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利华先生小楷书法赏析

2013-06-13 08:11 | 作者:研墨 | 散文吧首发

当下书法评论家们在一起品评某家书法时,习惯用寥寥几字概括某一书家作品的特点,亦如古人评王羲之云:“潇洒飘逸”、“挺拔瘦劲”、“如簪花仕女”!评米芾云:“如风樯阵马”、“沉着飞动”!评颜真卿云:“如忠臣正色立朝”等等,但看过刘利华先生的小楷书法让人难用一两句话概括其风貌,这表明刘利华先生的书法内涵之丰富,笔法、布局、线条变化之多端,在军旅书家中,其书作能具有刘利华先生这样雄浑峻拔、刚柔相济、严婉并兼的风格特色者、真力弥满而又不呆不匠者,实为屈指可数也。

幸会刘利华先生是美好和快意的,这种美好来自那独具魅力的楷书及其作者。之前,朋友瞩我为刘利华先生的楷书写评,曾上网浏览过他的书法——清丽、劲健、端和、优雅。想必书家定是淡泊从容、学养丰厚之雅士。癸巳年初幸得一唔,果不出所料。适逢先生《卜算子•咏梅》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本当是春风得意,侃侃而谈。然先生竟是那样的淡定,仿佛不曾有过什么殊荣。更令人感慨的是先生的谦逊和真诚,这在书画朋友圈里显得是那么别样,佩服之余,凭添了几许敬意。

刘利华先生之楷,写得古意雅静,赏其作品也需远离尘嚣、静下心来。您不妨净手、秉“烛”、让《梅花三弄》之古曲萦绕在耳畔,然后轻展书卷,正襟危坐。在墨香的沁润中,把每个字的魅力探究。随之而来的况味,或许是清风拂面;或许是静若秋泓;或许是从容简当;或许是剑拔弩张。您可领略《郑文公碑》的风骨;亦可见识《雁塔圣教序》的规整;您可品读《金刚经》的意趣;还可觅得《兰亭集序》的神采。

纵观刘利华先生之楷,整体布局疏朗有致,气韵生动。清雅中不失劲键,工稳中不乏张力。细品刘利华先生之楷,则可见其用笔、结字,皆法于古法,深得唐人之遗风。笔意来往,精劲严谨,神气内敛,法度坦然。真乃好字!故而,喜之,叹之,品之,赞之!

宋代欧阳修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字为难”。的确,所谓蝇头小楷,小似蝇头,大则莫过于指甲。最能体现沉密精雅的功底,最能磨砺坚韧不拔的毅力,刘利华先生就是这样一个知难勇进的跋涉者。几十年来,他带着少年想,揣着父辈的家传,临池不辍,坚如磐石。即使在最艰苦的基层部队服役时,也未敢蹉跎放弃。他深知文化底蕴是支撑艺术的基石,音乐、诗词皆有涉猎,且收获颇丰。其书法作品《清平乐•会昌》被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其作品《七律•长征》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5周年全军书法大赛”中获得金奖。

何以使刘利华先生书法有如此成就?何以使刘利华先生获诸多殊荣?当源于他的勤奋,他的执著,他的挚——对神秘汉字的挚爱,对中华文化的挚爱,对古老书法艺术的挚爱。赏刘利华先生之楷,定能读出其人生之印记。那扇面、那长卷、那斗方,无不渗透着作者对汉字的敬畏和挚爱,皆是书家审美情趣的自然物化与凝炼。南朝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神采即为精神世界,乃书法家的性情也。

刘利华先生却并不因自己的艺术成就孤高自傲,他总是真诚地希望朋友们能多提缺点,在他看来,能和朋友们坦诚交流,切磋书道,即便观点相左,也是最惬意的享受。他从不关注什么书画的行情,也不屑于在怪字和险字中找酷。他敬畏传统,尊重自然。态度虔诚,学风朴素。同事们喜欢他,因他宽厚。同道们敬重他,因他谦和。

他如小楷,小楷如他。

古往今来,小楷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独特的韵致。即:“清、净、雅、逸”。时至今日,楷书基本退却了呈报公文,抄写经书的实用功能,更多的时候则是以艺术品风姿在人们的视野中出现,体现其审美功能与价值。这无疑对书法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窃以为:刘利华先生若能在“逸”字上多加探索,那我们定会从先生楷书中读出更多古老的东方哲学意味,内力伸张而又浑然无迹;挺拔俊秀却不失飘逸。

余非书家,对书道知之甚浅,不知拙见当否?得罪。先生一笑置之罢。

释一尘

癸巳年初作於长安惜韵轩

(释一尘简介:原名刘忠涛,号悟道青云,男,汉族,1985年11月20日出生,陕西安康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组织部部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特约文化艺术评论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