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卖书

2013-05-20 17:47 | 作者:竹鸿初 | 散文吧首发

一头浑身散发着恶臭的老牛拉着一辆破牛车向城里走去,车上坐着一个年过半百的花甲老人,他头戴书生帽,面圆嘴阔,鼻矮皮厚,唇红齿白,发黑须白,皱纹满布,身穿一身长白衫,脚上一双黑布鞋,背上背着一个又脏又难看的书包。没有人知道书包里装的什么?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加入了鲁迅先生成立的看客社团。这些人卷起衣袖就往脸上擦去,咸涩的汗水浸透了衣服,沾满泥土的衣服因此也散发着一股汗臭味,但他们似乎不愿承认。如今看见一个异类,可不要好好地“赏玩”一番。

大家纷纷向那位坐在牛车的老人靠拢,这些人有的拿锄头,有的拿镰刀,还有的拿扁担。看着有这样一群面相丑陋,凶神恶煞的人出拦在大路中间,牛车上的老人有些坐不住了,他的脸上的汗水不知怎么的越变越大,最后聚成了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汗珠。突然群中的一个人高声叫道:“快看,他脸上长珍珠了。”大家纷纷把眼光落在了老人的脸上,那些像珍珠似的汗珠在烈日下闪闪发光。正因为这光,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欲望被唤醒。

肚子里满是墨水的老人怕这群不受教化的人群起而攻之,抢夺牛车上满满的几箩筐书籍。于是,老人挥着手示意大家冷静下来,大家为了不把局面闹得太僵,都闭上了“金口”。老人接着道:“老夫乃鲁国人士,本人不才,做了一个小小私塾先生。大家都亲切的都称呼我一声孔夫子。为了教化四方,我周游各国,不幸在途中与众弟子失散,今身无分文,万不得已之下才出进城卖书这一良策。”

大家一听牛车上装的是书,难免会心头有些失落。本来以为遇上了一位会点石成金的老神仙,现在才知道碰到了一个穷酸老鬼。正当大家准备转身离开之际,一位在村中颇有威望的老者走上前来,做了一个四十五度的躬,然后用沉重的语气说道:“不知孔老夫子驾到,有失远迎,惭愧之至!”擅长礼仪的孔夫子,自然不敢怠慢,连忙从牛车上跳下。于是两人便之乎者也了起来,身旁的见状都纷纷堵上耳朵,远远地避开在一丈之外。

老者先本不相信,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儒家始祖孔夫子,为了一试,便拿出了平身所学,与孔夫子在思想上大战了三百回合。不到一炷香的功夫,老者渐感吃力,老夫子所说的话听得他云里雾里。为了强撑面子,也就搬出前人的思想,左一句之乎者也,又一句者乎者也!孔夫子听了之后,也渐感力不从心。他心想,这样一个边陲小地的一个村庄竟会有这般人物,于是他拿出自己一代宗师的不凡气度,仔细的打量了这位让他也刮目相看的老者。

老者被孔夫子一直这样盯着,觉得心里发毛,他在暗自揣测,这样一个糟老头不会有断袖之癖吧!老者被自己的这一想法着实的瞎了一跳,一个巴掌扇在脸上,又重又响。孔夫子见他抬手之际,身子下意识的往回退了一步,他心想:“这位老者不会是存心为难我吧!都说“相由心生”,今观其外貌,可谓是仙风道骨,一表人才啊!对,他不可能对我图谋不轨,况且我除了那几箩筐书籍外,别无一物。”

老者见孔夫子这么敏感,深知其疑心颇重,故作出一幅委屈的表情,然后对刚才扇自己耳光的事解释道:“兄长勿优,我心纯洁,绝非贪财好利之辈。适才见兄长脸上有只蚊子,想帮你拍又怕你怪兄弟鲁莽,不帮你拍又怕这蚊子吸干了你血液的精华,从此你的脸上就再也结不出珍珠了。”

左右为难之际,突发奇想:“不如拍我的脸,只要叮咬你的蚊虫听到这响亮声音,一定会有所察觉,故我小施打草惊蛇之计,让它感到自己已身处世面埋伏,不得不退而求其次,保全自己。”

孔夫子听完后,心里万分感动,眼里的泪水徘徊在眼眶里,照耀着苍茫大地。但他回头一想:“总觉这个道理在那儿听过,既想惊弓之故事,又像“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的故事。”思忖万分后,他决定权且放下这件小事,然后认真的想出一个脱身之计。

正当孔夫子入神之际,老者左右挥手,上下齐拍,将那只叮咬过孔夫子脸颊的蚊虫抓住了。本想把这只蚊虫拍成肉酱,做成一锅肉汤,款待孔夫子,以讨其欢心。但思量再三之后,他向身后的一位农夫使眼色,示意他在田地里拔来一根草茎,将这只胆大包天的蚊虫五花大绑,送交孔夫子发落。孔夫子接过手中的这只被五花大绑的蚊虫感叹道:“多亏你你拿下了这只猛兽,不然让它归于山林后还不知要伤害多少无辜生命。”

老者一见孔夫子对他的戒备之心以无,便以学术研究为由,左拉又扯,再三邀请孔夫子到村里小憩一二日。见老者如此厚意,孔夫子已难却其盛情,只好半推半就的随众人来到了村里。孔夫子一入村,被街上玲琅满目的商品所吸引。他牵着老牛,一步步的向前走着。老者见孔夫子已被物欲所惑,心里暗喜道:“四书五经有望到手了。”

原来孔夫子牛车上的书籍不是其他什么煽情绘色的淫乱书籍,也不是千篇一律的为人处世之法,而是养人心脾、静心醉欲的不世宝典:“四书五经——这是天下读书人寐以求的九本书。”自某位暴君焚书坑儒以来,宝贵的文典不知被焚毁多少。有位名不经传的小书生自嘲道:“早知十年苦寒窗,不如拜君偎贵权。而今三十人未立,有愧正义天地。”孔夫子不知不觉的把这句话吟了出来。

坐在茶楼上的一个中年人士听闻后,放下茶杯,立马从楼上跑了下来。他听见有人吟出他的这句话后,以为遇上了知己,便屁颠屁颠的应了上来。孔夫子见是书生模样,便文绉绉的以礼相待。走在前面的老者见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哪肯让这煮熟的鸭子飞走了呢?老者走了上来,旨在三言两语为孔夫子解围。但不曾想中年人也是一个老江湖,算是难缠的了。老者自知遇上劲敌,心里有些发虚。

孔夫子指着老者为中年人介绍道:“本村极具有威望的学术研究者...”本待要说名字时,孔夫子这时才想起自己不知道老者的名字。正当他在为此尴尬之际,中年人开口了,幽幽地道:“他我怎么会不认识呢?他可是我们村里最富盛名的孟村长的儿子,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孟子。”孔夫子连忙对老者施礼道:“适才一事,还望见谅。不知阁下大名,是我孤陋寡闻所致啊!”

孟子撇过头来看了一眼中年人后,大声的说道:“孔夫子不必为此自责,读书之人心怀天地,遗忘一二之事也情有可原。况且我们读书人自古以来一文驾驭天下,如果没有像大海一样的心胸,我们还怎么能立于天地间,号令鬼神呢?”

中年人一听便明白孟子这是暗自讥讽自己,好强的他脱口道:“老子生于天地间,上不愧天,下不愧地,中不愧君王。我一直秉承天地之策,以法为本,以心为根,超脱世俗,早已遁归自然,何来像自诩为“大儒”的某某相提并论呢?”

孟子听后,气的脸红耳赤,但碍于孔夫子之面,也不敢大肆发作,只要隐忍不发,暗待时机,给他一下马威。

孔子听后,心直口快的他直言不讳的对中年人道:“读书人应以礼为本,怎可破了这一法戒。如若人人皆是老子,那谁又来沿承古风,父母呢?”

孟子见机会成熟了,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的他阴阳怪气的说道:“他可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子,头发老,身体老,思想更老。”

夹在二人间的孔夫子脸有愧色的道:“思想不能趋近的同族,那也是异类。利益不能共同的同族,那也是异类。如今,我们不再是一条道路上的人了。”说完后就牵着老牛要走。

两人见孔子这般模样,也都抛开二人的恩怨,孟子解释道:“兄台莫怪,这位贤弟不是什么凡夫俗子,乃世外隐者老子也!”

孔夫子见二人认真模样,脸上露出了诡异的笑意道:“我错怪了老子贤弟,你别往心里去。现在我准备就在这条繁荣的街上变卖我的这些珍贵的藏书,如果两位贤弟有空,不防和我一道同去,毕竟我人生地不熟,怕着了骗子的道。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大家也好有个照应嘛!”

二人为了不出一分一毫就拿到”四书五经“的想法就要落空了,两人都心有不甘的暗自后悔错失良机。二人家中虽有家财万贯,无奈都是祖上基业,不便变卖,怕被世人戴上不肖子孙的高帽子。对于自尊自文人们,自然不愿为了区区的九本书而毁了自己的一生清誉。

二人无奈,只好异口同声说了几句漂亮话应承了下来。各怀鬼胎的二人不知道自己已掉入了一个陷阱,却信心满满的强作镇定,自我安慰。他们心里都有见机行事的打算,如果真的没有机会得到”四经五书“,他们就会露出自己本来的面目,来个巧取豪夺。

三人行走在同一条路上,突然被身后声音吸引住:”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这三个人心里,都自认为自己是一代宗师,为人师表那也是常理之事。只见一个年轻小伙子手里拿着一本书边走边读着在,正向他们走来。经三人咱三询问,方知道此人姓荀名子,外地人,路过此地欲北上游说君王。担任一听,这年轻人来头不小,绝非池中之物。

孔夫子和蔼的上前请教到:”小哥刚才所念之句可是出自《论语》,荀子不屑的点了一下头。“孟子和老子一听是《四书五经》里的一部,心里乐开了花,纷纷围了上来,一会儿问渴不渴,一会儿又问累不累。最后二人终于表明了真意,欲一睹《论语》为快。荀子听说二人要"参观"自己的这传家宝,连忙道出祖上遗物不得与他姓人士随意翻开。如果破了这个戒,我一生都会愧对列祖列宗啊!”

孔夫子见自己的得意弟子竟然演的这么逼真,也走上来假意说道:“我车上有三书五经,正缺《论语》。不如我们做个交易,你在我的八本书里随意挑一本拿去摘抄,而你就把《论语》借给我一二日,看完后,绝不会有任何损伤。”

这时,一个自称庄子的信差骑着快马飞奔而来,把一封书信交给了荀子。荀子一见信封上用的是朱笔书写的名字,便知道家里一定有急事。荀子看完后书信后,当众失声大哭。众人不解,纷纷前来安慰。庄子见荀子如此伤心,安慰了一番后,和众人道别,骑上马扬尘而去。

荀子带着哭腔说道:“家父突患重病,无奈家庭贫困,母亲捎书信来要我想方设法筹集钱财,好拿回家医治家父的众人。”

孟子和老子见状,都认为自己买下论语的时机到了,先后都表明了自己想帮助荀子度过难关的想法。二人还假情假意的道:“荀子小弟家遇不幸之事,作为长辈的自然该伸出援助之手,助你度过难关。可如果我们拿钱给你后,回家又不知怎么向祖宗交代,不如我们给了几万钱,然后你把《论语》借我们阅读一二日。看完之后,一定归还。”

孔夫子见二人如此齐心,心有疑惑的沉思道:“难道这二人闹矛盾是做给我看的,不行,我得防着他们为好。”

孟子和老子二人其实师徒关系,为了《四书五经》,二人才合谋演出了这场滑稽的闹剧。

荀子心有所动,准备允诺之时,孔夫子打断了他,对他说道:“你有《论语》,而我又其他八本,要不我们将这九本书一起出售,一定能大赚一笔。到那时,我们还有苦苦的守候着寒窗,等待云开日出之时吗?”

荀子心想:“自己手抄一本,将这原装版拿去出售,我相信父母一定会原谅我的。”

这时,一群农夫簇拥着一个天庭饱满,脸方嘴长的翩翩公子来到了众人前。这位公子首先是白了孟子而后老子二人一眼,然后说愿意出高价将这九本书买下。在经过再三讨价还价后,大家达成一致,孔夫子和荀子将《四书五经》以五千七百两的高价卖给了这位翩翩公子。这位公子走后,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韩非子。

见上司走后,孟子和老子像只癞皮狗一样低着头吹起丧气的尾随而去。这次办事不利,他二人深知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韩非子三人走远后,庄子从人群里钻出,与孔夫子、荀子二人会意的一笑,然后哈哈大笑道:“又骗到了一个傻瓜。”

说着三人跳上牛车,把箩筐里白纸悉数扔掉,然后装上白花花的银子向孔子学院奔去。

韩非子、 孟子和老子三人回去后,打开所谓的《四书五经》,三人吓得跌坐地上。韩非子大怒:“如果我被圣上撤职了,你们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这时,孟子和老子才知道是圣上下旨不论用什么手段,都要将《四书五经》弄到手。韩非子被连降三级,官场失意的他把怒气发在了孟子和孔子二人身上,惩罚他二人抄写《大悲咒》五千遍。

受到惩罚的孟子和老子二人恨孔夫子等人恨得咬牙切齿,恨不得将他们碎尸万段。后来他们听说孔夫自三人因分赃不均,三人闹得水深火热。最后,年迈的孔夫子被庄子和荀子二人合谋杀害,抛尸荒野。孔夫子死后,庄子和荀子因在上赏鱼时,两人各持己见 ,开始辩论鱼快不快乐。由于观点的不同,两人闹得不欢而散。之后,二人都有除去对方的想法,终是荀子先下手,告发了庄子。庄子被官差逮捕后,郁郁而终。而荀子,则在游山玩水的时候不慎掉入了池中,让水中游鱼饱餐了一顿。至于水中鱼快不快乐这一事,孟子和老子二人也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誓死要为自己的观点血战到底。最后在韩非子的调停下,二人决定一起潜心撰写一本孔夫子看了以后都想买的《四书五经》。

这本书一经问世,大家纷纷抢购,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当韩非子打开书本一看时,封面上画着一个糟老头,拉着一辆破旧的牛车,向村落前进。封面的边沿处写着三个醒目的文字——孔夫子。

评论