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人调琴,世者调心

2013-06-04 12:12 | 作者:研墨 | 散文吧首发

陈斌:文人画家中的“异类”

好的艺术,是艺术家通过作品来表现对世界的独特触觉;而有时,最好的艺术,是艺术家在追求人的精神价值中,通过作品来对抗整个庸俗的世界,所以伟大的艺术必备一种崇高的孤卓立大野的精神生态。而卓越的中国文人画家都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倾向,他们的画表现出对自身生命的深切感受和珍视,将人性自觉转化为自身品格,并以此投射到作品中。他们自始至终崇尚精神之独立,心灵之自由,从真里面求善,从善里面求美,从美里面求真,笔墨中包含宇宙、个性、天人合一的物我观。其文化语境中特殊的精神运行轨迹,使他们更容易感受到人生大舞台上演绎生存的悲欢喜乐和社会的酸楚及破绽。今天,作为一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家,如果不从社会存在的基本层面上感知现实的状态,任何所谓的艺术性都是不足以回应这个时代,而一味向自然主义的逃遁,其实是一种离开了文化反思的精神下沉。

------------ 引子

传统的文人画在精神上强调清高和风骨,在绘画境界中追求君子之气质,“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使文人画在艺术语言的内涵上,远离了宫廷绘画的审美。其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显著区别,独树一帜。千年以来,文人画家置身世俗政治的森严壁垒,借寓梅兰竹菊和山水,以艺术品位和人生意境的高度,以自由、野逸与疏放的移情,抵挡官场黑暗与异族压迫带来的心灵压抑,以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丰满了中华文化的羽翼。所以,文人画一直来都是布衣才俊、隐者高士、正直文官和知识贵族抒发胸怀,言明心志的艺术载体。

但是近几十年来,政治风暴的大旗飘扬过后,经济的大潮接着汹涌而来,肤浅纷乱的戏码中,不乏有部分文人画家的道德良知流于麻木不仁,摩肩接踵地乌合参与拜倒在权势与金钱之下,将绘画变成一种价值取向严重失误的低俗主义的商业绘本。美术界多少人走着却困在原地,笔者以为:中国绘画眼下缺少的不是技术,而是一种精神的创造与拓展,更不要说为新思想的诞生和艺术新途做出一点什么。

如今的文人画已在漠然现实感知中,人文性阙如是一种共同现象,欲借艺术的名义跻身官场、谄谀之风者更多如过江之鲫,头銜身份已经成为在艺术市场上自我营销的一种手段,不断地给物欲横行与精神缺乏的中国画坛增媚添俗,平生出许多的滑稽与胡侃、扰攘和喧嚣。

不过,好在还有少数承载着中华文化气脉的文人画家,他们以昂然挺拔的人文精神,坚守着文人画的清高,秉承着文人画的傲然与风骨,把握时代运行的脉搏和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敏感于心灵矛盾、精神困境和生命本质的美学诉求。当代,在暮霭混浊和蜕变衰颓的隐忧中,人们仍然可以看到一位坚持学术操守,为传统文化命运和艺术变革摇旗呐喊者的身影,孤独而倔强,——同当今绘画界的流行趋势既非同流又非逆向,始终保持着自己恒定姿态的陈斌,无疑就是我们这个时代具有独立精神和高贵品格的文人画家中的一个异类。他不但拥有娴熟的笔墨技巧,更拥有一种超越了技巧的悟性和胸襟,渗透了极为深刻的人生哲学。陈斌说:“琴棋书画是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古琴画更是抒发感情的方式。我描绘它一方面是为了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是为了链接我们的文脉,虽然现代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是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修复。作为一个画家,我能做的就是通过画笔组织出画与古琴互动的雅集活动的行动来反应一个画家对中国古文化的热。这是东方视觉与听觉最优雅的行为艺术,这是中国人最优雅的生活方式。”这位书画家没有随波逐流,他发思古之幽情,操练古琴,延琴入画。他不仅在演绎的是传统文人生活的形式,他手摹心追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生活的精髓。他试图通过这种传统唯美的表达方式为琴者布好弹琴的精神道场,衬托抚琴的情绪和氛围。 为他的美学思想找到了切入现实的途径,并以其智慧的前瞻性,直面生命中的一些知奰之黑,以属于自己人文概念范畴话语,揭示出审美活动的社会情境和文化困惑,以及对当代文人自我价值的思索,包括对一个民族原始的思维构架如何汲取新时代的人类精神,去创建二十一世纪的文化价值发出一次次的叩问。

今天,社会关系结构的传统谱系正在发生重大演变,艺术家的审美活动已经超出所谓纯艺术的范围,真正的艺术大家大师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对人类现世现实社会必然也会有一种文化立场和人文关怀式的本质性思考,在当代画坛这浩浩荡荡的丹青行伍内,有一人,特立独行,他就是陈斌。陈斌之异,在于思维,他是书画家中为数极少的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神闲气定,积极入世,有想法,有方法,有做法的人物。而且一直进行着对于人的精神与物质存在的思辨与审视,努力寻求艺术的变法之道,回荡着人文良知的激响。他不仅是一位对传统国画有着扎实功底的艺术家,也是一位得水墨画人文精义、以行进的姿态弃陈陈相因流习、大胆融汇中西、艺术个性极为鮮明的笔墨风格的创造者。他的绘画多表现花鱼虫闲适悠然的一面,而且是用极松弛的心态一笔笔写出,往往是松散、放荡、闲暇、安静的状态,传递的也是好玩自赏的文人心态,和高士趣味。这样的画它的生命是别致,看头是性情。初看他的话如柳永的词,婉约清丽。再看,却有辛弃疾词的悲愤和不屈。三看,又看到苏轼词的大气磅礴、傲立于世。他的作品不染纤尘,表达出画家心底的磊落光明。他的作品呕心沥血,表达出画家的悲天悯人。他的作品鸣不平、扬正气,表达出画家的豪迈性情。他作品中的古人瘦骨清像,仙风道骨,很有隐者之风。画笔散漫,刻画人物看似轻松随意,其实他将古人那种愿意隐遁山林的性格和内在思想,涂抹在画面的一枝一叶之间了。相对于诸多画人畏缩烘,他真像当代中国文化群落中一只自由和尊严的鲲鹏,翱翔在人世浮华的上空,飘洒凛然。

陈斌坚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断探索,着意于艺术语言的融会和重组,通过对花鸟的精心组合、拼贴,在画面物象的碰撞中表达对人类、对世界、对现实的看法。生气勃勃的花鸟鱼虫,变为孤零零的被役之物:花是插花(无根),鱼是缸鱼(无伴),果是盘果(无叶)……这是对现代生活的写照,在表面附和的背后,是作者强烈的控诉,谴责和嘲讽。碗中的藕——荷(合)被切成片状;梨(离)被一分为二,旁边赫然横着一把水果刀;鸟,鱼,龟的下场更惨:飞不成了,游不成了,爬不成了,甚至也活不成了,只配做瓶饰,壶饰,碗饰,盘饰。这是悲剧的惨美。陈斌在这些作品中寄蕴了他的思索和兴叹,反映的是当代人和自然的一种对立感,对人和自然和谐的向往。

19世纪法国著名美学家丹纳认为思想和技艺是不可割舍的,他直率地说出一个艺术史普遍认可的道理:“一个科学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是一个供乐的艺人。”陈斌先生长期研习古琴。他触摸到了最具中国文化传统的音乐,心性直通古人,琴画融会,视听合一,音象渗透,他的系列作品清雅中散发着禅意。这在人文领域给人们以高尚的情操引导,提升人格意义上的雅致高蹈。陈斌再一次专访中如是说:“历代古琴绘画中,作品很多。或者笑傲山林,或者泛舟湖心,或者是在高堂中。我的画作与前辈有异曲同工之处,曾经画过十多幅六尺画,不同样式的古琴,每幅的意境也都各不同,或者是平沙落雁处,或者是阳关道上,或者是琴鹤一体,相同的是都没有人物。我试图通过这种传统唯美的表达方式为琴者布好弹琴的精神道场,衬托抚琴的情绪和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人文精神,每一代的人文精神就是那一代的时代精神的伦理力量和审美亮度。陈斌先生博览经史子集,又执教于西安美术学院,身居学术高位,展现出更为深远的社会视野,他以人文学者的犀利思考与言辞,让人感受到道德碰撞与拷打灵魂时那沉重而尖锐的鞭啸,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琴者,情也;琴者,禁也。”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古琴也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陈斌发思古之幽情,操练古琴,延琴入画。他的古琴人物画系列,笔简意远,笔墨潇洒淡逸。画中的古人瘦骨清像,仙风道骨,很有隐者之风。画笔散漫,刻画人物看似轻松随意,其实他将古人那种愿意隐遁山林的性格和内在思想涂抹在画面的一枝一叶之间了。古琴是贯穿他作品的文化符号,无论是在《一弦而得天地音》中,还是在《枕琴听流水》中,古琴都是画面中人物身份的道具,来陪伴和抒发主人的情怀。陈斌所创造的古琴人物画系列经过他自己多年的历练,从思想内容、寓意象征、精神气质、文化内涵到造型原理,笔墨技巧等都有创新。

从他创作的《八大山人的悲哀》、《大风堂丰盛的晚宴》、《壶》、《八大山人的现代含义》、《松柏图》、《崩》、《焦点-八大山人的反思》等经典名画的抒情品质里,不但透露出其对事物的独特敏锐和极具原创性的艺术天赋,画面透出的某种力量会把你的思绪带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意识层面上。这里,还可以看出他以人道为皈依,深切地为人类的命运忧伤,在不停地精神追问中,焚膏继晷地内耗着自己的良知、激情、灵慧和生命,有的甚至渗透出一种撕裂般地疼痛,奔涌着悲悯人间苦难的爱的激流。而历史上对人的灵与肉有震撼力的艺术作品,莫不是饱蓄人性和有血性的抒情意识的视觉展开。他关注的始终是人类的终极问题。他拥抱的是整个世界,按自己的意愿组织世界,揭示世界,提供给人们某种哲学上的参悟。

当下,物质欲求四溢的商业社会里,文人画不是死于平庸,就是死于文人画家为了满足自私欲望的智力自负和利益面前的聪明过度。他们恐惧被边缘化,焦虑跟不上权力与资本的步伐。而陈斌对国运民膜深刻的观察反思及作品中对浊世俗流的抗争,恰恰切中了这个时代的软肋,仿佛是一支冲天火烛,呈现出鲜活洁亮的艺术生机,因而介入了当代思想文化运动的历史演进。

诚然,如有的论者所言:“如果你读懂他,会视他是一个绝世天才,一画一惊,一字一醒;假如你不懂他,会视他是精神呓,满纸荒唐。”陈斌作品带来的审美观念及绘画技法上的开创性、争议性和震撼性,包括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探索性,感染和影响力再强,并不会影响那些一心拼头衔、炒名声、算尺幅的画家们,更不必说两者间有着很大的审美及精神层次距离。但陈斌这样豪纵韵趣、逸与遄飞,胸中别有一番山河在的翰墨大匠的存在,毕竟已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圈内、圈外的人了解到,尽管是凤毛麟角,当代文人画家毕竟没有全军覆没,还有出世的精神和入世的担当。还存在着“菊残犹有傲霜枝”的精彩写照!

陈斌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不同的琴弹出不同的感觉,古琴的魅力是随时和自己对话。通过不同的古琴跟自己的心情对话,通过琴声你能感受到你的情绪。这么多年以来,我每次的弹奏很少有完美的,都有瑕疵和遗憾,但是我认为整个过程却是唯美的。同时我追求内心的完美。”浩浩人间正道,品画如品人,品人如品社会,没有精神的升华,没有高贵的灵魂,社会的文明从何谈起?于抚琴者来说,听或是弹,都是修身养性的过程。琴师演奏之前必会调琴,实为调心。琴为心声,内心的强大是经年累月的积淀,只有从内往外的爆发才是最具感染力的。正如琴师,陈斌作为一名画家,他调的是音乐与国画之间的古文化之心,用安静的力量感染世人!

世界若为琴,你我便都是抚琴者。所以,琴人调琴,世者调心。

(文:释一尘,校正:胡韵)

(胡韵简介:号烟云参禅,笔名研墨,女,汉族,1985年9月5日出生,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大学学历。中国诗词协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散文网文学指导。当代青年学者,作家,诗词活动家。)

(释一尘简介:原名刘忠涛,号悟道青云,男,汉族,1985年11月20日出生,陕西安康人。中国民盟盟员,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国诗词学会组织部部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特约文化艺术评论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