人头攒动、人声鼎沸。集市是镇子里农民经济流通的唯一场所了,大到农用汽车,小到几个鸡蛋,任何农用物资食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这里任然存在着最简单的物物交换,从家里拿几个鸡蛋,背一筐苹果梨子带到集市上卖掉,买几只铅笔,买几块肥皂.........这就是中国的农民,他们在安稳的生活着。

剂进人群,你能感觉到文化了。水果摊,柿子、苹果、梨子、橘子、香蕉、毛栗子......应有尽有。红色的,黄色的、绿色的......一箱箱、一筐筐,小商贩面带微笑,甜言蜜语,你不买点都不好意思。卖小吃的摊点更热闹,一个小煤炉,一个小锅,几个小板凳,周围挤满了从大山深处赶来“改善生活”的乡亲们。一碗羊肉泡,一份凉皮,一个油炸土豆......他们会吃的津津乐道。看着他们连桌子都没有,端着碗大半截手指头还伸在汤里却吃的津津有味,不仅会哑然失笑,这就是我们的农民兄弟。

到卖化妆品的摊点看看,则又是一番景象,年轻的姑娘们,小媳妇们个个穿的大红大紫,可能吧能穿出门的,看过眼的衣服都裹身上了,有着臃肿的华丽,脸上的粉,嘴上的口红都是加了份的,但拙劣的化妆任然掩饰不住她们内心的狂热的追求美的精神,她们剂着、抢着、买着、热闹着......生活着。

最使我感兴趣的是卖古董、字画的摊点,那里有昨天造的“青花瓷” 古董,有人工合成的“琥珀”、有石头眼镜,有拙劣的玉制品........有一个农民书法家现场叫卖,他行云流水般的毛笔字,一看就是行家,几笔刷出“耕读之家”四个大字,引出周围一片掌声,有个老爷爷笑呵呵的当场收藏,说他半年的收成换来了心中想,我被这朴实的文化感染了.......

好多年没赶过集了,挤出人群,身后热闹依旧。我心释然,又想起了地摊上那被面、铁锅、刷子、辣椒、猪崽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